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_陈仕凤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_陈仕凤

四川省筠连县高坎乡官田小学 64525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在教学中,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特别是边远偏僻而且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

因此,为了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我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孩子知道了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了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了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

指导识字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队”“找敌人”“读文找字”“姐妹相遇”“玩玩字卡”“找找朋友”“开火车”“表演动作”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如“找找朋友”,在教学形声字“跑”字时,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包’,面包的包,我来和你做朋友。”

二、在情境中学习识字

教师可以运用插图、实物、图画卡片、表演等形象化的手段创设一种具体的识字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设出生机勃勃、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教学《雨》时,将生字、新词的学习放在“彩虹姐姐和大家一起学”这样一个情境中。上课开始,展示彩虹的画面,美丽的彩虹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他们的喜爱之情。这种形象化的手段,使学生对彩虹有了感性认识,既有利于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创设识字教学情境埋下了伏笔。在生字教学中,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让“彩虹姐姐”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如“彩虹姐姐想听听你们读字读得怎么样”“彩虹姐姐想和识字认真的同学做朋友”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这样的导语和环节,识字教学转化为情境教学,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言语中,孩子们变被动的生字学习为积极地参与,他们真的会把彩虹想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倾听他们的赞美,和他们一起学习,从而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新字、增长能力。

三、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尝试师生合作教学识字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孩子了,由于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加强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整体入手、学生参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尝试。首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的生字出示出来,对于全班学会的生字不再具体学习,将学习重点放在词语的拓展上。只有个别学生不会的字,可以通过“生生”间的互动来完成任务。对于部分或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的生字,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而这个环节正是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可以请认识这个字的学生作“小老师”,在小组内先备好课,然后给全班讲一讲这个字,其余的“小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而教师此时作为一名学习的参与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向“小老师”提问。

四、调动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外识字 识字提倡两条路线: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格外关注,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的记忆。

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论文作者:陈仕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_陈仕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