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久以来,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成为人们不断讨论改进的话题,在当代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施工管理经验,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 质量 管理 信息化
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智能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一、当前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现状
1、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目前,在我国公路行业中,一线作业队伍的组成主要仍以农民工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从事行业内的农民工很多人还是第一代的农民工,很多人还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工的那群农民工,他们的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大多一线作业人员从小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他们的施工水平和质量观念基本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从思想意识上已经与近些年提出的打造品质工程、标准化建设、美丽公路以及大力推崇的工匠精神等高标准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一线质检人员一般以刚毕业进入施工单位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往往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把控上缺乏经验,不能清晰的认识质量关键控制点,即便有经验丰富的工程人指导,但公路工程形式多样,很难在短期全面掌握,一般至少需要通过一个以上的项目实践锻炼和自身努力,才能逐渐培养形成基本具备各方面专业素质的质检员。
而监理单位也同样有着施工单位的问题,施工现场监理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住监理职责,发现不了质量问题,那么监理往往会形同虚设,不能真正起到监理作用,反而会从某种层面上,让施工单位误认为自己的施工水平能够满足要求。
3、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公路工程作业点面多,项目涉及范围大,想要对施工现场各工序过程质量全面掌控,需要派驻大量的人力去进行监管,但实际上工程参建单位在人员配置上往往很难对施工现场全面覆盖,一般各工序质量检查主要依靠施工单位的质检员,监理单位人员仅能满足对重要工序的抽检。遇到施工高峰期或赶工期的情况下,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出现明显漏洞,往往会顾此失彼。
4、管理难度大
公路工程有着路线长、作业点多、施工面广等特点,公路施工中对质量要求高,形成时间长,户外作业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时,对施工质量的管理难度相当大,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密切配合,但往往各参建单位间的沟通路径较长,并非所有单位都能够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而做出应有的判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甚至事故。
5、施工过程质量追溯性不强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往往在出现质量问题的结果以后,却找不到到底在先前哪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追溯不到出现问题的根源,缺乏系统的施工记录或影像资料,从而难以对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质量管理数据不真实
公路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数据主要体现在需要最终归档的资料上,一般包括施工质检资料(自检、抽检、原始记录)及试验资料等方面。在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有部分现场施工和内业资料是完全脱节的,资料上所填写的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施工情况,也无法体现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的真实数据,并且这种脱节的现象已然被管理者默认,内业资料更多被赋予的含义是用在工程计量上,或是对施工工序管理的一种约束行为,而真实的质量管理数据或许只有作为管理者的一种内部资料。
二、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1、信息化智能安全帽
智能安全帽是一个让现场作业更智能的综合管控平台。前端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用语音或智能手戴操控智能头戴上的FM对讲、电话、WIFI、热点、录像、拍照、照明灯、红外成像、RFID、安全防护预警等功能,及时将数据和后台对接,实现后端实时监控前端,并将收集的收据进行有效分析,以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将智能安全帽佩戴应用在一线工人身上,能实时从后台看到工人具体工作情况,有效解决了管理人员少的问题。在后台发现过程质量问题时可通过远程对话进行纠偏管理,纠正和约束施工行为,也可通过录像采集过程质量信息用于质量管理。同时,也促使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大大提高。
2、信息化质量检查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软件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查管理平台,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或质监机构与建设单位又或者施工单位与施工班组等各检查层级间的关系。管理平台内包括检查记录、整改通知单、整改回复单、处罚单等用于质量检查往返的管理记录,该平台能够对检查第一时间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进行传递,也便于对历史检查记录的管理。
3、施工工序质量检验信息化管理
施工工序质量检验信息化管理主要针对日常施工工序检验,利用信息化软件反映出每一道工序施工质量情况、检验过程数据、检验人、检验结果、批准人等信息。有效避免阻止出现实际施工和内业资料脱节的现象。
软件在使用前先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工程实际工序进行设定,再按照质检程序由现场质检员通过软件将每一道工序的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进行上传,经上级管理人员核对检查项目频率照片是否符合要求后给出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或整改的审核意见,这样在系统中既明确了检查内容和频率,又收录了每个工序检查结果和检查人,还能增加了一道或多道复核人程序,从操作性上看利用便捷的信息平台客观反映和储存质量情况,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过程质量数据的真实性,也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可追溯性的资料。
4、大数据分析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为项目管理人员直观展示工程进度(包括总体进度和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关键指标统计图表。系统的特点是基于大量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各个统计指标,用于指导施工和反映一定周期(月或周)内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情况。
5、混凝土拌合站数据监控系统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混凝土拌合站的每盘混合料生产数据,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标段)、施工部位、强度等级、搅拌时间、盘方量、施工配合比、原材料误差等。监控过程中,通过将原材料的超标量用醒目加粗颜色字体在监管平台里以列表方式高亮显示,不同报警等级以不同颜色区分,同时将报警信息推送到管理人员手机端,以提醒便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纠偏。
三、结论
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能够改善当前施工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弥补管理体系上的不足,并能够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工程建设监管,让监管更透明、施工更标准、结构更安全、质量更可控。
论文作者:陈兴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工序论文; 质量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作业论文; 数据论文; 资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