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和上海高考中文量比较_高考论文

2005年福建和上海高考中文量比较_高考论文

比较:2005年福建、上海高考语文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上海论文,高考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考试大纲”

上海卷自行命题早已实现,大纲也是水到渠成自成系统。福建卷仍沿用全国考试大纲 。在今年年初,全国大纲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提供赋分分值,星号也一 并删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下放命题权限后,命题形式也大大放开。福建省 教学一线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旧有训练形式上,没有大胆突破,在看到今年的命题后有 很大的失落感。

今后福建省是否会自订考试大纲,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如果只以一份去年的命题 为考前指导来和命题组博弈,风险依然很大。在今年考试前,全省范围内的通报的确有 在去年形式上平稳过渡两年的说法。在福建省自订考纲出现以前,我们只能研究上海的 考纲了。

2005年上海语文卷的考试目标只有两项,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阅读部分只提现代文 和文言文,但是在具体试卷中包括了说明文和现代散文。这和写作方面的要求是相对应 的。但是这样并不是全面放弃字词基本功。拼音和字词的考试穿插在阅读里面,不单独 立题,虽然数量不多。全国卷是按照学习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立题,从小到大,从局部到 整体,从字词到作文。全国卷面向大局,不能放弃汉语全面平衡发展的检查需要。上海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放松字词这一块的检查是建立在对本地区语 文教学水平的自信上的。可以说,字词可以在初中和小学教学中达到目标。而高考只是 他们的分阶段的目标,不是唯一目标。

从这一点上看,福建卷命题组的出题是否考虑以上目标不得而知。在以后的高中教学 中,会不会出现相应的实用主义语文学习套路呢?即完全放弃字词拼音,转向大量的阅 读解题。再者,经济文化发达的沿海省份中,江浙广东都未采用上海卷的结构形式,北 京也是在沿用全国卷形式。他们的想法是什么,还要不断观察,至少要看2006年的高考 ,是否福建卷的做法对他们有示范效应。

二、关于“说明文”

综观今年福建卷,在删去前六题后,一开始就是科技说明文阅读。但是以下所有语基 考查完全与全国卷相同。可能是改革不敢一步到位。福建卷说明文仍然以选择题形式出 现,共4小题。反观上海卷,把填空、选择结合在一起,分值多出福建卷4分。从选材看 ,上海卷选择文章并不拘泥于标准说明文,常常选取人文性很强的说明文,已经多年不 考科技说明文了。在设计考题时,也把人文价值观的理解和阐述放在说明文中。如今年 “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这一题完全与说明文要求无关。更有甚者,在这 一部分最后一题考查演讲提纲的写法。这一则应用文写作完全不守成法。这才是上海卷 命题的精髓,不按部就班命题,所有知识必须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才能有备无患。在说 明文考查中采用开放式题目,上海是第一家。

学生在日常的科技说明文准备中可以是无为而治的,因为出题换汤不换药,不外乎考 察概念的准确表述,句子的正确理解,根据文意的逻辑性推理等,不管题目是天体物理 还是最先进的生物医药。但是要对付上海卷人文内涵深刻、文艺属性多样、生活气息浓 厚的说明文,一定要靠平时阅读的广泛积累。上海卷出题人可能是看出科技说明文对学 生的阅读并不起有效促进作用后才全面更换选题的。比如2003年春季高考中的“中国菜 ”,2002年的“成语”。总而言之,上海卷的说明文考查已经和其他文体的考查界限模 糊了。

三、关于“散文”

依据难度梯次排列的原则,福建卷把重点放在现代散文上,上海卷则是把古文阅读放 在最后。从选材上看,上海卷历来选取从中学课本延伸出来的文章,不仅包括语文课文 。而福建卷和全国卷一样,所选文章和课本没有必然联系,随意性很大。最重要的一点 是,上海卷以前散文部分由两题构成,一题是议论文,一题是抒情散文。从春季高考以 来,已经合二为一了。题量没有减少,还是27题。

出题形式上,福建卷第一题考拼音。其余都是主观表述题,着重对重点句子、文章表 现手法、全篇结构进行考查。上海第一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句子中 的含义。也有选择题。最后一题也是开放式题目,针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 篇小短文,数字限定在100字以内。两大题的最后一题都是小短文,分值总共是10分, 加上写作部分的分值,全卷写作总计80分。这也是上海卷阅读和写作作为试卷总成的构 思。

四、关于“诗歌鉴赏”

在上海卷诗歌鉴赏题中,历来在第一题回避已有考点,有文学常识,有文化常识等等( 如2004年音乐和诗歌的关系)。今年第一题考练字,即一个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所选 取诗歌竟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当然,名诗更可以往深处考,“ 挂”字的用法很多人是会忽略的。而在提示句中,引用古人对格律诗诗律特点的研究成 果,这说明上海古诗考查对学生的古诗学习水平要求相当高。

修辞手法是上海卷经常考查的内容,重点放在修辞效果上。难度相对不高。

最后一题与外省市考查相同,即两首诗对同一景物的描写孰优孰劣的问题,这要从理 论和具体写作两方面入手才能谈到实处。今年不少省份以两首诗对照出题,福建卷也是 用这一题型,把一首诗中一句的不同版本进行对照。

同上海卷一样,福建卷也考查名句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不约而同成为“诗歌鉴赏” 的考查内容。

五、关于“背诵”

上海卷诗文背诵与其他省份相同,都是6分。上海卷考了一题《论语》中的一句话,因 为是成语,所以难度不大。相比较之下,福建卷提高了难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诗歌,第二部分是古代散文。但不是填空,而是问答题。而且文章《触龙说太后》《谏 太宗十思疏》是课文中加星号的,并不要求背诵。如果这成为定例,以后学生背课文就 不可掉以轻心了。

六、关于“古文阅读”

上海卷古文历来分为两部分。一为记叙文,二是议论文。本年度议论文选取一篇兵法 和文法类比的文论。福建卷选文是明初宋濂的一篇序文,具有夹叙夹议的特点。

福建卷仍然遵循全国卷的基本要求,从实词到虚词再到课文理解分析判断,最后一篇 短文翻译。上海卷在坚持古文的词汇基本翻译外,突出课文文意的把握理解,并把现代 文考试形式引进古文,如类比手法的填空,还有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理解,更重要 的是考查了对文学理论的理解。文艺理论是历年来上海卷古文古诗的重要考点,以2003 年为例,首次在高考语文中考查画论。

综上所述,从说明文到散文再到古诗古文,上海卷不拘泥于各种文体的界限,而是将 各种考点交叉使用。这才是灵活的命题方式。考生一定要具备真正的语文素养,才能任 凭考卷形式千变万化,而东成西就,左右逢源。

七、关于“写作”

上海卷最大特色还是作文命题与众不同。今年的上海卷真正做到从现实生活出发,把 中学生耳闻目睹的多元社会文化现象融会在试卷中,也不过分限制发挥,考生能发表个 人见解即可。

反观福建卷,去年命题选择了古今中外的十位人物为题,不加任何限制。很多直接出 自课本,与课本联系非常紧密。今年看图作文比较抽象,虽然有提示句,但是没有辩证 法的指导。有的教师反映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命题相当,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反映中学生的生活,反映中学生的思想,是福建卷专家组孙绍振教授的一贯观点。但 是这两年福建卷作文题都有不足,去年以“语文”为本,今年以哲理为归,都没有落实 到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

标签:;  ;  ;  ;  ;  

2005年福建和上海高考中文量比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