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意味着什么?_贸易自由化论文

全球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意味着什么?_贸易自由化论文

全球和地区贸易自由化意味着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味着什么论文,地区论文,贸易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是开始还是结束?贸易自由化趋势,在使国家之间的经济障碍减少的同时,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首发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有半年之久,虽然其冲击波跳过中国冲向世界,但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仅是开始。这场危机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10%到50%,而中国许诺不会将人民币贬值,以维护本地区货币稳定和促进本地区经济恢复。人民币保持相对较高的币值,首先影响对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数十亿美元的出口。其次在欧美市场,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多以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加工贸易为主,在与币值较低的商品的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部分市场将被东南亚国家取而代之。再次日本银行倒闭风潮和韩国不断的企业破产案,引起其国内资金紧张,进口需求减少,必定影响每年从中国进口近400亿美元的商品。

贸易自由化的挑战——是眼前的还是未来的?贸易自由化发展有个过程,但无可置疑的是,这是个加速度的过程。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了放宽贸易值相当于纺织品、汽车和农产品贸易值总和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限制的协议,以及开放电信市场等历史性协议, 我国已于1997 年11月底正式决定加入《信息技术协议》,并就有关事宜开展谈判。亚太经合组织也确定了从1999年起放开9个市场的时间安排。 地区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竭力主张和倡导的,而且在多数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自由化将首先使我国利用关税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的能力大大削弱。其次对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内销为主的尚处于“摇篮”之中的民族产业,如信息业,造成更大的压力。再次新兴产业兴起的难度将大大增加。最后我国的实际是,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因此,对准备不足的我国的企业来说,地区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实现所剩时间的确不多了。

反倾销与反倾销应诉意识——是可有的还是可无的?贸易自由化在使企业跨出国门的同时,也敞开了国内市场的大门。在国外,我国出口产品从纺织品、服装到水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站出来应诉的少之又少,其原因既有法律和专业知识上的欠缺,也存在行业组织上的不健全之处,更多的则缺乏进行反倾销应诉的意识。在欧美各国通过反倾销方式限制我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国内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倾销的威胁,多数企业几乎陷于束手无策的境地。虽然12月10日外经贸部应国内9家新闻纸生产企业的申请,宣布对来自美国、 加拿大和韩国的新闻纸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但这仅仅是第一起针对国外商品的反倾销诉讼,与超过220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而言,确实做的太少太少。

融资格局的影响——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贸易自由化,使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也对国内政策的制订产生重大影响。融资格局将面临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的变化。1996年在我国接受的626.5亿美元的外资中, 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近五分之一、来自港台地区的占一半多、来自新马泰的超过12%,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的直接投资接受国。 但东南亚金融危机、连续不断的日本金融机构倒闭案和韩国企业集团破产案,使这些在国外有大量投资的国家,硬通货短缺,陷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开始从海外抽回资金,以敷国内用度之急需,必将给我国吸引外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国内,也因为我国的银企关系与日本和韩国有更多的相似之处,降低风险使决策层下定决心进行金融改革,企业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难度将加大;在社会总供给过剩和供给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企业货款回笼速度下降,从资金周转方面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虽然央行1997年已对银根进行了适度的调节,1998年起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管理,实行多存多贷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大量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企业的准备和调整——是可替代的还是可推迟的?顺利与世界经济接轨,融入地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式的突变,也不会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淘汰出局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地区贸易自由化,还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快改革步伐,靠积极主动的方式,适应竞争形势,而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这个主角能否当好,关键在于各项措施能否到位。

(二)

强化参与意识。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的3个历史性协议, 所涉及的132个成员的贸易数字达数万亿美元;亚太经合组织第五次会议确定9个部门具体的开放市场日程。这些对我国企业来说,既形成了挑战,也充满了诱惑,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当正视现实,认真分析贸易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利弊得失,紧紧抓住每个发展机会,再不能坐等政府的扶持的推动,及早摆正和调整自己的位置。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技术含量低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的共同之处,由此形成了较强的替代性,也是两者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处于劣势的共同原因。技术引进是缩短东西方经济技术差距的好办法,可惜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很多都没能离开引进技术这根“洋拐棍”;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弱、提高创新少,设计思想和核心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突破更是少之又少,“交了学费难出师”。因此,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在加强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提高创新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符合今后较长时期内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快技术更新,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和环保的行业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努力扩大与产品替代性较强的国家的技术差距,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通过这些方法,弥补人民币币值坚挺消弱的价格竞争能力。

增强反倾销意识,提高反倾销应诉能力。随着市场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两线作战的任务必定加重,一是在国内的反倾销任务,二是在国外的反倾销应诉。无论是反倾销还是反倾销应诉,都应当、也只能是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非政府行为,但这项任务是极其复杂、细致,费神耗财且要求极严的工作,靠单个的企业无法组织有效的行动,这项任务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行业协会的肩上,因此,应尽早改变行业协会只是交会费、开年会的状况,充分发挥行业协调、牵头的作用,增强专业知识和有关的法律知识,组织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工作队伍,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战场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加快企业调整步伐。就生产企业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就存在产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增加企业成本,尤其不利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首先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打造国际型的“大型母舰”,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其次在融资结构调整方面,一方面大力压缩库存产品,争取更多的货款回笼,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深化企业改革,走直接融资之路,减少对国家银行贷款的依赖,削弱国家和国际资金大环境对企业资金营运小环境的负面影响。再次乘风顺势,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不久前,国家计委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有关部门1998年1月1日起对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进口的设备及技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了除中国大陆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陆成了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中国的经济环境给外商投资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在国家颁布目录的指导下,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产品上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以图在经济自由化竞争中立足于领先地位和不败之地。

标签:;  ;  ;  ;  ;  

全球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意味着什么?_贸易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