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品质论文_邵雪

传承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品质论文_邵雪

云南工业技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价值观,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职业精神。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们肩负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自然更加关注“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深入思考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职教育 班主任 工匠精神培养

工匠,一般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些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笔者看来,工匠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应以爱岗敬业为前提,是工匠对自己制作产品精雕细琢、不断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执着信念、严谨态度和精良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从广义上讲,它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具有显著的价值观特征。中职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责无旁贷,本文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以飨读者。

一、用大爱大德培育大国工匠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结构决定了在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高中选拔考试中落选的,因此想让他们自觉进行自主学习很难。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者必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从思想、行为准则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教育。有时学生还很反感,认为老师时刻在强迫他们学习,从清早到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生的身边这在职业院校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操作实训练习时一而三、再而三进行讲解,把步骤细化讲一步让学生做一步,并及时总结让他们从每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去体会。有时手把手教学生做,他都难以接收。甚至有时要花上一天的工夫才能把一个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只有具有了大爱的精神境界才能培养好一个个小工匠。

二、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养成教育气氛

良好的学校坏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规范要求和行为模式,对学生思想品质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1.营造良好的育人“气候”。完善教职工岗位责任、科室目标管理制度和严格考勤制度,培养平等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强调教职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意以其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品行、文明的举止、勤奋的工作、严谨的作风、求索的精神,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亲切的关怀、慈祥的爱护。感染、熏陶,激发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营造视听世界。从学校的特点和能力出发,健全内部闭路电视和信息系统,每天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和有关教育节目。黑板报、橱窗和手抄报也办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的信息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

三、教育教学中贯穿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融合工匠精神。教育教学中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做好在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与工作岗位中具体的职业道德标准相对接,增强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不断破解职业道德培养的困境,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习得“工匠精神”。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摒弃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与工匠精神相悖的恶习,引导、帮助并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抓住道德教育的契机,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认真刻苦、爱岗敬业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强化自我管理,促进良好习惯形成

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学生之间互相负责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从两方面培养“自管”意识和自治的能力。我们主要从班集体管理入手。

1.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值日班长采取轮换制,每人机会均等,都有机会一展雄才。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培训。

2.设置多个管理岗,建立起班务工作岗位责任制。任职人员可自荐,推荐,创设一种人人管人,人人被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氛围。班干部对岗位职责分片承包,行监督、检查、考评之责。

3.建立班级生活会制度。定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暴露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改变过去只是老师去批评教育,而同学间互相掩盖缺点的弊端。

五、加强行为引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中职生的行为易受社会的影响,情感驱使多、理性支配少,对行为的社会后果估计不足,甚至弃而不顾。需要对他们真诚引导。

1.舆论引导。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系列报道,听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做事迹报告,听基层单位工作出色的毕业生报告;团委学生会定期出版学报,设置宣传栏、阅报栏,开通微信、QQ平台;班级设置墙报和黑板报等反映学生思想动态。

2.活动引导。建立一些适合中职生特点的文化活动,组织、设计一些具有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健康发展。

六、深化校企合作,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塑造有赖于环境的熏陶,特别是在企业中真实的职业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践行工匠精神。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为我们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系列活动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高一年级“走进企业、感受文化”,高二年级“深入企业、短期培训”,高三年级“融入企业、顶岗实习”,分三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定、快速融入企业。此外,我校还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开展志愿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等。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学生不仅亲身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社会对公民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规范自身言行的自觉性,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可贵之处,并决心以实际行动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总之,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专注、严谨、耐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淡泊名利。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学院把自身已形成的学校精神同行业职业精神、行业职业价值观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适应性强,好用实用,短时间就成为单位骨干、中间力量的“工匠”人才。学院也得以在良性循环中越办越好、走向强大。

参考文献

[1]杨秋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2]周如俊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转轨”策略[J].职教论坛,2016,(10)。

[3]查国硕 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

论文作者:邵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传承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品质论文_邵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