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宰娟

常州市武进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宰娟

常州武进规划与测绘院 江苏常州 213003

摘要:为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逐步改善城市内涝频发、城市看海等现象,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为基础,提出目标、指标与路径,以期指导规划、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国家、省市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实现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健康、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总体目标,本文以常州武进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为例,研究低影响开发的目标、指标和策略,以推进与指导常州武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便为其它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一、概念界定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低影响开发理念主要源于20世纪欧美国家的雨洪管理实践。泛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低影响开发具有三大特点:①近自然、循环化;②重源头、分散化;③微管理、景观化。因此,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方法和实现路径。

二、现状分析

1、现状基础

常州市武进区自古以来属于江南水乡平原地区,低影响开发的自然基底较好。地势平坦,水网密布,自然调蓄空间多,表层填土,易于入渗,适合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但全年降水特征是降水量多,主要集中于汛期,内涝防范风险大。

2、雨水管网

现状管网基本采取1年重现期标准,部分老城区雨水管道设计标准0.5年一遇;共敷设D400毫米以上雨水管道约380公里,雨水管网密度为1.97公里/平方公里;湖塘老街、马杭老街、余家浜等部分老城区为雨污合流制。武进城区各类用地综合径流系数约为0.60。

3、防洪排涝

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基本成型,中心城区形成北至京杭运河、南至里底河、东到常武路、西至长虹路约17平方公里的湖塘大包围和16个低洼小型圩区;城区防洪标准百年一遇,防洪水位5.8米(吴淞高程);排涝标准20年一遇。由于城市排水易受外围水系顶托,城市内涝时有发生。

4、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武进区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水安全上,排水系统标准较低,管网排水能力不能承担排水压力;外围城市防洪新格局加重了武进城区北部地区防洪压力;其次水资源上,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水质型缺水现象明显;第三水环境上,城市水体污染日益严峻。因此必须加快以低影响开发为理念的海绵城市建设来缓解目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目标路线

1、发展目标

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远景实现总体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从2020年开始,所有新建、改造项目按照总体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建设,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争创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2、研究路线

基于现状基础,结合国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借鉴国内先进地区或城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制定武进城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划分低影响开发分区,制订各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与控制引导措施;并对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规划体系提出相应的编制要求。

四、规划引导

1、合理确定目标,科学分区引导

结合武进城区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值,制定重点引导区、示范区、协调引导区、一般引导区等四大低影响开发分区目标:分别为78%、80%、75%、70%。其中重点引导区应应加强建筑小区、道路系统、绿地广场及水系的低影响技术应用与推广;示范区作为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的集中展示区,优先推动新建建筑中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优先将低影响开发相关控制指标纳入规划审批管理;协调引导区加强引导新建区的低影响设施建设,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一般引导区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积极保护具有较高价值的尚未开发利用地区,提高城区调蓄能力,有效保护河湖水系、林地等生态空间。

2、分层规划优化,落实控制指标

2.1总体规划优化——制定目标策略

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以水定地”的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总目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方向,明确底线思维,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塑造山水林田湖格局的城乡总体格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将海绵城市的规划内容系统地融入到规划目标、指标、空间布局以及城市排水、水系、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等专业(项)规划内容中。

2.2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明确控制指标

围绕武进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总体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分类用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中去。其中,居住类/公共及商业服务类用地建议值为70%-80%;工业类用地建议值为65%~70%;公园绿地类用地建议值为80%~90%;道路广场类用地建议值为65%~70%。同时将透水铺装比例、下凹式绿地比例、可上人屋面绿色屋顶覆盖率等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图则控制指标中。

3、落实近期建设,促进规划实施

3.1成立海绵城市组织机构

成立武进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海绵城市领导小组构成、部门职责,加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块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维护,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3.2制定低影响开发规范政策

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原则,制定武进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导则,编制武进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相关规范内容。后继以区政府的名义出台武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思路和建设主体;研究制定开发建设的财政政策和运营模式,对于武进城区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

3.3推进近期项目建设

近期在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区域范围内加快建设和申报一批海绵型公园、海绵住区、海绵道路广场等低影响示范建设工程,后逐步推广,将武进区打造成江苏省乃至全国海绵城市试点。

参考文献:

[1]《常州市武进城区低影响开发模式规划》.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常州市武进规划与测绘院

[2]张丹民.美国城市雨洪管理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6):83-86.

[3]丁年、胡爱兵、任心欣.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应用现状及展望. [J].给水排水.2012(12):142-144.

论文作者:宰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常州市武进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研究论文_宰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