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手综合征的影响论文_陈苗苗,冯重睿,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I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水肿评分和Fugl-Meyer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水肿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短波;康复训练;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血管意外1-3个月后并发的肩膀、上肢肿胀、疼痛和运动障碍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多表现为患侧肩关节、上肢关节疼痛,手指及腕部肿胀、僵硬、多汗,关节活动受限,多伴随有肤温及肤色的改变。临床上可分为Ⅲ期:I 期可持续3-6个月。在此时期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可控制其发展,并且可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转入Ⅱ、Ⅲ期,到了III期,则是不可逆的,手可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疾。康复训练是该类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1]。现本科对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超短波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均为我科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脑梗塞47例,脑出血33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3个月。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18岁,小于76岁。

1.2.2剔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有骨折、脱位、伤口等;③合并有肿瘤者;④有严重出血倾向者;⑤其它原因引起的肩、手疼痛、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者;⑥不愿意行康复治疗或不能按要求完成康复治疗者;⑦病程小于2周,大于3个月者;⑧怀孕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的康复训练均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指导、训练。常规康复训练操作:

1.3.1上肢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时,使患肢肩关节处功能位:外展45度,适当高于心脏水平,并在肩关节下方垫一小枕使肩胛骨向前突,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度,下面用枕头支撑;患侧卧位时,患侧肩胛带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1.3.2被动运动:治疗师用双手运动患者患肩,做内收、外展、外旋、内旋、上举等各个方向的运动,再做患侧肘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再做患侧腕关节的背仲、旋转运动。所有的被动运动均在不引起患肢剧烈疼痛的情况下进行,动作缓慢、轻柔。1.3.3 主动运动:针对已经恢复运动功能的患者,教患者运用Bobath手法进行交叉握手上举训练,训练其上肢各关节的全方位运动,对于远端有肌力者,对其进行手指的抓握、对指锻炼。每天4次,每次20分钟,每周5天,共治疗4周。1.3.4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训练,根据功能障碍的范围、程度以及性质等,可做滚筒,磨砂板,肩梯、肋术、肩关节旋转器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超短波治疗,选用DL-C-C超短波电疗机治疗,患者取舒适仰卧位,两块电极对置于患者前后颈肩部或者并置于肩,肘关节处,剂量采用微热量,每次15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4周。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对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积分越高,疼痛越剧烈。疼痛积分:0分:无疼痛;2分:偶发轻微疼痛;4分:疼痛频繁发作但可忍受;6分:疼痛较重频作,但可忍受;8分: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10分:剧痛不能触摸。

1.4.2水肿分级:积分越高,水肿越严重。0分:无水肿;2分:轻度;4分:中度;6分:严重水肿。

1.4.3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主要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的功能,共17项,总分34分。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α=0.05,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从表中观察可以得出,2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疼痛VAS评分、水肿评分、FMA评分均有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比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上肢活动受限和关节被牵拉均可导致和加剧上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出现水肿。而交感神经支配皮肤腺体和血管运动系统。当脑部出现病灶,内外因素的刺激均可引起皮肤腺体和血管运动系统功能的紊乱,使局部供血不足,关节粘连而疼痛加剧。该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影响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甚则还可导致肩关节及手指的永久性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

早期的康复锻炼是以尽快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和僵硬为目的。缓慢、轻柔的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纠正肩胛骨下移内收和向下旋转,从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可使因孟肱关节相对移动而引起的疼痛明显减轻。主动运动使肌肉在收缩-舒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泵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水肿的改善。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作业疗法,有利于加大关节活动范围,使患肢肌力提高,从而改善患肢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能力。超短波属于高频电磁波,其热效应可促进组织受热均匀,利于血管扩张,加快血流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加快渗出物吸收,减轻水肿,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纠正局部组织炎症所产生的酸性状态,改善受损组织内坏境,从而有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4]。本文观察结果表面,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I期肩手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62-564

[2]郭新.浅谈TCD在诊断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9:4511~4512.

[3]杨红,万倩倩,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姿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4,8(24):20

[4]胡家才,罗丽,杨智杰等.超短波辅助治疗对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12,34(1).61-63

论文作者:陈苗苗,冯重睿,张新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手综合征的影响论文_陈苗苗,冯重睿,张新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