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学法指导的模式和原则_教法学法论文

论中国文学法指导的模式和原则_教法学法论文

语文学法指导的模式与原则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语文论文,原则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任何教学过程都应该是认识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沿着定向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这一客体的学习去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行新的发现与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有效引起和推动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进程,其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并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且也要探索和优化学生的学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者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能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干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如果只顾教法,不考虑任何学法指导,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本文试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模式和原则作进一步探讨。

一、语文学法指导的模式

语文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综合考察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学法指导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讲授模式。是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其形式主要有开设学法指导课和进行专题讲座两种。前者主要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方式一般在起始年级采用。后者主要是根据学生需要,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是语文教师自己就某个方法问题进行专题讲授,也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学习指导讲座。它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

(二)渗透模式。就是把学习指导有机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方法。要把学法指导有机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现代的以“学”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要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学习进程。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接受具体可感的学法指导,学到一种相应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相辅相成,便于学生掌握运用学法,强化迁移学法。

(三)交流模式。即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方法五分钟演讲”,交流成功的学习经验;利用书刊、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等,介绍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断接收新信息,利用新成果;组织学生对某种学法知识、某个优秀学生或名家成功的学习经验展开讨论,从中汲取营养,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悟学法,帮助他们从自身实践中总结成功的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撰写成文,向有关报刊和广播台投稿,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沟通和交流。这种模式有利于从同学身上获取符合自己实际的经验,有较强的实用性。

(四)诊疗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模式。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诊疗也就包括许多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谈话、讨论、咨询、答辩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个体语文学习档案,随时记录“病况”“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策略进行沟通、疏导,使其在学习上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规程模式。就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要求(即学习规程)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规程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学(预习)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作业常规等等。如自学常规,人们总结出“读查思写”四字诀,要求学生按“自读”“自查”“自思”“自写”四个步骤进行自学,每一步都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比如“自写”,要求学生自学笔记有认读、释题、理解、质疑四个方面的内容:认读——包含生字、新词的注音释义,多音字、形近字辨析,近义词、同义词比较,名言警句、典故佳例的收集摘录等。释题——包含辨识文题,审清题意,熟悉作者,了解背景等。理解——要求学生围绕“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写出对课文内容、手法、构思的自学心得。质疑——要求学生写出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疑难问题,并鼓励学生对教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商榷性意见。如果学生每次自学课文,都按这个常规去做,久而久之,学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魏书生通过科学管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属于规程模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实际上是把学习方法指导融于长期的、科学的管理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规程训练模式的较强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有利于克服随意性,增强计划性。

二、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

语文学法指导有其独特的内在机制,在进行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是指学法指导与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相统一。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教与学是同一回事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是可以分开来研究的,但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学法与教法的密切关联,决定了学法指导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自觉地把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也能把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地、艺术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占有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法与学法的融合、渗透,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结合。

(二)系统性原则。是指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法知识传授,而且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学法指导的安排,应包括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过程、学习心理等相对完整的内容。既要突出宏观上学习原则、学习心理、发展智力等内容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微观上的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复习等内容的系统性,从而使学法指导本身达到完整的系统性。构成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指导,使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践表明,系统性的学法指导,其效果优于零散的局部的指导。要把学法指导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全面统筹,系统实施,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系统的整体效应。

(三)情意性原则。是指通过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提高学法指导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对他们有效地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如果他们形成义务感、责任心以及其他的学习动机,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会更有效。”因此,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带着积极的情感学。这样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激励学习热忱和探索欲望,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学法指导的实践表明,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就谈不上“会学”“善学”的问题。“愿学”“乐学”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四)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使学生接受认真、严格的操作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要靠实践来落实,要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才能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因此,教师的学法理论指导应突出实用性特点,注重实际可行和具体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便于实际接受和掌握。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每一种方法都要放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去尝试与检验,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理论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熟练,认识在实践中升华。

(五)兼顾性原则。是指既要面向全体普遍指导,又要兼顾个别指导。普遍指导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学法的一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按照学习常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当学法指导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相适应时,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该种方法的功效。因此,教师在重视普遍指导的同时,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既有“面”上的指导,又有“点”的指导,二者相互兼顾,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标签:;  ;  

论中国文学法指导的模式和原则_教法学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