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和电切用于表浅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张威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和电切用于表浅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20例。对40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进行治疗,采用不同方案治疗患者,之后进行治疗结果比较。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经尿道电切治疗,研究组采取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短,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治疗时间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好转人数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比照相比,观察组的创伤小、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减少失血、减低膀胱刺激症状上,经尿道2μm激光更有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两组治疗方式值得肯定,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

前言

在西欧和北美国家中,膀胱肿瘤的发病机率较高,亚洲和东欧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了增长的趋势,引起了较大的关注[1]。表浅性膀胱肿瘤,一般会伴有血尿、尿急、尿痛、尿频、贫血、衰弱等临床症状,因每个人的身体各异,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2]。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则会加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治疗膀胱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即是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它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本文选取我院40例膀胱肿瘤患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在将临床治疗过程形成报告,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资料是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40例当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照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20例。40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对比照男13例,女7例,年龄在为35—69岁,年龄平均(38.2±3.7)岁,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在为36—71岁,年龄平均(40.5±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治疗结果上可以相互比较。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活检,经过了CT检测和平扫,确定患者的肿瘤组织病理为低分级尿路上皮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确诊为表浅性膀胱肿瘤,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本文研究已将临床资料不全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者、生命体征不稳者、非膀胱癌患者排除在外。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治疗,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截取石位。如果患者为男性,则需要通过尿道扩张器扩张患者尿道口,润滑选择液体石蜡油,启动电切系统,双击,电切功率为100W,电凝功率为60W。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用浓度为5%的甘露醇作为冲洗剂冲洗患者膀胱,之后电切镜下入境,尽量不损伤患者直肠,之后观察患者的肿瘤和尿道管口。留置双J管,保证输尿管管口的畅通之后在进行电切。肿瘤体积小于1厘米,可以一并电切清除。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则需要分步骤切除,最先切除肿瘤突起部位,之后进行肿瘤基地的切除,切除完毕之后送检。手术后,需要留置三腔导管。如果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大,则需要持续冲洗患者膀胱。手术后的3-5天观察患者尿色,如患者尿色正常,则可以拔除留置尿管。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均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每周一次,持续灌注4-8次。之后每个月一次,持续治疗半年至一年,如果出现复发,则需要再次灌注。

1.3.2研究组

观察组采取了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患者平卧仰躺,进行全身麻醉,进行激光治疗。2μm激光仪器由德国生产制造,激光的功率在35-40W之间。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截取石位。2μm激光通过电视视频的引导插入患者膀胱,需了解患者膀胱位置,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之后进行连续灌注。如果患者的肿瘤小且有蒂,则需要通过激光引导切割,将肿瘤组织吸出,进行粘膜下处理。而对于肿瘤较大且肿瘤广基而言,则需要先处理好肿瘤蒂部瘤体,才能进行深层的切割。

1.4统计学

本文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治小于0.05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当P值大于0.05时,统计相关方法并无任何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5评定方法

本文疗效判定分为三个等级,即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之后,身体状态恢复良好,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身体各项机能正常,则为显效。患者治疗之后,身体状态明显好转,并未出现复发迹象,则为有效。患者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并未改善,则为无效。

本文膀胱刺激症状判定分为三个等级,即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术后1-2天,患者去除导尿管,不适感消失,出现疼痛感;中度膀胱刺激症状:术后1-24天,患者不适感有所改善,患者在疼痛感减轻;重度膀胱刺激症状:患者的不适感、疼痛感并未消失,而且有加重的倾向。并记录好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状况进行评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治愈人数为10人,好转人数为8人,无效人数为2人,总有效率为90%;研究组治愈人数为11人,好转人数为8人,无效人数为1人,总有效率为95%,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

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26.37±2.26)min,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为(25.68±2.61)min,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56.36±7.27)ml,研究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35.51±7.10)ml,研究组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天数为(27.7±3.6)d,研究组住院天数为(20.0±1.2)d,研究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3.0±1.0)d,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2.0±0.5)d,对照组下床时间为(12.5±6.7)d,研究组下床时间为(17.1±3.5)d,研究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膀胱刺激症状中对照组2例出现了闭孔神经反射,4例膀胱穿刺,研究组2例膀胱刺激症状。术后局部灌注化疗,对照组有3名患者复发,其中有2例患者再次行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有1例患者出现了病变,进行全膀胱切除术。研究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尿道狭窄,对照组有3例在术后出现了尿道狭窄,3例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扩张。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

2.4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刺激症状

术后膀胱刺激症状进行分析,相关数据表面,研究组患者膀胱刺激症状轻度、和重度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中度人数略微少于研究组,但轻度和重度人数明显对于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医学科研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与摸索,提高膀胱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4]。表浅性膀胱肿瘤属于泌尿系统中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且易复发[5-6]。近年来,针对早期膀胱癌治疗的研究已成为临床医学中重点的研究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7]。经尿道电切治疗针对性不强、创伤面积大、伤口愈合慢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8],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术后恢复不良。与经尿道电切治疗相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的效果更优,手术的创口小,切口一般仅有0.5-1.5厘米,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少,患者的疼痛感轻,减少对器官的损害,术后的恢复时间缩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9-10]。研究组患者进行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创口小,出血量少[11-12]。术后患者的的疼痛感消失,不适感消失,并无膀胱刺激症状,局部灌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有效的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提升治疗质量,研究表明电切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如2μm激光治疗[13-15]。

本文研究中,两组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短,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治疗时间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好转人数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出现2例膀胱刺激症状,术后局部灌注化疗,研究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尿道狭窄,对照组有3例在术后出现了尿道狭窄,3例患者均进行了定期的扩张。对比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P<0.05)。与对比照相比,观察组的创伤小、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概而言之,两种手术方式在肿瘤的治愈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复发率上无差别,但在减少失血、减低膀胱刺激症状上2μm激光更有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两组治疗方式值得肯定,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建龙,张耀光,金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2μm激光气化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109(12):112--113.

[2]张玉辉,倪少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及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99(04):1258--1259.

[3]阮渊,韩邦旻,夏术阶,赵福军,孙晓文.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BPH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2(01):250.

[4]兰东阳,包国昌,李春生.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的临床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41(05):634--635.

[5] 黄友锋,张家彬,刘昌明,陈惠洪.绿激光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6,38(04):81-82.

[6]栾祖乾,李春风,杨龙等.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肿瘤65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297-299.

[7]陈宇东,韩刚,刘伟英等.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16例[J].山东医药.2013,53(11):65-67.

[8]韩刚,陈宇东,刘伟英等.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高龄表浅性膀胱肿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40-241,258.

[9]丁华,罗光恒,罗蕾等.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创面修复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6):464-468.

[10]杨清荣,王婷,彭胤琼等.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2μm 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692-694.

[11]郁华亮,杨勇,朱晓应,马晗,林茂虎,吴元翼,肖毅. 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76(03):251-254.

[12]胡洋洋,牛晓振,王光春,黄建华,刘敏,彭波. 2μm激光、钬激光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102(04):444-449.

[13]崔昕,李进,王琦,何新州,欧彤文. 2μm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J].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22(03):146-149.

[14]付东军,王德昕,柳荣强,刘羡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75例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457(32):146-149.

[15] 尹三省.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6,243(18):146-149.

论文作者:张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和电切用于表浅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_张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