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志平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志平

扬中市环境保护局 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现如今,为了更好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作者提出如下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

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国际已经处于前列位置,但是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为了将我国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践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正轨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必要步骤。

1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上主要承担着制造大国的身份,所以制造、生产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但同时大量产品的制造会增加我国垃圾产生数量和垃圾种类的增多,再加上每天数以万计的生活垃圾造成了极大的环境负担。使得土壤、大气、水源被污染,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1.2有害垃圾的堆放

我国的垃圾处理缺少科学的体系,因为技术限制和国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缺乏,造成了我国垃圾处理还停留在填埋和焚烧这类低级的阶段。大部分的还有利用价值的垃圾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只能填埋处理,或者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进行一些资源的利用,但这两种方式都对环境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制约我国社会的进步,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1.3垃圾和废气的排放

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就是工业发展,经过几十年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工业生产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策略,使得我国的工业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造成了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缺少环境保护的理念,高污染企业在我国逐渐增多,使得工业垃圾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我国森林面积也因为生产的需要而锐减,生态环境的整体调节能力减弱,环境状况十分严峻,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国民健康水平下降,因环境污染引发的肺癌、白血病及其它的疑难杂症数量变多,同时大面积的酸雨逐渐在我国境内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1转变发展观念,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落后的生产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的革新,但是我国的各行各业中还存在各类科技含量低、生产观念落后的企业,为此就必须淘汰这类企业,不但能够减少城市的污染状况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要增加管理力度,杜绝高污染企业和生产方式落后企业的出现,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减少这类对生态文明危害极大的项目的出现。另一方面政府要开始进行森林等绿地面积的建设工作,提高当地的绿地面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2.2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努力扩大生态面积和生态空间;加强对沙漠化、石漠化、荒漠化、海岸侵蚀、水土流失、矿山、背光阴蔽区域和建筑物的生态建设;科学地协调发展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草、林、牧、副、渔业”,形成大自然、大生态、大碳汇的一体化格局;不断增加地球生物质总量和生物的种群数量,获得优质的生态产品,增强生态生产力;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使植物无的变有、小的变大、矮的变高、短的变长、细的变粗、疏的变密、轻的变重、少的变多,最大限度地获得生物质累积量;解决地球光合作用与生物氧化失衡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立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与保护的失调,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协调配合、综合管理,才能有效解决,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必然涉及农林水利、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因此,一方面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和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责任规范化与制度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主体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同级相关责任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同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工作合力,共同加强保护与管理,确保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各类目标任务。

2.4“零碳”发展

“零碳”发展是将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融合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为基础,以生态修复为措施,以发展“新气候经济”为主导,以实现封碳、降温、释氧与排碳、升温、耗氧总量的动态平衡为方向,以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管理生态用地、农业耕地、建设用地和水资源。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创新“碳、热、氧税”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与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碳、热、氧补偿及“实体碳、热、氧产品”交易制度,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形成生态社会文明的长效保障机制,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5建立完善法制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补偿、修复、监测、处罚等配套规章制度,必须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规范的法制化轨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法律意识,划定并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红线。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森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工业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的地方性法律规章与制度,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环境监督有章可循,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2.6落实党政主体责任

严格实行党政同责。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党委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研究部署。政府要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应有责任。各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有关部门责任。要制定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要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依法明确和细化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清单,落实情况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抄送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县(市、区)有关部门也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清单。健全环保督察机制。完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制定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结语: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上缺少工作经验和管理体系,为此就必须加强政策研究,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美华.简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J].西部教育研究,2013,13(3):37-40.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论文作者:蔡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论文_蔡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