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蒋景敏

(广西桂林全州县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500)

【摘要】目的:研究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8人。对照组患者只通过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糖值和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值和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在降低血糖的基础上来控制甲亢,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甲亢;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27-02

甲亢疾病和糖尿病都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环境以及情绪的波动的影响下,造成的人体内部内分泌失调[1]。经过相关医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两种疾病之间具有一些无法分割的联系,其中甲亢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两种疾病既可以同时发病也可以先后发病[2],其中,先引发甲亢疾病后引发糖尿病的症状较为常见。经过临床治疗过程表明,甲亢和糖尿病的部分症状有着相似的地方,如果出现甲亢合并糖尿病的症状出现,会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疾病的相关症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3],其虽然也对治疗疾病有着较高的疗效,但是药效发挥不稳定,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其容易引发低血糖、糖代谢紊乱和甲亢代谢症等并发症[4],因此本文就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问题,将预混胰岛素联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以下为具体内容和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人,所有患者均符合甲亢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9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6.16±1.0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1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6.25±1.16)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数据,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通过多次注射治疗,通过对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R药物的使用,在早餐、中餐、晚餐前30分钟进行皮下注射,同时给予相应的血糖监测,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人血糖情况增加和减少药量。观察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治疗,首先给予患者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于早晚餐餐前30分钟进行皮下注射,开始的药剂量从0.4~0.5U/(kg.d)开始,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口服,每次100毫克或者10毫克,每天3次服用的具体时间为早餐、中餐、晚餐前后2小时之内,并且在空腹、三餐进食2小时后、睡前、凌晨零点以及凌晨三点进行血糖量的检测[5],根据患者检测的血糖水平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多饮多食、消瘦、心悸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糖值和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血糖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症状消失,住院天数短;有效:患者血糖有所下降,不良反应症状大部分有所消失,住院天数较短;无效:患者血糖没有下降,不良反应症状仍然存在,住院天数不变甚至延长。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组间计量应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应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甲亢疾病是导致人体内内分泌失调的重要因素,其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容易合并糖尿病一起发生[6]。这两种疾病有着相似的病症,且互相引发影响,因此要想控制患者甲亢疾病的发生,必须要对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控制甲亢合并糖尿病疾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7]。本次研究通过预混胰岛素联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能够有效根治甲亢(或者选择用碘131根治甲亢),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对糖尿病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甲亢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经对比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4.44%)高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1例多饮多食,1例消瘦,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3例多饮多食,3例消瘦,2例心悸,并发生发生率为44.44%,显而易见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其中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治疗后空腹血糖、治疗前早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后早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午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治疗后午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2.7±2.9、6.1±2.2、19.6±8.8、8.7±2.6、16.6±6.9、9.1±3.9,对照组的治疗前空腹血糖、治疗后空腹血糖、治疗前早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后早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午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治疗后午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2.6±2.8、6.4±2.4、19.7±8.9、11.2±4.6、16.8±7.2、11.3±4.3,两组对应的t值分别为0.1052、0.3909、0.0339、2.0073、0.0851、1.6078,两组差异明显。对于两组的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来说,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分别为10.6±9.4、4.3±3.2、43.1±11.0,对照组所对应的数值为19.3±8.4、8.8±4.3、59.8±19.2,两组对应T值为2.9280、3.5619、3.2019,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预混胰岛素联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血糖的下降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养生B,2016(3):104-104.

[2]兰翠萍.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53-1354,1355.

[3]亢飞鹏.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心理医生,2015(8):82-83.

[4]朱志良,张笛.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1):59-60.

[5]张玉玺.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24):160-161.

[6]李晶.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医药前沿,2015(26):99-100.

[7]秦晓楠.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4):75-76.

论文作者:蒋景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蒋景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