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_马智晓1,杨新芳1,尚巍2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_马智晓1,杨新芳1,尚巍2

马智晓1 杨新芳1 尚 巍2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河南洛阳 471009;

2.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 河南洛阳 471009

关键词:腋静脉;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

腋下静脉留置针属于临床治疗中的一项技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重要脏器发育不完善,易并发各种感染和并发症,除了细心的护理,还需要精心的治疗,而治疗的关键在于输液通路的通畅。特别是极低体重儿不能经口喂养而必须从静脉补充营养时营养液浓度高、刺激性强,如果选择头皮或者四肢静脉输液,因为血管小、血流慢,而且活动度大,容易导致导管脱出,影响治疗效果。腋静脉血管大、血流快,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在新生儿科被广泛使用。影响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主要问题是发生药液外渗、脱管、静脉炎等。因此,在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理观察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从2013~2014年收治的新生儿96 例,平均体重为1.5kg~ 3.0kg。其中早产儿38例,足月儿58 例,均行腋下静脉留置针。

1.2 用物准备:采用洁瑞公司生产的密闭式26G 留置针,3M透明敷料,抽有生理盐水的5ML 注射器。

1.3 操作方法: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抢救台上,将患儿侧身与床面呈30°-45°,使上肢

外展110°-145°充分暴露腋窝,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颜色呈蓝色且无搏动。协助者用食指横向按压腋静脉近心端,使血管充盈。操作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皮肤绷紧,消毒皮肤后,右手持针,穿刺点在血管下方0.5cm 处,以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再向前进针0.5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拇指和食指握着套管Y 柄,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边送套管边退针芯,直至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1]。推注生理盐水2ml,观察有无渗出,堵管,推注顺畅则用3M 敷贴固定,并在针柄下垫一块小棉花以防压伤皮肤,在贴膜上注明穿刺的日期和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

2.1 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先用石蜡油棉球去除腋窝的胎脂,再用0.5%络合碘消毒皮肤两遍,消毒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0cm 以上。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每日更换输液器和头皮针,连接头皮针时常规消毒肝素帽2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

2.2 更换贴膜:贴膜时应无张力,一方面使粘贴牢固,另一方面防止拉伤皮肤。贴膜应48 小时更换一次,如洗澡时被水浸湿或穿刺点有渗血随时更换。更换贴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取下贴膜后用络合碘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检查皮肤是否完好,如皮肤有破损,立即拔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皮肤完好,将针柄位置稍作移动,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2.3 固定:尽量减少患儿哭吵,如患儿哭吵明显可采用鸟巢式包裹,让患儿既有安全感又可以减少对皮肤的磨损。尽量不要让患儿睡向穿刺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对于躁动不安的患儿给予适当约束或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经常出现堵塞现象,可以将穿刺侧上肢拉直与身体纵轴呈90°[2]。

2.4 封管:一般选用稀释的肝素钠,但新生儿凝血机制差,应用肝素钠副作用大,留置针输液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封管为宜,封管液量为2-5ml,6-8小时一次[3]。正确的封管方法是:输液完毕缓慢拔出头皮针,仅保留针头斜面在套管针内,将封管液边推边退,直至头皮针全部退出,使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4]。

2.5 药液外渗的护理:出现药液外渗时,正确的做法是将留置针拔除,将患儿留置针处用无菌棉球进行轻轻按压,维持时间为2min,先用0.5%爱尔碘消毒针眼后,再按实际情况处理。

2.6 留置针脱落的护理:因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易哭闹、躁动,而导致留置针容易脱落,在留置针未完全脱落的情况下,可将敷贴揭开,对脱出部分的导管进行严格消脱,在导管脱出部分沿血管走向推入静脉;在留置针完全脱落的情况下,对皮肤消毒后应重新进行穿刺。

2.7 留置针堵塞的护理:因导管内的药物或血液形成栓子而导致留置针被堵塞,对此,必须进行冲管,可采用3 ~5 ml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压式冲管。为避免栓子进入新生儿体内,在阻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可强行冲管,应将留置针拨除,重新进行穿刺,以防止给新生患儿身体造成伤害。

2.8 静脉炎的护理:新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若出现静脉炎,应立即将留置针拨除,而不需其他特殊护理。一般新生儿皮肤自行恢复快,3 ~4 d 便可恢复正常,特殊情况下,可对患儿采取50%硫酸镁进行湿敷[5]。

2.9 加强巡视:在新生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如有液体外渗可漏至背部,不宜发现,可触摸腋下至腰际间或肩胛骨附近的质感,比较两侧腋窝的大小。观察针眼附近皮肤有无感染,如有红肿、渗出、分泌物应立即拔管。

3.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有效避免了破裂及药液皮下渗漏等问题,同时穿刺后不会对血管壁造成太大的刺激[6]。腋静脉留置针为早产儿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及危重患儿的给药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稳定的液路。近年来,我科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良好效果,早产儿腋静脉留置套管针保留时间长于外周静脉,出现的不良反应少,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及经济实惠等优点,大大减少了感染概率。而体重轻的早产儿,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相对短一些,穿刺成功率稍低,可能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血管细、脆性大等有关。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不易滑动,穿刺时较安全,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及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玲,叶丽华,文习芳,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9(19):17-17.

[2]胡永群,喻玲芳.早产儿通过腋静脉留置套管输液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1(20):66-67.

[3]王慧,张成,应晓芦,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9,7(7):133-134.

[4]王平,杨占华,戴燕.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 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6(22):892-893.

[5]陈菏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服帖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0(5):39-40.

[6]潘庆华,杨志红,李秀征.小儿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的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1):184.

论文作者:马智晓1,杨新芳1,尚巍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_马智晓1,杨新芳1,尚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