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营造温馨家园_北京市东城区论文

创建文明城市营造温馨家园_北京市东城区论文

共创文明城区 营造温馨家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馨论文,城区论文,家园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1999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以后,东城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围绕建设“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强烈的现代化气息、美丽的城市形象、舒适欢乐的人文感受”的现代化文明城区的目标,确立新的创建工作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两业、三区、六个突破、三大举措”的发展战略。在文明城市建设中以“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为主题,“高举旗帜、全面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公民道德教育、文明城市建设、“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等五个方面新的突破,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区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奠定了基础。

一、与时俱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逐步深入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区位特点大力发展区域和区属经济并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模式,超额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达到50560元。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区委、区政府始终以“建设新东城”、做好“四个服务”为己任,以保古都风貌和营造文明优美的环境为重点,加大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了环境改造活动。按照“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见绿、危改植绿”的原则,扎实推进绿化美化工作。三年来,完成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建设和7.5公顷绿化任务,形成了首都中心地区最大的绿色带状公园;整治了地坛公园(251年内第一次大规模整治)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完成了中轴路两侧近2万平方米绿化,完成4个公园和10块万米以上绿地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28%。同时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设,整治了67个校园周边环境,完成了大气治理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近年来,通过财政拨、引资等形式,加大环境改造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相继建成了一大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水平一流的精神文明硬件设施。继续保持了1000万元精神文明建设基金的投入,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五心”建设的整体水平

区委、区政府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满足广大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营造一个居民群众“舒心、欢心、称心、放心、同心”的社区环境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重要标志。“舒心”的居住环境,“欢心”的群众文体活动,“称心”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放心”的社会秩序,“同心”的共创机制,日益完善的“社区安全防范网络体系、社区文化网络体系、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社区体育网络体系、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筑构了以区、街为中心,社会单位和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新格局。

“舒心”——居民居住条件取得新突破。在文明城市形象建设中,以落实奥运行动计划为目标,以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现代化城市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区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加大了建设力度。以实施精品工程为重点,推进“窗口”地区形象建设。同时东城区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从1990年开始迈出了旧城大规模改造的步伐。十几年来先后建成了菊儿胡同、东外大街、安外大街、小黄庄小区、北河沿小区等十几个住宅小区。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危旧房改造创历史最好成绩,相继对交东、海运仓、民安、东四、南北小街等处进行全面改造,拆迁居民44800户,超过前10年危改拆迁总量的2倍。

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按照“五个注重、七个必须”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平里街道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东华门等7个街道被评为首都文明社区。

“欢心”——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落实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对65中、府学胡同小学等学校进行改造,改善了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我区学生在北京市、全国及国际级的文艺、科技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围绕庆祝建国50周年和建党80周年,推出了百场文化广场活动,每年都举办文化艺术节和消夏纳凉晚会,突出了时代特色。在全市率先建成了6个藏书万册街道图书馆,全区二级以上文化室占有率达到45%;以“全民健身迎奥运”为主题,举办了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景山街道、区园林局等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进一步规范与大型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建成了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社区居民“就医绿色通道”;圆满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我区被中宣部和国家计生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下岗人员和生活困难职工生活服务中心,为5.8万人发放平价商品优惠卡,受到了下岗人员的欢迎。

“称心”——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东城区举全区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社区文化和服务体系。同时我区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服务规范入手,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在全区12个系统、22个行业、460个基层单位中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和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人民群众对文明行业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对规范化服务达标的满意率达到90%。16个专项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服务达标的标准,区国税、地税、园林、东城工商分局、永安医药公司、吴裕泰茶叶公司等6个行业被评为区级文明行业。

“放心”——社会稳定、秩序井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东城区文明城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多年来,我区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和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推进了依法治区的进程。在工作中公检法协同作战,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坚决打击法轮功顽固分子的滋事活动,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使法轮功重点人转化率达到95%以上。同时我区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县”,区公安分局连续4年荣获全国先进公安局称号,安全分局连破大案,荣立集体一等功,检察院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模范检察院的光荣称号,信访工作被评为“北京市信访工作1997—2002年先进集体”。

“同心”——形成了齐抓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我们把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部队的力量凝聚起来,结成一个同心共创、互帮互进的有机整体,推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多年来,驻区各单位和部队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地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国防教育、军(警)民共建、少年军校活动等工作,使中央、市属单位与地方之间、军地之间、党政群之间紧密结合,相互支持,促进了区域内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积极参加驻区单位和部队的建设,并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区”的称号。

