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效果的研究论文_陈雯

陈雯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昆山 2153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代谢障碍性慢性病,该类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分泌胰岛素功能尚未丧失,但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显著降低,为此患者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除给予正规药物治疗外,还应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病情监测等各方面给予干预措施[1],为此本文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资料

选择参与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2例,年龄在57~79岁之间,参考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史均高于6个月,此次实验前患者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3±2.4)岁,病程在3~10年之间,平均病程(6.7±0.6)年,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2.8)岁,病程在4~13年之间,平均病程(6.5±0.8)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在患者门诊建立糖尿病管理卡、随访时间进行教育,安排集中授课与讨论形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课程1次,每次教育时间1.5h。观察组采取路径健康教育法,具体健康教育措施包括: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我院2名内科医生及3名主管护师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内科医生负责日常授课和示范,主管护师负责解答相关知识咨询,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建立患者交流微信群,并确定小组成员职责及任务分工[2]。编制健康教育路径,聘请专家4~5名采用德尔菲法对编制的糖尿病教育路径进行修订,路径确定后随机选取4~5名签约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预实验,找出需要修改完善处重新制定教育计划,再次聘请2名相关专家来中心指导,最终确定教育计划内容。此次课题通过对蓬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其生活、饮食、运动规律,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药物知识、低血糖的认识及干预、并发症知识、自我监测知识,以便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减轻医疗负担[3];具体教育时间为7周,每周健康教育内容不同,第一周授课内容为发病原因、血糖与进餐关系,低血糖防治等糖尿病基本知识,第二周授课内容为食物禁忌、总热量换算、食物的分配、常用食物交换原则等饮食知识,第三周授课内容为运动类型、时间、注意事项、足部护理等运动知识,第四周授课内容为治疗药物种类、作用与副作用、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药物知识,第五周授课内容为胰岛素类型、保存方法、注射时间、部位、注意事项等知识,第六周授课内容为低血糖症状、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知识,第七周授课内容为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目的、频率,方法等自我监测知识[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满意度。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体检测指标包括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5]。同时,比较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率依据HbA1c水平进行评价,HbA1c水平低于7.5%视为血糖水平达标,依据临床症状及FBG水平判断低血糖发生率,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无力、视物模糊等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晕、定向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FBG水平低于3.9mmol/L,即可判断为低血糖[6]。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出院3个月评测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水平,疾病知识知晓率采用我院自制的糖尿病知识评估问卷进行测评,该问卷包括基本知识、监测知识、并发症、足部知识、运动知识、饮食知识、旅行、胰岛素和口服药八个项目,共计20个具体问题,每题答对计5分,问卷评分越高说明疾病知识掌握越好。自我管理水平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测,自我效能量表共包括20个评测项目,具体评测项目包括能按时吃饭、坚持锻炼身体、遵守糖尿病饮食要点、定期监测糖尿病病情、按医嘱规定的时间和药量用药等,每个项目评分在1~5分之间,1分表示完全没有信心,5分表示完全有信心,评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高[7]。健康教育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评价,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护患沟通及服务态度等,根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38例,达标率为95.0%(38/40),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血糖达标33例,达标率为82.5%(33/40),发生低血糖7例,发生率为17.5%(7/40),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率更高,而低血糖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高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发病因素不仅与遗传、年龄及环境等因素相关,而且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控制等因素相关,为此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大量的临床病例和文献资料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相应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属于长期慢性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病情监测、规范服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的依从性,上述糖尿病诱发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8],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都更低,而血糖达标率则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源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则源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本文糖尿病知识评估问卷及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评测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评估问卷及自我效能量表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说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进而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生活习惯纠正、坚持锻炼、定期服药、病情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亦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娟.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6):118-119.

[2]杨小娜,黄贤恩,陈海蓉,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212-214.

[3]李佳睿,邱辉.路径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心理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3(11):1647-1652.

[4]奚斌.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9):1248-1249.

[5]李素拉,梁雯.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0):1232-1233.

[6]陈兰.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进展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31-32.

[7]张丽锋,陈闻佳,徐玉钗.全程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25(6):175-177.

[8]万利,王海燕,倪小燕,等.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207-208.

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专项ID403.

论文作者:陈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效果的研究论文_陈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