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策略论文_范翠红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策略论文_范翠红

河北旺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050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在当代社会中已然成为重要的一环,就其具体的施工处理操作而言,只有掌握主体结构的施工处理,才能更好的保证主体结构的稳定,提高整个结构的建筑效果。结合目前国家建筑行业领域的发展来看,对其主要的施工处理类型种类多,工艺繁杂,施工要求高,为此详细周全的施工管理,对规范化细节内容,提升整体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僵住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得到重视,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必须强化其科学的管理。文章从主体工程出发,结合管理,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强化施工现场作业的效率,提出个人看法。详细探讨了混凝土分项、砌体分项等目前本行业关心的重点和核心部分的管理。

一、概述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种类繁多和工艺复杂等问题,相关人员不仅仅需要有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同时也需要在现场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保障整个施工环节的稳定运行。作承接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上部负荷以及呈现整个建筑是否稳定的关键,建筑主体结构部是极为重要的。在此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将主体结构分为砖混和框架两个结构。框架结构包含混凝土分项、模板分项等,而这两项也是施工常用的两个手段。但不论是哪一种手段,在现场施工中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严格把控,严格价差施工质量水平、工艺方法、管理是否合理等,做到整个管理的有序和主体结构的重心是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具体到实际工程中,处理难度大且操作步骤大多比较复杂,无法依靠单一的手段或者技术完成,因为在施工中涉及了很多操作步骤。这就进一步表明了管理在建筑工程的作用极为重大,不仅关乎建筑的稳定性,更关乎到行业的发展,人类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家住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管理,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

二、管理要点

1.砌体分项。砌体分项工程是整个项目工程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墙面夯实的关键,也是提升真个团队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占有重要的席位。对于整个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加强管理:

(1)在砖块的浇水处理以前,应该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检查砖块的润湿性能和含水率的高低。一般而言,在浇水处理之前,砖块的润湿性能最好在1d,水浸润砖块面积的一半是最佳的,并且使用仪器测量砖块的含水效率。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铺浆不满的这一状况,相关施工人员应在砌筑中加强监督力度,并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代替传统工艺,保证水平砖块之间的缝隙饱和度大于80%。(2)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的铺浆过长、分离不当等问题,首先需要管理人员加强现场检查力度,第一时间保证施工人员在利用先进设备的条件下更好的完成砌筑工作,提高效率。这是因为传统的手工工艺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同时无法保证铺浆长度在合理的范围,粘稠度等也无法保证。使用设备代替后,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此外,对于施工中砂浆浓度低、砖块之间有缝隙等问题,工作人员需要用加浆或挤浆等办法填充,避免后期因为裂缝造成的干裂。(3)在进行墙面的填补和嵌补等工作的开展之前,应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且同时进行墙面的填补和洞口的嵌补工作,以免后期出现倒塌事故。保证每一面墙体有至少2个人负责[1],对墙面交接处必须根据计算和图纸严格进行,防止出现接缝处的瞎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模板分项。模板分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一步,关乎整体的结构效果,并与后期工作息息相关。为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主体结构变形等危害整个建筑稳定性和承载力的问题出现,需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

(1)对于施工中所用的木模板必须借助相关生产设备生产,保证表面刨光对光滑度、平整度的影响。这是因为,木模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将木模板分为两类,主次两种。主模板采用双层龙骨,分别为81dm2正方形主龙骨,和60×50cm2的次龙骨。其中,主龙骨的作用是保证主体框架的刚度,这是因为阴阳角的顺直是框架稳定的前提,而高的稳定性还可以比曼单层龙骨中出现的中间扰度大、易变性改变的缺点。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指定双层龙骨的长度,使用统一的胶合板,确保现场施工的有序稳定展开,提高效率。(2)在使用木模板以前,必须认真核查模板是否存在缺陷,并检查其表面是否有灰尘或残余泥浆,影响光洁。(3)拼装模板以前,需要提前用胶布将缝隙较大的模板粘贴,加强严密性,避免漏浆问题的发生。此外拆除时不能使用撬棒等强行拆除,这会造成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平整。

3.钢筋分项。有效控制位置的关键途径就是强化钢筋分项工程的管理,这对后续工作也很重要。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几项管理内容:

(1)根据工程师所设计的图纸,严格选材。施工人员必须根据钢筋配料的清单以及相关的规范制度等,例如材质、长度比例、弯钩规格等。并且与此同时加强与设计者之间的沟通,避免造成因沟通不当或不急死而出现的建筑不稳的事故;(2)在施工使用中,所有的钢筋材料必须表明生产日期。质量证明,并有专人负责这些内容的记录和存档,并且附有质检报告和检查报告。一旦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必须第一时间联系购买人员退货,同时明确未经检查的钢筋材料不能投入施工现场的使用中。加强钢筋施工处理效率,绑扎前的工作做好,以此提升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混凝土分项。在落实到整个施工项目中的时候,混凝土技术就显得尤为突出,更需要强化管理政策。主要是一下几点的管理需要加强:

(1)首先是质量问题。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或者杜宇成品混凝土的使用,需要有详细的质检报告,同时做好现场使用前的实验工作,对于出现问题的混凝土必须停止使用,做好质检把关。(2)在浇筑操作上,保证浇筑的充分完全,这点必须结合模板分项[2]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其稳定,降低空洞出现的概率。同时加强搅拌也可以提高效率。(3)在混凝的操作中,注意后续保养也很重要。及时关注混凝结构的表面湿度和温度,及时进行调节,加强护养的时间,避免由于护养不足造成的更多问题的产生。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主体的有效处理,由于工艺复杂的造成的各类问题有很多,需要的施工手段也有很多,造成其关注重点单一,集中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一系列事故。因此需要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各类因素进行详细完整的分析,并根据相关规定法规严格把控,保障各个环节中的核心手段符合规范。这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水平。对基础部分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加强管理,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柳楠楠.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J].工程科技.2010(256)

[2] 廖勇.试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J].建筑科技.2016(03)

论文作者:范翠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策略论文_范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