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熊健,赵霞

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熊健,赵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二区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将 416 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208 例。统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血肿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 较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 P<0. 05。结论 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采血;股动脉;桡动脉;成功率;安全性

动脉采血是新生儿临床护理中较常见的技术操作,也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由于患儿较小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动脉采血的难度。而如何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损伤,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信,是护理人员需不断探讨与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了208例经桡动脉采血新生儿与同期经股动脉采血新生儿208例进行了比较,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血肿及操作所需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科 416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男239例,女177 例;年龄 30 min~28 d,平均(11. 4 ±2. 2)d;体重1.5~3.5kg,平均(1.93 ±0. 5)kg。其中早产儿31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8例,新生儿肺炎25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20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均由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完成操作。

1.2 采血方法

1.2.1 股动脉采血组用6号头皮针头,接用稀释肝素钠润滑过的1ml一次性注射器,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成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活动,或由助手固定患儿双腿,必要时采血侧臀下垫小枕,清洁腹股沟胎脂,常规消毒,无菌条件下操作者用手指触摸腹股沟股三角区动脉搏动点,于腹股沟韧带下2 cm 股动脉处定位做穿刺点,右手持采血针,与皮肤呈 45°~60°角刺入针头的2/3,由浅入深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拔针,套上橡皮塞混匀后送检,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1.2.2 桡动脉采血组用6号头皮针头,接用稀释肝素钠润滑过的1ml一次性注射器,取平卧位或侧卧位,上臂平伸略外展,常规消毒,采用十字定位法[1],自桡骨茎突处作一水平线,再从其内侧,即近桡侧外1 /4 处作一垂直线,两线 “十”字交叉中心为桡动脉搏动点。操作者左手紧握患儿手掌,使患儿手掌面向上、稍下压,充分暴露患儿手掌根部,操作者右手自患儿第一、二腕横纹间,以 15°~20°角向“十”字交叉中心(桡动脉搏动点)沿向心方向进针穿刺,看到回血后回抽至采血需要量拔针,套上橡皮塞混匀后送检,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为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即血肿)及操作所需时间。

评定标准:

①一针穿刺成功:一次进针后抽出检验所需动脉血量即为穿刺成功。

②穿刺部位血肿:肉眼可见或用手可触及直径 1 cm 以上肿块。

③操作所需时间:以患儿准备采血至按压止血结束来计算。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 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桡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5. 7%(199/208),高于股动脉采血组的 85. 6%(178/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桡动脉采血组血肿发生率为 5. 3%(11/208),低于股动脉采血组的 20. 2%(4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桡动脉采血组操作所需平均时间为(3. 9±0. 9)min,较股动脉采血组(6.4±1. 4)min 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桡动脉采血组与股动脉采血组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并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P<0. 05。说明经桡动脉采血较经股动脉采血更适合新生儿。分析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①桡动脉位于前臂表浅部位,经肱动脉穿过旋后肌,在前臂中间的正中神经是独立的,在前臂近端,桡神经开始离开桡动脉独立进入前臂后部,这区间没有其他重要静脉和桡动脉伴行 [2],因此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十分安全。股动脉搏动虽然明显,但位置较深、搏动弥散、定位困难,而且股动脉穿刺点靠近股静脉和股神经,若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误抽静脉血或损伤股神经而致穿刺失败。本组 30 例股动脉穿刺失败者,有 18 例(60%)为误采静脉血。②股动脉位置较深,管径粗,血流量大,压迫止血不当,易引起血肿或皮下淤血。而桡动脉位置相对表浅,管径细,易于观察,血管并发症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③经股动脉穿刺需暴露腹股沟,需固定体位,穿脱裤子或解开包被,刚出生婴儿腹股沟处皱褶多,胎脂较多,清洁处理、消毒难度增加,准备过程长,股动脉采血时易被患儿尿液污染,加之患儿哭闹、扭动,定位较难,延长了操作所需时间。而经桡动脉穿刺无需特殊体位与穿脱衣服,且位置表浅,手臂前部光滑平整,胎脂较少,易于清洁、消毒,患儿应激反应较小,操作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季 蓓,张 冉.两种穿刺法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与实践,2015,19(23):3209-3210.

[2]朱晓东,郭施勉,杜曼,董金虎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4):44-45.

论文作者:熊健,赵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熊健,赵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