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方义及应用论文_顾春艳

半夏泻心汤的方义及应用论文_顾春艳

(牡丹江医药有限公司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及治疗结果。方法 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互用、苦降辛开、补土和中、降逆消痞的功效。结果 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消除脾寒之邪,恢复脾肾的基本功能。结论 半夏泻心汤临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化疗相关性呕吐、急慢性胃肠炎等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该书第149条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现就半夏泻心汤证及该方的临证应用作以探讨分析如下。

1 半夏泻心汤组成及方仪

1.1 组成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

1.2方义

《丹溪心法附余》说:“痞与否同,不通泰也。”《证治准绳》说:“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痞属中焦病变。脾胃位居中焦,职司纳运。脾胃的纳运,反应了将饮食消化、吸收,分清泌浊,使水谷精微上输和糟粕下传两个方面的功能活动。这种功能活动,古人称为升清降浊。若寒热互结,脾不胜湿,湿浊阻滞胃脘则成痞。脾不运湿,清阳不升则泻,浊阴不降则呕[2]。综上述,此证属于脾不运湿,升降失常机理。法当和中除湿,调和脾胃。方用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清中焦之热;干姜、半夏辛温燥热,以除中焦之湿;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以补中焦之虚。如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使胃肠功能恢复,则痞闷、吐利等证即可痊愈。

2实验研究

2.1抗胃溃疡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提高胃膜素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并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剂对胃粘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胃黏膜、粘液屏障,促进粘膜再生、修复、粘蛋白分泌和强化粘蛋白合成,加速溃疡愈合过程。

2.2调节胃肠功能

对胃肠运动功能正常无显著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对偏抑或偏亢功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1]。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受体相关,5 -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系统。

2.3抗幽门螺旋杆菌

体外敏感性试验发现,该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和黄连都对Hp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

半夏泻心汤可以促进机体氧自由基清除,减少或阻断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SOD活性。动物实验发现,它能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并促进其致癌和致突变性。

2.5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半夏泻心汤方及其血清中含有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临床应用

3.1应于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药用半夏、党参各12g,黄芩、干姜各9g,黄连、炙甘草各6g,大枣10g。恶心区吐症状明显加代赭石30g,旋覆花10g;厌食明显加莱菔子、炒麦芽各12g;腹痛明显加延胡索20g,白芍15g;腹泻甚加茯苓15g,炒白术12g。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ml,煎取药液200ml,2次加水300ml,煎取药液100ml,两煎相混,分多次少量温服,一般服用3~6剂。消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使化疗的疗程得以顺利进行[3]。

3.2胃癌前病变

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用半夏10g,柴胡10g,党参20g,茯苓20g,炙甘草10g,黄连10g,干姜10g,白芍15g,丹参20g,香附15g。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g,黄芪20g;肝气郁滞者加青皮10g,郁金15g;胃热明显加赤芍10g,五灵脂10g;胃阴不足加沙参15g,麦冬15g。对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经治疗治愈4例(10%),显效23例(57.5%),好转10例(25%),无效3例(2.5%),总有效率92.5%。用半夏泻心汤复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病人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病理形态学研究。治疗3个月后,胃组织内慢性炎症明显减轻,腺体萎缩好转,部分病例可见腺体数目增多,腺腔囊性扩张明显减少,肠上皮化生稍有好转,数量明显减少[4]。

3.3胰头肿瘤

程绍斌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用法半夏12g,黄连、肉桂末(冲服)各3g,黄芩、党参、皂刺、穿山甲各10g,干姜、炙甘草各6g,大枣4枚,蒲公英15g,半枝莲30g,治疗胰头肿瘤证见黄疸,尿闭,腹部包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一定疗效,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

4 讨论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后世引为治疗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代表性方剂之一。本方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内入,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互结,遂成痞证。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其病机主要在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之法,半夏泻心汤最为适宜。肿瘤发病过程中的呕吐、泄泻、胃脘痛等,证见胸脘痞满、纳呆、呕吐、腹泻、神疲乏力、胃痛,舌淡红或舌红、苔黄白腻、脉细弦,皆可使用本方治疗。

目前,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中晚期的患者,大多数只能进行除子术之外的其他治疗,而放、化疔的副反应是影响治疗成功的重要原因。根据放、化疗副反应的特点,结合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用半夏泻心汤为主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该方也常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消化道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下痞满、呕吐、恶心、泄泻等;同时肿瘤的发生,都与人体正气不足有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论是胃癌,还是食管癌,中医认为其病机都与脾胃虚弱,痰浊阻滞有关,晚期则正气愈虚,痰瘀凝结,阴阳失调,故治疗以健脾和胃,化痰散结为主,而半夏泻心汤最切合病机,并可随证加减用之,常可改善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另外,对于胃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癌癌前病变如食管鳞状上皮化生,临床以本方治疗,亦有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2.

[2]温武兵,张桂珍,叶向荣.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66.

[3]郭敏.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9

[4]谢晓玲,张丽,彭云.半夏泻心汤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安徽中医学报,2。。11,3。(1):3。

论文作者:顾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半夏泻心汤的方义及应用论文_顾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