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论文_张莹

创新驱动发展论文_张莹

(中铁科研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动员令,中国中铁顺势而为开展了新一轮企业内部重组,于2014年8月将中铁西南院和中铁西北院合并成立了中铁科研院,成为中国中铁旗下唯一专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二级企业。中铁科研院坚持传承和发扬“举科研之旗,走产业之路”的战略思路,以科技为引领,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积极拓展监理咨询、监测检测、特殊施工、产品制造等相关业务,不断扩大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努力担负起中国中铁科技研究、科技研发、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历史使命。

一、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念在中铁科研院体现得更为充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探索出一条科研任务与生产任务齐头并进,以科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和支撑业务拓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1.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参与铁路、公路、地铁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针对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效益和环保需求,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荣膺各类科技成果奖378项。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评审鉴定科技成果7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1项,获得专利授权173项,参编技术标准42项,为行业技术进步、国家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内首创了HSP法等多项地质预报技术,推动了我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进步。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冻土与寒区工程建设、养护及维修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青藏铁路建设与运营安全做出突出贡献。在国内首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安全预警,开启了铁路隧道建设信息化应用先河。此外,滑坡及高边坡病害治理、稀薄流湿喷技术和产品、TBM及盾构施工隧道关键技术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作为我国混凝土湿喷技术的开拓者,持续深入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产品从小型湿喷机发展为TK系列湿喷机、PS系列矿用湿喷机、TKJ系列混凝土喷射机组等系列产品,累计销售10200余台套,销售额超12亿元,创利近4亿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专业技术服务转化,通过H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滑坡无线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等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产品服务线路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积极推进工程建设管养成果转化,大力开拓城市桥梁管养业务,成都市1200余座桥梁都已纳入我们的桥梁管养系统。大力拓展轨道交通领域健康管养业务,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修复技术与材料在沪昆高铁、云贵高铁、成都地铁等得到成功应用。

3.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中铁科研人专心科研,争做学术大家;专注技术,争做技术专家;专业服务,争做业务行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铁科研院特色的“专·家”文化。建成并获批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省部级专家3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紧密围绕中国中铁主业,开展科技研究、科技研发、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在工程信息化、隧道衬砌检测等优势专业领域,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中国中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科技实力的提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技术服务、监理、产品制造、勘察设计等国内外业务全面增长,重组四年来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79.4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55.57亿元,企业实力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二、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中铁科研院要担负起中国中铁科技领军企业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力,更好服务于中国中铁的主业发展和品牌建设。

1.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呼唤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是党和国家、国资委赋予中央企业的重要使命,要求中央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主力军作用。作为中国中铁系统唯一的专职科研单位,我们必须站在中国中铁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应用基础研究、优势领域研发、科技情报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中国中铁提高竞争优势,培育新发展动能,以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中铁建筑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

2.新形势的市场环境要求创新。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市场环境面临深刻变革,我们必须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研、设计、施工、装备、运维等各板块协同创新,助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实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及时抢占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制高点。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建立适应海外业务特点的技术体系,积极实施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

3.新阶段的企业发展需要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铁科研院要实现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中铁中央研究院的“十三五”战略目标,根本途径要依靠科技创新。要持续开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桥梁与结构工程及其相关施工装备等传统优势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巩固既有发展优势,并大力实施工程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3D打印、智能施工等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形成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新优势,为中铁科研院实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科技动力。

三、坚定走进科技新时代,深化企业科技引领力。

顺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浪潮,中铁科研院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举科研之旗”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中国中铁主业发展,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需要、面向市场需求,加快科技研发和创新,促进成果孵化和转化,实现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为中国中铁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一是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审查推荐、科技管理部门综合审查推荐、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决策的科技创新三级决策机制,降低科技创新决策风险。二是建立科技创新项目联合管理机制。形成由科技设计部牵头,财务、人资、成本等相关部门配合的科技创新项目联合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收益分享机制。积极探索以股权、期权、分红奖励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收益分享机制,让科技创新人员享有收益分享权利,让科技创新参与单位获得科技创新收益。四是建立研发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积极争取政府研发经费补助、重大工程项目研发经费支持。

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建好中国中铁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平台的共建共享和市场导向性,实现资源整合、转化孵化、咨询服务等功能,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人才效益,把中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努力建设具备组织实施中国中铁重大和前瞻性研发项目能力,为中国中铁科技进步提供支撑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加强科技情报中心建设。建设中国中铁科技情报服务管理平台,具备全球科技信息搜集和组织开展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能力,为中国中铁重大科技决策提供情报支撑。四是加强专业技术实验室建设。建设服务于隧道、滑坡、文保、环保等优势专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中铁科研院的基础研发平台。

3.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一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桥梁与结构工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传统优势专业领域要有新作为,在行业内打响科研院的品牌。二是在新兴技术领域要有新突破。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管廊、智慧城市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渗透技术、径流储存技术、调节技术、传输技术及截污净化技术等海绵城市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无人机勘测技术应用研究等。三是切实加快BIM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开发应用。重点围绕中国中铁主业,依托传统优势专业,积极参与各层级标准研究和制订,开展软件开发、BIM三维快速建模和BIM技术咨询服务,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核心应用技术和产品。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深入了解现场技术需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联合股份公司成员企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成果转化体系。二是建立畅通的科技与经济结合渠道。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效益评价等研究,建立中国中铁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评估与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共享和有偿服务机制,搭建技术转化服务平台,支持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的联合互动。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考核制度。强化考评和奖惩力度,把科技成果转化转移落到实处。

5.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家工作室建设。每年从研发经费中列出专门费用对专家工作室建设进行支持,让高水平专家人才有团队、有资源、有阵地,让专家工作室成为开展高新技术研发的平台、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二是建立专家分层管理制度。建立分级分专业的专家方阵和专家梯队,落实培养办法,畅通晋升渠道,形成以首席专家为领头羊,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为主力军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为载体,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形成以院士、大师等国家级专家为领军人才,省部级专家为支撑,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力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6.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技术经营优势。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发挥专家影响力,提供专业化服务等,以技术实力争取话语权,形成具有科研文化的特色经营,扩大在优势专业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保安全作用。加强隧道监控量测及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隐患排查监管和治理水平,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安全管控产品和服务。三是切实把好隧道衬砌质量关。落实股份公司要求,做好铁路隧道二衬质量检测工作,完成中国中铁工程实体检测中心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在建工程领域实体检测工作。四是持续推进管理创新。认真开展管理实验室活动,以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精神,理顺各个层级的管理关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管理的潜力和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铁科研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举科研之旗,走产业之路”,推动施工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中国中铁改革发展中唱响科技创新的“好声音”,助推企业全面创新发展!

论文作者: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创新驱动发展论文_张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