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膏配方改善提高电池性能论文_李轲

鉛膏配方改善提高电池性能论文_李轲

广东汤浅蓄电池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随着电池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型电池的研究方向是确保电池使用周期的前提下,提高内部活性物质的活性,扩充蓄电池的容电量。在现阶段电池生产的工艺下,活性物质的活性已经被激发到极限,很难在进行突破。本文根据蓄电池的铅膏配方以及铅膏的生产对蓄电池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几种铅膏配置方案,介绍每种配方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关键词:铅膏配方;电池性能;性能提高;

当前中国蓄电池市场中,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特别是近几年,该型号的蓄电池为中国发展蓄电池业奠定了基础。不管是结构设计、配方,还是生产工艺,大多是选用了含量较高的材料,同时也选用一部分的合金材料。目前,蓄电池生产企业,大多数在规模、生产产品的容量等都出现了模板化生产,特别是在铅膏配方的使用、生产铅膏的工艺更是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只不过因为生产制造企业的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的不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有所差异。这些情况在不断的改进,特别是对铅膏配方进行深度研究。

1铅膏配制方案1的简介与性能的提升

正极配制的用量:聚四氟乙烯乳液100克;蒸馏水7000~8000克(含3000克氧化水);铅粉100千克(氧化率65%~75%;表观密度1.6%~1.8%克/立方厘米);试剂(高含量)石墨1000克;介质调整剂1000~2000克;化学短纤维0.15千克;密度1.2(25℃)的浓硫酸14000克(38克/千克铅粉);负极配制的用量:介质调整剂1000~2000克;(铅膏表观密度4.2~4.4克/立方厘米);腐殖酸0.7千克;蒸馏水6000~7000克;密度1.200(25℃)的硫酸14000克;化学短纤维0.05千克;炭黑0.2千克;铅粉100公斤;硫酸钡0.4千克;此配方对传统的配方进行了改动,在正极原料中调高了聚四氟乙烯乳液和石墨的含量,在保证正极具有较高的硬度条件下,提高了蓄电池的放电量,普通的GFM—300型蓄电池的放电速度能够提高15%。由于介质PH值较高,在进行电化学反应时,活性物质的活性有了显著提高。有人提出过,将石墨的物理形态进行变换,但是科研人员未进行深入研究。铅膏的生产工艺与搅拌铅膏的设备有关,同时也与铅粉性质和填涂方式也有一定的联系。蓄电池制造厂家通常采用立式桨叶搅拌式和膏机。手工填涂也可制成铅膏,当前,我国研制的涂板机主要是制作半砂型铅膏,而进口的涂板机必须在强酸条件下进行制取砂型膏,手工制作的时间大概在1分钟左右,加酸的时间为一刻钟左右,剩余时间用来和制。

2铅膏配制方案2的简介与性能的提升

正极配制的用量:蒸馏水14.3公斤;铅粉100公斤;乙炔黑500克;密度1.400(25℃)的浓硫酸8400克(酸含量0.042千克/千克铅粉);化学纤维0.42千克;负极配制的用量:蒸馏水11~12公斤;铅粉100公斤;密度1.400的浓硫酸(25℃)64400克(酸含量0.0322克/千克铅粉);硫酸钡0.56千克;化学短纤维0.2千克;木素磺酸钠0.33千克;半补强炭黑0.22千克;该配方与其他配制方案的不同点在于:正极中加大了化学纤维的比重,同时还添加了乙炔黑。在和膏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夏季通过不断地添加蒸馏水和浓硫酸,使和膏过程中,溶液温度不超过75℃。由于正负极板的厚度通过精心设计,酸的用量也比较合适,所以很多生产企业采用了该配方进行制作蓄电池。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添加了乙炔黑的原因,所以极板的抗压能力有所降低。生产厂家通过进行缝隙消除工艺,将极板空间进行压缩15%~20%,有效的避免了因抗压能力降低而导致蓄电池的寿命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铅膏配制方案3的简介与性能的提升

