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2.0系统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提升论文_汪小姗

(国网德阳供电公司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通过对PMS2.0系统设备台账的构成分析,明确了变电站、间隔、设备三级台账的具体信息构成。提取作为设备台账基础数据主要来源的基本信息作为重点,按资产参数、运行参数、物理参数分类进行主要参数特征分析,并结合现行设备台账数据管理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两头”管理有待延伸和拓展,二是“中间”管控尚需完善和丰富,从系统、管理和人员等几个方面提出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提升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设备台账;数据管理;全寿命周期;准确性;时效性

引言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谁能得到数据,谁能挖掘并运用数据,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很多人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为实现数据管理、信息驱动,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信息化企业建设。今年5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布企业级大数据平台,为企业大数据应用提供了一站式的平台支撑。四川省电力公司也以全面提升运检效率为出发点,着力推进运检智能分析管控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这些平台和系统的应用,无疑将对数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数据主要来源的PMS2.0系统的数据质量如何提升将成为数据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作为基础数据的设备台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如何保证将成为数据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单纯地通过新投、异动管理和数据集中治理已经无法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只有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才能从“治标”到达“治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数据管理,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提供长期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将结合PMS2.0系统数据清理整治的实践经验,着重从一次设备基本信息的数据准确性入手,探讨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提升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PMS2.0系统设备台账构成分析

1.1 设备台账的基本构成

PMS2.0系统总体功能构架主要分为标准数据、电网资源、运维检修、监督评价和决策支持六大中心,设备台账管理隶属于电网资源中心下的电网资源管理,设备从新投到退役的台账全程维护均在此模块中得到实现。

台账根据运维单位按电压等级分站划分,一个变电站的台账按照树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含有变电站、间隔、设备三级台账,每一级台账所含的具体信息又有所不同,见表1。其中,设备台账是设备台账管理构成的基础单元,它由基本信息、设备资料和设备履历三部分构成。

表 1 三级台账的具体信息构成

1.2 设备台账的特征分析

基本信息是设备台账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它包含设备资料中上传的铭牌图片信息,生成设备履历中的概述信息,为运检数据、设备生命大事记和管理信息等提供设备数据支持。

基本信息主要由资产参数、运行参数、物理参数和其它参数组成。根据设备类型不同,基本信息组成会有所增加,如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还含有调控运行参数,主变、避雷器等设备还有统计参数等,数量从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这里主要分析日常设备台账管理的主要参数的特征:

(1)资产参数是关于设备资产归属的参数。资产性质和资产单位对同一个维护班组通常是固定的;资产编号由ERP自动回填;工程编号、工程名称和设备增加方式由发起的设备变更申请单带入,录入时必须明确工程的相关信息。

(2)运行参数是与设备运行相关的参数,大部分可通过电系铭牌或账号信息等关联带入,其余或固定填写或根据实际填写,录入难度相对较低,明确标准即可。关于变电站的运行参数则需收集例如站址、地区特征、占地面积等资料。

(3)物理参数是反映设备性能的指标性参数,大部分重要参数可通过设备铭牌找到,但因参数数量过大过细,实际录入时施工班组、厂家均无法提供齐全,因此物理参数录入相对难度较高,如生产厂家、型号等参数的规范录入质量普遍不高。

2 设备台账数据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两头”管理有待延伸和拓展

就数据来源而言,参数信息绝大多数来自施工单位提供的异动报告和现场拍摄的铭牌照片,远不能满足系统设备台账的参数需求,再加之有些人员填充空白参数后未及时更正,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很难保证。从工程名称和工程编号到设备各种参数的获取,如果缺乏十分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那么从数据源端开始开始的不完整、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录入质量。

从评价考核来说,定期检查的初衷是要督促维护人员提高台账录入质量,有些人员却为指标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展清查治理是 “前清后乱,越清越乱”。生产厂家、施工单位或是检修单位很少实际参与到台账的综合治理工作中,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对设备物理参数更熟悉,更能辨识其准确性,也是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一个原因。

2.2 “中间”管控尚需完善和丰富

台账录入是设备台账数据管理的核心环节,但目前对录入环节的管控却相对滞后,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发布参数后的再检查,或是应用系统工具查询等时间节点后移的方式实现管控,结果常常事倍功半。且系统建设还在持续进行中,现阶段人工抽查反而是更精准的管控手段,而录入也更多是依赖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这样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都大的管控,对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是不利的。

同样的,运维单位是录入阶段唯一的维护人员,对新投设备,他们大多是根据提供的数据,按部就班录入,但提供数据的施工单位并不清楚系统的参数要求,也不参与录入后的再检查。对退役设备,他们大多是直接走退役流程,设备参数缺乏实际的再检查环节,给设备的再利用埋下潜在隐患。

3 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提升的措施

结合整改工作的实际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设备台账数据管理:

(1)建立设备台账数据管理的责任体系,规范工作流程,从设备采购环节开始,明确生产厂家、施工单位、检修单位、运维单位等在台账数据管理各阶段的职责,将PMS设备台账模板作为验收资料纳入验收管理,抓好数据管理的源端。

(2)持续完善和提升系统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如建立厂家型号及对应物理参数的标准数据库,通过系统自动识别的方式实时纠错,管控录入的数据质量,减少人工核查带来的不确定性。

(3)根据人员的知识特征和数据管理的阶段性,合理分配台账维护的职责,提供数据、录入数据、复查数据、特别是整改数据的环节尽量让多方参与其中,以便提高效率和加强协同。

(4)结合实际应用合理设置参数需求量,增加PMS2.0设备台账数据备份功能。建立线下设备档案库,做好设备原始资料的存档工作。

(5)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增强调度、检修、运维人员等在系统层面的联动性,建立设备台账数据管理的预警机制,加强问题发现、整改到反馈的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晰,王桂林.提升PMS2.0系统基础数据准确性的研究[J].电力设备,2016(13)

作者简介:

汪小姗(1987.04),女,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单位:国网德阳供电公司,主要从事变电运维技术工作

论文作者:汪小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PMS2.0系统设备台账数据管理提升论文_汪小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