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案例举隅论文_任永宏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案例举隅论文_任永宏

任永宏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慢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胃黏膜反复慢性炎症。相当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多数属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升降失调、气机痞塞。半夏泻心汤具有辛开苦降之功效,在脾胃病中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四个典型医案将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作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胃黏膜反复慢性炎症[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发病很多,年轻人得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而且病程长,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相当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2]。脾胃位于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当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常会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伴胃脘嘈杂,胃腹痞满、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且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脾胃病证的重要基础代表方,主治“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以及“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张仲景对此明确指出半夏泻心汤主治病证是心下痞满而不痛,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其中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经,降逆和胃以止呕,干姜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以苦寒以泄热开痞,四药合用以行辛开苦降之功,脾胃气弱,故以人参 甘草 大枣补之,本方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用于调和脾胃。笔者在临床实习中,观察其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甚佳,现举案4例,以见一斑。

案例1:

患者男,52岁,2011年8月27日初诊。患者自述3个月前因饮食不慎而出现上腹部满闷不舒,时有疼痛,腹胀以食后为甚,曾在村卫生所治疗1周后,腹胀疼痛虽有减轻,但饮食稍有不慎,胃脘部即感闷胀疼痛、灼热。近1周来,又出现嘈杂吞酸、嗳气,时有呃逆,遂来本院就诊。症见:精神萎靡,懒言乏力,胃脘痞闷不舒且隐痛,嘈杂吞酸、时有呃逆,舌质淡,苔白腻中间微黄,脉弦细。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黏膜紊乱,十二指肠瘀滞。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充血水肿有渗出,胆汁反流。诊为胃脘痛(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为湿热阻胃,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姜半夏12g,黄连6g,黄芩12g,旋覆花(包煎)12g,党 参15g,玄胡15g,川楝子15g,海螵蛸15g,代赭石15g,干姜5g,吴茱萸6g,煅瓦楞子20g,大枣5枚,炙甘草10g,参三七粉6g(冲服)。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嘱按上方服用1周后,疼痛满闷消失,嘈杂吞酸及呃逆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上方1周,症状全部消失,X线及胃镜检查未出现异常改变,2011年9月随诊,未见复发,疾病痊愈。

按:患者因饮食不慎,伤及脾胃,故出现上腹部满闷不舒,久而未行正规治疗,导致脾气虚弱,清气不升,故见精神萎靡,懒言乏力,清气不升,则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故见嘈杂吞酸、时有呃逆,辅旋覆代赭石汤降逆止呕、益气和胃;脾气虚弱,土虚木乘,故见胃脘痞闷不舒且隐痛,左金丸清肝泻木,降逆止呕;金铃子散、参三七粉肝胃两调,化瘀通络,行气止痛,故见半夏泻心汤为主合旋覆代赭石汤、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组方。舌质淡,苔白腻中间微黄,脉弦细。均为寒热错杂之证,方中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辛开苦降,可平调寒热,补虚泻实,散结除痞,旨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序,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意在制酸止嘈。诸药合用与病机合宜,故患者服用1周后,疼痛满闷消失,嘈杂吞酸及呃逆等症状明显减轻。二诊症状全部消失,一月后随诊疾病痊愈。由此可见,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于食滞脾胃有着很好的疗效。

案例2:

张某,男,55岁,于 2011 年 12月 9 日就诊。病史:患者素有胃病,3 天前不慎受凉而致感冒,发热,头痛,腹部胀满,胃纳欠佳,经当地医生给予安乃近、病毒灵、牛黄解毒片等治疗 3 天后,发热、头痛减轻,但腹胀满症状较前加重,故来求诊。症见:胸腹满闷,不欲饮食,强食腹满益甚,按之不痛,恶心欲吐,肢体倦怠,舌苔黄腻,脉滑。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脘痞。此属外感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外邪乘机内陷致中焦升降失调,寒热错杂所致的腹满证,治宜辛开苦降、消痞除满。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半夏、黄芩各 6g,人参 5g,茯苓 12g,干姜、炙甘草各 3g。每天 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用。服 3 剂后,腹满明显减轻,已能进食,余症均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 3剂,告愈。

按:患者平素患有胃病,自身正气不足,又复感六淫之外邪,则脾气损伤更甚,遂出现胸腹满闷,肢体倦怠,脾气不足,则胃气不足,胃的腐熟受纳功能失常,故见不欲饮食,强食腹满益甚,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吐,清?柯琴认为半夏泻心汤证是“寒热之气互结心下”所致[3]。故用半夏泻心汤以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以调理胃肠的方剂,适用于中气不足、脾虚胃弱、邪犯胃肠以致胃肠功能紊乱、寒热互结所致的腹满、腹泻、呕吐、胃脘痛等症。方中半夏和胃降逆;干姜辛温散寒,以辛开之;黄芩苦寒清热,以苦降之;人参、炙甘草、茯苓甘、淡平归脾经,健脾利水以渗湿。本方清上温下以调阴阳,辛苦并投以适其升降,则胃肠功能得以恢复,而使胃肠疾患得愈。根据半夏泻心汤证分析其病机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寒热错杂痞塞于心下,致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其二是虚实互兼,本方所治之胃肠病证多属虚中夹实,临证观察之邪多以寒热错杂为主,脾胃本虚,运化失常,或湿热内蕴,阻于中焦,气机不畅,可见半夏泻心汤主要是针对脾胃本虚,寒热之邪错杂而设。半夏泻心汤原是以心下痞,呕而肠鸣,大便失调为主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证见中气不足、寒热失调或脾胃不足、湿阻中焦所致之证,俱可用之。

