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比较论文_李洪艳

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比较论文_李洪艳

【摘要】目的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自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52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of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gital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of one week, 2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patient selection nursing" mode, and 2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ode of "patient selection and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effect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本组选取了52例患者且对比分析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自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年龄52至79岁,年龄中位数60.3岁,男女比例16:10;对照组26例,年龄51至78岁,年龄中位数60.5岁,男女比例15:11。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第1周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随机选取护士构建小组,人数固定,人员固定。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分组进行护理,如下叙述。

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继续随机分派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由患者指定护士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指定护士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后第2周小组成员在患者床旁待选,患者可综合评价每个护士,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及责任心等,选择自己认可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人数为2人,指定护士后,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实施全程住院康复护理干预,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处理。

1.3 效果评估[1]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则判定Ⅰ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则判定Ⅱ级;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家庭生活且行走时需要扶拐则判定Ⅲ级;卧床不起但是存在清醒意识则判定Ⅳ级;植物人判定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析得出,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3.07%(6/26),差异明显,x2=4.127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分别是: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及Ⅴ级2例,对照组患者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及Ⅴ级8例,x2=4.1270,5.0424,5.0256,4.4571,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研讨发现,和谐护患关系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相关性文献报道,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态,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需要突出患者的社会人理念,尽力满足患者作为社会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采取患者选择护士的模式,促使患者满足治疗需求及心理需求。

临床分析发现,开展整体健康护理模式可促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可促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对于“患选护”护理模式来说,基础是患者给予护士护理水平及护士个人魅力肯定,信任护士,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在语言和思想上,护患均可以顺畅交流并可以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并积极主动的坚持康复训练,進而明显增强患者康复效果。另外,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促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认可度较高。

本组研究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

综上,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的效果确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金利,路 楷.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的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8,(3).

[2] 刘爱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0):4200-4201.

[3] 刘晓敏,孟 巍.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效果[J].母婴世界,2017(15).

论文作者:李洪艳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不同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比较论文_李洪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