三、传承文明,打造高素质的文明东城人

建设一流的道德环境。在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进程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凝聚民族道德力量,优化东城发展环境”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的实践活动中,东城区紧紧抓住入世和北京申奥成功的双重机遇,将“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崇德尚义,自强日新”作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东城精神”。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文明东城人,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按《纲要》、《意见》制定了《中共东城区委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开展“争做知行统一道德先锋,建设国际一流中心城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推进“首善意识”全民化,把“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和“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内容落实到道德实践活动中去。重点以抓好党政机关、执法队伍、窗口行业、青少年和社区这五条战线的道德建设为载体,实施“五个加强、五个突出、五个打造、一个强化”,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突出执法为民,打造“官德”;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突出文明执法,打造“警德”;加强窗口行业“以德治企”、“以德兴企”建设,突出社会服务,打造“业德”;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突出健康向上,打造“品德”;加强社区居民道德建设,突出和谐共建,打造“民德”;强化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意识”、与时俱进的“首善意识”、做知行统一播撒文明的东城人意识,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行动,推进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两个文明建设。

开展有东城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培养高素质东城人为目标,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突出教育引导,营造氛围。从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入手,以举办各种活动为载体,让人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举办了“星光之歌”文化广场;在200多个基层党支部中,开展了以公民道德为内容的歌咏比赛;制作了4万张“育高素质东城人,建国际化中心区”等内容的平面宣传品,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宣讲团,组织100名理论骨干深入到143所文明市民学校中宣讲《纲要》,开展“‘东城杯’我说公民道德建设”征文、“抗战知识进区”、“东城区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演讲、文化活动等多种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站、阅览室、书报栏和各种宣传栏等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辐射到家庭,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二是突出创新,付诸行动。区文明办举办了社区之歌和文明礼仪比赛活动;安定门街道与中华孔子学会和北京孔庙联合创建了全市首家“国学馆”,对社区内少年儿童、公务员、老年朋友等不同层面的人群进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把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在非典时期,我们把道德宣传与防非典结合起来,促进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三是树立典型,示范引导。评选出王祖义等10名社会公德先锋、董兴宪等10名职业道德标兵和李义等10名家庭美德楷模,成立以“三德”典型为主体的公民道德建设宣讲团并在全区开展百场巡回演讲;举办了“公民道德的实践者——孙茂芳事迹展”巡展,使公民道德建设成为全区普遍关注的热点,营造了学习先进、宣传典型、崇尚楷模的良好氛围。

建设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阵地。为了把“三德”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抓了文明市民学校建设,充实加强了市民总校和137个社区居委会及有关单位建立的147所文明市民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开展了“达标”和“创优”评选活动,设立了282处宣传橱窗,制作宣传展板600多块,在各社区居委会巡回展出;同时在“除陋习、树新风,筑造健康文明新东城”活动中,在文明市民学校中组织一万多名文明监督员深入社区、走向街头纠正不文明行为,还设立了“不文明行为评议台”。编辑出版“三德”、《可爱的东城》等28种市民教育教材,建立北大红楼等14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爱国、爱岗、爱家园、奉献社会”的教育。

四、机制创新,建立公民道德建设评价体系

一个地区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公民的道德素质状况,往往通过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得到评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东城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感只有制定一个衡量道德建设发展水平的科学指标体系,才能对基层单位落实《纲要》的实际效果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此,东城区与北京市社科院联合开展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课题研究,在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社区实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东城区《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报告》、《公民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公民道德建设《五年规划》、《行动计划》等在内的九项研究成果,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的六个典型之一。特别是《指标体系》的确立,在公民道德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这一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0个三级指标组成,涵盖了道德管理、道德基础、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七个方面,体现了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合理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每一指标都列出了计算公式,确定了具体分值。中宣部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落实、评估、检查,初步找到了一个可操作的办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基层普遍反映,考评体系为公民道德建设找到了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实践证明,道德建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标准、科学的评价、方向的引导,做好评估检查工作,是使公民道德建设真正落在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通过制定《指标体系》来检查考核,不仅可以分出优劣快慢,促进竞争,激发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道德建设,而且可以判断和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具体的参考依据。近年来,我们初步建立了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考核,使全区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标签:;  ;  ;  ;  ;  

创建文明城市营造温馨家园_北京市东城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