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李芳1,刘宇畅2,殷雨梅1, 白洁1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诊断中心<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2)

(2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天津 300070)

【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基因变异疾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较为罕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女性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251-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由BCR-ABL融合基因控制的骨髓增生肿瘤,通常是由于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导致的遗传学病变。成年人CML年发病率1.6/10万,男性居多[1]。本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很罕见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现将我院收治一名女性青年CML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5岁,主因“间断鼻腔出血10余年,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增多,贫血一天”,急诊入院。患者自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鼻出血,无牙龈出血,无皮肤、粘膜自主出血,无呕血、黑便及尿血,当时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具体不详)。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仍间断鼻出血,未予以重视。两年前日晒后面部皮肤反复出现红色皮疹,以双侧面颊部为重,伴口干、眼干及月经量增多,当时就诊乌海市人民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2.69×109/L,血红蛋白119g/L,血小板328×109/L。入院急诊血常规:白细胞89.6×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未分类,单核细胞1.76×109/L,血红蛋白89.6g/L,血小板2147×109/L。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行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骨髓穿刺活检术、骨髓流式、骨髓染色体等检查。入院腹部B超:脾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外周血涂片:原始细胞1%,早幼粒细胞3%,中性中幼粒细胞12%,中性晚幼粒细胞6%。骨髓涂片形态学报告:(1)取材良好,涂片及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100%;(3)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各阶段细胞可见,原始粒细胞比例4%,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偏高;(4)红系增生受抑;(5)淋巴系增生受抑;6.全片可见3245个巨核细胞,血小板成堆分布。报告意见:粒系、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CML待排?请结合骨髓活检及融合基因。骨髓活检结论:粒系、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侏儒型巨核及小巨核细胞易见,CML组织象。骨髓流式: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0.5%,在CD45/SSC图上射门分析:粒细胞比例增高,其在CD15/CD11b、CD13/CD11b点图上表现为分化异常;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其免疫表型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CML待排?BCR/ABL融合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报告:BCR-ABL融合基因P210阳性,BCR-ABL融合基因P190阴性。临床整合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予以口服伊马替尼、羟基脲、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患者家属要求前往北京治疗,遂自动出院。

图2 骨髓活检(HGF染色×40)

2.讨论

CML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增多的同时伴血液循环中不成熟原始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及脾大[2]。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细胞学、骨髓活检、骨髓流式、骨髓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等。CML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如嗜酸粒细胞增多或明显的血小板增多[3]。在CML慢性期骨髓流式确诊意义不大,但在病程中对于形态不典型的原始细胞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本例患者4年前血常规正常,期间一直再未复查,一直到入院前一天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增多伴贫血。BCR-ABL融合基因的类型是依据跨越9q32及22q11断点的表现顺序来命名的,大部分形成P210蛋白,罕见CML(大约0.3%)形成P190蛋白[4]。

虽然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诊断时中位生存年龄为65岁。大多数CML患者诊断时处于慢性期,起病隐匿。近2~-40%患者初诊时无症状,但常规外周血检查出现异常[7]。在CML慢性期,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均显示有核细胞增多,骨髓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在骨髓活检中,不成熟粒细胞沿骨小梁呈袖套状分布,其厚度由正常的2~3层增加到4~5层以上,在骨小梁之间深部区域内可见大量分叶核粒细胞。巨核细胞通常为体积较小的“侏儒型”,核分叶少。中性粒细胞增殖导致磷脂释放过多,形成戈谢氏细胞样组织细胞级海蓝细胞样组织细胞。所有CML患者均有t(9,22)(q34;q11.2)染色体异常[5]。

CML的鉴别诊断包括反应性白细胞增多,其他MPN特别是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6]。反应性白细胞增多或类白反应通常可通过临床病史与CML鉴别,应彻底检查潜在的感染、炎症以及可疑肿瘤。在外周血中,大多数反应性白细胞增多不伴有嗜碱粒细胞增多,而且没有CML特征性髓系肿胀。CNL是一种罕见的BCR-ABL1-克隆性髓系白血病,以持续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增大、骨髓有核细胞增多为特征,CNL的外周血涂片缺乏CML中未成熟和成熟中性粒细胞谱系,而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本病例为青年患者,临床罕见,诊断需结合病史,形态学,遗传学及基因等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29(5):1123-1132.

[2]Apperley JF.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J].Lancet,2015,385:1447-1459.

[3]邓小娟,王平,杨武晨,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相关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3):308-310.

[4]张莉,王青霞,连伟光,等.2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5(5):15-16.

[5]陈刚,李小秋.血液病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M].2013,814-815.

[6]彭芝梅,蔡爱玲.骨髓组织检查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2):1731-1733.

论文作者:李芳1,刘宇畅2,殷雨梅1, 白洁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李芳1,刘宇畅2,殷雨梅1, 白洁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