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干部“下岗”问题_政治论文

要解决干部“下岗”问题_政治论文

必须要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论文,必须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大众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日前在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题。曾庆红说,干部能“上”不能“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方面讲,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实行的是全统全包的办法,只要走进干部门,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组织和单位包起来,只要不犯大错误,一般不会有“下”的问题。从现实方面讲,“官本位”影响依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干部“下”的渠道不通畅,干部“下”来以后许多具体问题怎么解决,相应配套措施跟不上;在制度方面,干部任用制度不健全,大多数领导干部职务没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以及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标准不好认定,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受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干扰,一些该“下”的干部由于有“保护伞”而“下”不来。曾庆红认为,目前尽管各地各部门在解决干部能“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从全国来讲,这一问题的解决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他指出,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从干部制度、配套措施、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协同配合,逐步推进。

【主持者言】我们非常赞同曾庆红同志的上述分析。干部能“上”不能“下”,这是我们的干部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痼疾”,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第28期《特供信息》的有关评论中,我们也曾经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干部制度可以说仍然还带有“终身制”的色彩,即一旦入“朝”,终身为官(除非你中途出了问题)。这也正是曾庆红同志所指出的“只要不犯大错误,一般不会有‘下’的问题”。中国古代有“仕途”一说,把一个人当官的历程等同于整个人生的漫漫“征途”。而依现代政治、现代法治的观点看来,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社会固然需要有一些从事政治工作的专门家即所谓的“政治家”,但绝不能让它成为一个“铁饭碗”,而应该让“干部”们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始终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之中,以此来促进和保证“政治”这一“行业”的高质量、高水平,促进和保证执政者尽可能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但这样说还不够,还必须看到,与市场经济中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干部制度还因其特殊性而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规则,即应该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官员的及时轮换,这就是现代政治制度中普遍实行的对官员任期的限制。这一点在我们的宪法中也得到了体现:即便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任期也不得超过两届。但我们的制度缺陷在于,对于以下的官员,却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或者即使有也只是流于表面,往往是在甲地或甲位的任职到斯后,再挪到乙地或乙位去继续当官。过去,我们往往把干部的“能上能下”仅仅理解为“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当然是应该的,但假如仅仅遵循这一原则,难免还会导致如曾庆红同志所指出的犯大错误者才能“下”的结果。这正是干部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因此,必须彻底破除干部的“终身制”,必须使干部的任期限制不但适用于国家领导人,同样也适用于其它级别的官员。换言之,必须让每一个进入干部队伍的人从一开始就明白,你的任期是有限的,你的官员生涯也是有限的,从一开始就打消他们“终身为官”的欲望和念头,而做好“从百姓中来,回到百姓中去”的准备。当然,“回到百姓中去”以后,假如人民需要你,你还可以“东山再起”,还可以再次从政为官。但这已是另一回事了,前面的“阻断”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这种“下”了之后还可以再“上”的规则不适用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这一职位。论述起来颇为麻烦。难怪曾庆红同志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标签:;  ;  ;  

要解决干部“下岗”问题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