案例3:

王某,男,60 岁,干部。2012年 3月 9 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上腹部不适、腹胀 1 年,加剧 2天。既往有烟酒嗜好 10 余年。症见:患者因工作精神压力大,偶尔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伴有上腹部痞闷、烦躁、钝痛,进食后较重,嗳气、大便不爽。1 年多来经多方治疗效果甚微。曾在县人民医院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查体:上腹有压痛、叩击痛,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辨证:湿热阻胃。治疗:清热化湿,疏肝和胃。方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法半夏 9g,干姜 9g,黄 芩 15g,黄连 6g,栀 子 15g,甘草 6g,蒲公英 20g,茯苓 10g,佛手 10g,白芍 15g。水煎温服,每次 150mL,每日 2 次,每日 1 剂,忌油腻食物,连服 7 剂后其症状大减,效不更方,连服 20 剂后停药 1 个月余,经胃镜复查,胃黏膜未见异常。

按:患者既往有烟酒嗜好 10 余年,长时间的饮酒伤及脾胃,上腹部便出现痞闷、钝痛,偶尔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后,更加加重脾胃的负担,上述症状便会加重,土虚木乘,则见烦躁,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均为湿热阻胃的症状,因而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茯苓健脾利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本方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用于调和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脾主运化,与胃以膜相连、经络相通,燥湿相济,升降相因;肝主疏泄,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脾与肝,相互影响,病则木亢乘土或木乘土虚,故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

案例4:

患者刘某,男,45 岁,2012年3 月 15 日接诊。主诉:胃痛已一年半,经胃镜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经常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以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终不痊愈。接诊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红薄黄苔,脉弦滑数无力。辨为中虚气郁,寒热错杂。处方:党参 15g,半夏 12g,黄连 6g,黄芩 10g,炙甘草 6g,干姜 6g,郁金 12g,白芍 15g,木香 10g,砂仁 6g,焦三仙各 10g,蒲公英15g,红枣 5 枚。服药 3 剂见效,6 剂疗效显著,为巩固疗效疗效又服 4剂基本痊愈。一月后因过量饮酒复发,后又按基本方略事加减,服 12 剂痊愈后,至今未犯。后经胃镜检查基本正常。

按:由此病案可见,凡顽固性胃炎,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等,半夏泻心汤是 “伤寒论”寒热并用之典型方剂,本为治疗中焦寒热错杂之“痞”症。故适合此病,根据多种胃炎病机表现为寒热错杂,试用本方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又考虑脾土之虚,多有木乘,或兼瘀滞,故加郁金以舒肝、行气、活血,临床研究证明郁金可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木香行气止痛,木香或木香配伍的中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疾病[5],白芍养血柔肝止痛,砂仁和焦三仙健胃消食,以助脾运。蒲公英清热解毒,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6],诸药合用,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行气血的作用。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半夏泻心汤能加强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及防御功能[7],并可调节胃肠动力[8],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9]全方及拆方各组药物中含有抗炎、抗黏膜损伤、促黏膜再生修复的有效成分,能不同程度促进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故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种寒热证型不明显且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胃痛,多能缓解,甚或治愈[10]。

结 语: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等,病因上属纯寒纯热者较少。多数属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升降失调、气机痞塞、不通则痛。因辨证治疗上存在难度,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半夏泻心汤是 “伤寒论”寒热并用之典型方剂,本为治疗中焦寒热错杂之 “痞”症。故适合此病,根据多种胃炎病机表现为寒热错杂,试用本方加减治疗,疗效确切。运用半夏泻心汤辨治慢性胃炎,方药相互为用,清热燥湿,补虚消痞,以建其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新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3]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25- 27.

[4]庄志薪.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J].江西:中医杂志,2011,21.

[5]魏 华,彭 勇,马国需,许利嘉,肖培根.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J].北京 2012,43(3):3.

[6]王春花,齐洪军.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1,32(6):763-765,封3.

[7]吴丽芹,姜惟,姚欣,等.半夏泻心汤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慢性胃炎模型胃粘液层磷脂、氨基己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5):29-30.

[8]李秀峰,牛光荣.半夏泻心汤对太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1987,10(3):11。

[9]孔繁智等.半夏泻心汤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8,39(4):220。

[10]李惠林,杜雨茂,吴禹鼎,等半夏泻心汤对太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7,10(3):11。

论文作者:任永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案例举隅论文_任永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