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教育#183;天才#183;个人爱好_胎教论文

胎儿教育#183;天才#183;个人爱好_胎教论文

胎教#183;小天才#183;个人爱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胎教论文,个人爱好论文,天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胎教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小天才吗?

不少人有一种误解,认为胎教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小天才,创造奇迹。这种误解会导致胎教走入歧途。实际上,胎教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胎儿的素质,提高人口的质量,但不能够使胎儿出生后都成为小天才,或成为智慧超常的儿童。儿童成为小天才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还有遗传的因素、出生后继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以及个人的兴趣、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经过胎教的孩子只是有可能成为小天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胎教有利于胎儿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其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

日本胎教专家七田真在《产经新闻》上指出:胎儿都是天才,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他说,有人认为胎教是升学考试竞争扩展到胎儿时期的结果,这是一种浅薄的看法。在胎儿期,如果胎教方式得当,完全可生出“脑力”不同寻常的婴儿。胎儿已具备人格和天才潜力,万万不可对胎教漫不经心。如胎儿心灵深处无意识的部分受到伤害,将贻害终生;但如果施教得当、育儿有方,则会使孩子一生幸福。

日本妇女实子和她的美国丈夫约瑟夫由于热心胎教,他们的4 个女儿后来都成为“天才儿”,那么他们胎教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生“天才儿”呢?也不是。实子在其《胎儿都是天才》一书中说,她和丈夫想方设法激发胎儿内部的潜力,并不是有意创造奇迹。她请人们千万不要误解,他们并不是为了生“天才儿”才进行胎教的。他们的愿望是使孩子今后的人生过得更加幸福而有意义。如果以“生天才儿”为目的而进行胎教的话,也许腹中的胎儿会觉得是被迫的,因此不愿倾听父母对他讲的一切。

七田真和实子的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要对胎教的结果寄以太大奢望,胎教的真谛在于激发胎儿内部的潜力,所谓“胎儿都是天才”,并不是说胎儿都可以成为天才,而是指胎儿内部都存在可以激发的潜力,胎儿已经能够接受教育。如果把“胎儿都是天才”理解为胎教是为了培育小天才,或经过胎教的孩子都是天才,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有的父母实施胎教后孩子并没有成为出人头地的小天才,因而责怪胎教是骗人的东西,那胎教岂不是要蒙上不白之冤了吗?

个人爱好和才能会通过胎教传给孩子吗?

回答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个人爱好有许多,单是艺术方面,就有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不同爱好。个人爱好如不能够感染胎儿,那就不能通过胎教传给孩子。例如某孕妇喜欢绘画,虽能把画画时的优美感情传递给胎儿,但她的这种爱好却难以传给孩子,因为绘画是默默无声的,而胎儿主要是通过声音接触胎外世界的。如果出生后的孩子经常看父母画画,自己也动手涂鸦,那么耳濡目染,日子一久,父母的绘画爱好和才能就有可能成为他的爱好。

一般说来,能通过胎教传给孩子的个人爱好和才能主要是音乐。有记者曾经向加拿大汉密尔顿交响乐团指挥博利顿·希罗特提问:“你是怎样对音乐发生兴趣的?”希罗特的回答是:“在出生之前音乐就已经是我的一部分了。”他解释说:“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当我发觉自己有异常的才能时,我感到疑惑不解。初次登台就可以不看乐谱指挥,大提琴的旋律不断地浮现在脑海里。而且不翻乐谱就能准确地知道下面的旋律。有一天,当母亲正在拉奏大提琴的时候,我向她诉说了此事。母亲问我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曲子时,谜被解开了。原来,我初次指挥的那支曲子,就是我还在母亲腹内时她经常拉奏的那支曲子。”不只是希罗特这样说过,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也曾这样说过。这说明,音乐爱好是会通过胎教传给孩子的。国外出现过不少音乐世家,如巴赫、海顿家族出过好几代音乐家,其原因很可能和有意或无意的音乐胎教有关。

由于音乐爱好和才能有可能通过胎教传给孩子,有人推测,经常对胎儿唱歌、讲故事、朗读诗歌,也有可能增加胎儿的艺术细胞。胎儿既然能听到音乐,不是也能听到唱歌、讲故事和朗读诗歌吗?

个人的爱好和才能能通过胎教传给孩子,有一定科学根据。遗传学中有一种获得性状遗传理论,认为通过遗传,可以使生物体后代获得一定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或者说,生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新性状,即生物的新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可遗传给后代。

获得性状遗传的规律和作用,使我们能够理解个人爱好和才能有可能传给孩子的奥秘。原来,有些孩子所以有特殊爱好和才能,一方面是由于父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即个体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获得了某种才能的新性状,形成生物性的遗传基因,经血缘遗传途径传给了孩子。另一方面是由于父辈获得了某种才能的新性状后,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胎教,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使胎儿也具有了某种才能的新性状,加上胎儿出生后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孩子内在的这种新性状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爱好和才能。如果以上两方面原因都存在,那么孩子的爱好和才能更突出了。

获得性状遗传的规律和作用还启示我们,个人优良的爱好和才能可能通过遗传和胎教传给孩子,个人不良的爱好和素质也可能通过遗传和胎教传给孩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下一代,加强自我修养,努力自我完善,否则谬种流传,贻害无穷。

最后需要指出,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不是都能传给孩子,因为形成一个人的智能结构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特别是环境和教育起很大的作用。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除了中国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和外国的大小仲马父子等特例外,文学家的孩子不一定是文学家的现象了。

标签:;  ;  ;  ;  ;  

胎儿教育#183;天才#183;个人爱好_胎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