正极配制的用量:密度1.400(25℃)的浓硫酸10.5公斤;铅粉100公斤(表观密度1.75~1.95克/立方厘米,氧化率70%~80%);化学短纤维0.05千克;蒸馏水11~12公斤;负极配制的用量:蒸馏水9~11公斤;铅粉100公斤;密度1.400(25℃)的浓硫酸10.5公斤;沉淀硫酸钡0.6千克;化学短纤维0.005千克;木素磺酸钠0.25千克;炭黑0.2千克;该配方模仿欧美国家中车用蓄电池的铅膏配方,采用机械涂片,和制成砂型膏,但是这种配方与和手工制作而成的半砂型铅膏,其技术参数是:正极板厚度是5毫米,负极板厚度是4毫米,制成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为了保证蓄电池的最大初始容量,在进行制作蓄电池槽时,冲入超过额定容量10倍的容量,也没出现其他现象。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实践发现:配方中的酸和铅的比重超过50克纯硫酸/千克铅粉,将不适合生产较厚的电池极板。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化成费用和电费,另一方面蓄电池的初容量也未得到有效扩充。然而将铅膏与浓硫酸的比重下调至30克纯硫酸/千克铅粉,其他原料用量维持原样,同时把硫酸溶液密度减小至1.250(25℃)时,不但能够使工艺是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能够将蓄电池的初始容量提升至之前的7~8倍,正负极板还未出现异常变化,实现了蓄电池的初始容量的扩充。在进行和膏作业中,如果在进行添加浓酸过程之前,添加的蒸馏水的达不到工艺要求,及时与水充分混合,这样也不会与铅粉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的铅膏从外观上看硬度较大,密度较高,但是水分损失较为严重,造成后期图片的困难,同时也容易固化,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铅粉的脱落等现象。如果在加酸之前,加入足够的蒸馏水,在涂片后期可以使效率得到提高。通过这种制作,铅膏的外观密度较小,粘稠度始终。这样制作出来的极板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国家规定。在进行和膏过程中,如果内部温度超过了75℃,将会导致铅膏的硬化,甚至会对涂片造成影响,即使涂片成功,在使用过程在也会出现极板质量问题。

4铅膏配制方案4的简介与性能的提升

正极配制的用量:蒸馏水800克;铅粉100公斤;密度1.250(25℃)的浓硫酸17.8公斤;化学短纤维(聚丙烯纤维)0.1千克;负极配制的用量:蒸馏水10~12千克;铅粉100公斤;密度1.250(25℃)的浓硫酸12.5千克;化学短纤维(聚丙烯纤维)0.1千克;木素磺酸钠0.25千克;硫酸钡0.6千克;炭黑0.2千克;此配方与其他配方的不同点在于酸的用量较大,正极铅膏中浓硫酸与铅粉的比例是58.7克/千克铅粉,负极铅膏中的铅粉与酸的用量配比是41.25克/千克铅粉。这样的配比可以实现蓄电池初容量的提升,但是在选择极板时,极板的厚度不得超过 31毫米。中国的蓄电池制造企业,还未在生产工艺上配备京密度较高的充电系统和冷却系统,如果铅膏酸含量超过50克纯酸/千克铅粉,会造成化学反应不完全。即使使用薄型极板,如果采用内化成的方式,也会出现化成不透的现象。在缺少溶液的状态下,电液浓度十分高,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化学反应的不完全,而且会出现不良结晶。而采用外化成的工艺时,可以实现初期容量的扩充。当前许多企业生产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过程中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技术力量的匮乏,无论什么型号和种类的蓄电池,只是采用一种生产模式和配方。

5结语

总而言之,铅膏的配方应该按照极板、用途进行选择不同的铅膏配方,不能进行模板式的的生产,生产制造应该大胆尝试新型的工艺和配方。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蓄电池的使用功能也进行了细分,所以生产制造企业应该进行铅膏的配方研究,确保企业能够跟紧时代发展的节奏。

参考文献:

[1]朱松然.蓄电池技术[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39.

[2]胡耀东.VRLA蓄电池的极板铅膏配方及和膏工艺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J].蓄电池,2001,(03):18.

[3]吴寿松.谈红丹在蓄电池生产中的应用[J].蓄电池,2002,(02):88-89.

论文作者:李轲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鉛膏配方改善提高电池性能论文_李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