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头孢类药物所致)的早期急救护理体会论文_陈玉兰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 八病区 214199)

[摘要]目的:提高关于患者使用头孢类药物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认识,研究探讨早起急救护理的措施以及其必要性。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之间,我院选取收治的38例由于使用头孢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进行研究与探讨,采取将38例患者随机分配组成两组,每组各19例,分别将两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观察组采取有效的早期急救护理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而常规组则采取常规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生命体征有良好的恢复,无死亡病例。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过敏性休克(头孢类药物所致)的早期急救护理的深刻认知,能够掌握系统的、高效的早期急救护理方法与技能,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来保证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过敏;休克;早期急救;护理

过敏性休克是指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或药物产生的一种过敏反应,具有发病急、速度快等特点,症状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针对此类病症,我院通过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分别用不同的急救护理方案进行救治,其中一组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早期急救护理方案有着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选取在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因使用头孢类药物而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都进行过过敏试验,均为阴性。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0例,女性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9±1.9)岁,用药过程为静脉滴注,其用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的时间平均为(9.2±0.7)min。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2±1.5)岁,其用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的时间平均为(9.6±0.5)min。两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方式、性别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立即停止输注致敏药源;将患者采取休克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立即进行氧气吸入,氧气流量控制在6-8L/min之间。患者采取加盖棉被保暖,谨遵医嘱,为其皮下注射浓度为1%的肾上腺素(0.5-1.0mg),在静脉注射20mg地塞米松,在肌肉上注射20mg苯海拉明。并快速建立出两条静脉通道,并选取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500ml)加入氢化可的松(200mg);以及选取浓度为0.9%的氰化钠溶液(1500ml)加入500ml706代血浆,在患者的两条静脉进行输注。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当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如休克等症状时应及时汇报给医生,并根据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给予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设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早期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早期抢救护理干预

早期抢救护理干预是指当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过敏性的休克,并伴有心跳停止等临床症状时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强求,并要及时汇报给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好抢救时所需的药物,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并对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和剂量等进行准确的核对,保证药物能够在有效期内使用[2]。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迅速及时的静脉通路穿刺,在穿刺时要选择粗直的静脉,尽量确保能够一次成功,并及时把药物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2)早期的检测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的标准包括患者在用药后的瞳孔、意识、面色以及皮肤等等,以此来观察和分析药物的有效性,以及休克症状是否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针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血常规等进行检测,以此来对患者的酸碱和水电解质是否失衡做出判断。

(3)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作为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出现的一些不良情绪做出及时的劝慰和安抚。向患者介绍发生此类病情的原因,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接下来的治疗有所了解,并介绍以往成功的案例,以此来增加患者的信心,并能够对医护人员的治疗进行积极的配合。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在给予护理干预后的尿量、脉搏、脉压、血压、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比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其中P<0.05表示符合统计学标准。

2.结果

在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尿量、脉搏、脉压、血压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也具有明显优势,详情参照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对比分析表

3.讨论

头孢类药物作为一种非常容易过敏的药物,其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过敏率低于青霉素等药物,因此,在临床中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很多患者在使用头孢药物时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等,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护理方式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也是现今医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一[3]。

早期急救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此外,还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相关护理能力的培养,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对患者进行早期急救护理[4]。

本院通过对患者采用早期急救护理干预的方式,发现较之传统护理方式而言,早期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过敏性休克,通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过敏性休克患者(头孢药物所致)采取早期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盛瑛,肖艳,李金伟,温小梅.12 例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 2) : 305-305.

[2]张磊华, 史丽丽.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致过敏休克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6-6.

[3] 王玉,刘京,王伟,等.头孢吡肟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脑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02.

[4]祝毅.1例头孢孟多酯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51.

论文作者:陈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过敏性休克(头孢类药物所致)的早期急救护理体会论文_陈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