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地基检测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胡植辉

有关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地基检测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胡植辉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方法和地基检测技术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地基检测除了对地基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外,还可以进一步查明及验证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强岩土勘察管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及地基检测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检测;问题分析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类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与深基坑开挖工程日益增多,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给岩土勘察带了极大的挑战,对岩土勘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岩土勘察作为建筑物地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承担着为各类建筑地基设计提供数据依据的重担,岩土参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我们要全面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检测,运用地基检测的技术查明及验证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至关重要。

1 地基基础检测验证岩土勘察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地基、桩基(混凝土灌注桩)检测检验的时候,必须满足结构设计图纸对地基、桩底持力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设计要求,明确规定检测时候对持力层岩石进行取样,送试验室进行抗压试验,得出持力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而前期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岩土数据是作为结构设计图纸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可见,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地基检测结论的判断。

在对勘察企业现场作业检查中发现,个别勘察企业工作人员在钻探到达岩石持力层的时候,为抢速度而不顾钻进质量,往往把钻机加大档位,猛烈冲击下,容易造成持力层岩石芯样的破裂、破碎,达不到实验室抗压试验的完整要求,更有弄虚作假的地步,直接不钻持力层,伪造数据。

而检测机构是作为第三方对工程质量的检测验证,机械设备、人员素质、队伍管理都达到很高水平,对地基、混凝土灌注桩的持力层岩石钻芯有很严格要求:一是钻探设备,要求用双管金刚石钻头进行钻孔,取样硬件有保证,二是工作人员素质良好,到持力层位置钻进比较慢的时候,不贪图快,耐心采用中等速度慢慢钻进,在同等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持力层岩石取样相对比较完整,为取样到实验室抗压试验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对现场检测严格把关外,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对实验室实行视频监控的严格管理,每个岩石芯样抗压试验由视频监控室进行全程监控,保证了每个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当出现未满足设计要求的不合格的抗压数据都会自动上传到东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数据库,从而杜绝人为随意篡改的可能,保证了试验的真实性、准确性。

由此可见,在同等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地基检测提供的地基、桩基持力层岩石抗压数据更为准确,及时为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数据准确性进行有力的验证,为图纸设计或变更作出进一步的补充依据,更好地为图纸设计服务。

2 水泥搅拌桩钻芯法检测查明岩土勘察布置钻探孔不足

在进行基坑支护水泥土(水泥搅拌桩)钻芯法检测时候,往往发现水泥搅拌桩桩身的芯样含水泥量较少,有的甚至未见水泥,基本为原状土,造成水泥土的芯样抗压强度较低,未能满足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

通过水泥搅拌桩钻芯法检测的验证查明,勘察企业虽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对主体建筑范围内布置钻探孔勘察,但是忽视了基坑边线的勘察,未能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造成基坑支护设计缺乏准确的地质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在此情况下,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遇到搅拌机械难于搅动的砾石、卵石等硬土层,水泥浆无法灌入或流失,不能与土层有效结合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当进行第三方检测时检验出水泥搅拌桩的桩身芯样含水泥量较少,有的甚至未见水泥,基本为原状土,水泥土的芯样抗压强度较低,未满足设计要求。

建议以后的工程勘察,参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布孔间距要求,在基坑边线适当增加钻探孔。岩土勘察报告应提供基坑支护结构外侧的地层模型,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基坑支护方案建议及相应的施工建议,针对各类支护方案提供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当有地下水时,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地下水控制方案,提供地下水控制设计所需的参数;针对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措施建议及监测建议(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经发文要求执行)。

由此可见,基坑边线勘察资料便于基坑支护设计,更适合做为基坑支护方式进行选型,如果基坑边上钻孔岩土勘察资料显示,基本为搅拌机械难于搅动,水泥难于融进土层的地质,便可放弃不选择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选用更适合的基坑支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浅析引起以上工程岩土勘察问题的原因

3.1现场人员管理不到位,钻探过程不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勘察钻探时,勘察企业现场作业人员为抢速度而不顾钻进质量,往往是2-3m才提钻一次,结果造成岩石取样破碎或漏掉一些特殊地质的现象。这种“超钻”行为会引起岩石芯样采取率偏低,现场作业人员为了糊弄过关,弄虚作假,致使试验数据不真实。

3.2现场作业的机械设备不符合要求,现场取样不规范

较多工地的标准贯入器严重锈蚀,管靴头钝化严重,管内未清理杂质,易导致试验数据失真;在标准贯入或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易造成试验数据失准;松散土层或砂层钻进过程中未用套管且所用泥粉护壁效果差时,标贯试验后出现埋钻现象;钻孔下部较深区段的标贯试验作假情况严重。

3.3勘察深度没有满足规范、技术资料的要求

现场人员对钻孔持力层岩石芯样进行弄虚作假,实际勘察深度根本没有满足规范、技术资料的要求,造成结构设计基础选型产生偏差。比如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建议选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由于勘察原因造成混凝土灌注桩的入岩深度不够,检测时检验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及持力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未满足设计要求。

3.4勘察广度没有满足规范、技术资料的要求

由于勘察企业没有按规范及主管部门要求布置钻探孔进行地质勘察,或偷孔、漏孔不勘察,进行弄虚作假,没有准确地探明场地地质变化情况,当建设场地存在地质变化很大时候直接给地基施工造成很大影响,造成施工被动的局面。比如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建议选用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措施,由于勘察原因,造成没有真确反映基坑四周地质情况,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遇到搅拌机械难于搅动的砾石、卵石等硬土层,水泥浆无法灌入或流失,不能与土层有效结合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泥土。

4 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勘察管理

4.1完善岩土勘察工程的相关规范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岩土工程勘察都是将GB50021—2001(2009年版)的相关规范为标准,该规范虽然具备一定的指导性,但是由于受到地形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岩土勘察的工程规范与实际的工程勘察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关单位心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岩土勘察规范进行适当的完善。此外,考虑到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因此,岩土勘察应该从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握住岩土勘察的要点,以确保勘察数据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建议以后的工程勘察,参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布孔间距要求,在基坑边线适当增加钻探孔。

4.2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勘察企业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对勘察作业现场在日常检查时,重点检查勘察方案、现场人员上岗资格、现场作业程序和钻孔数量、钻孔深度、原位测试、取样等是否符合规范、操作规程要求;是否编造虚假数据等问题。可以通过召开勘察作业质量现场会、举行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观摩会等管理举措,加强对勘察企业人员教育,加强对勘察企业之间交流学习,加强对勘察现场专项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勘察企业的管理。

4.3提升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素质水平

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工作相对复杂,对于勘察人员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实际岩土勘察工作中,经常出现因为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足,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岩土样本选取不具代表性,导致实际地基条件与勘察出来的结果不相符,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埋下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勘察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确保勘察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超高的专业水平,培养勘察人员的敬业精神,让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懂得科学选择岩土样本,对各类可能会对勘察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考虑,确保岩土勘察的准确性。

4.4充分利用先进测试技术

当前,在建筑工程岩土测试中,室外原位测试技术运用的最为广泛,其中包括了监测技术、波速测试、施工检测以及静荷载试验等方面的测试,勘察人员可以通过先进的测试技术,有效避免勘察数据资料不细、数据单一等缺点,提高勘察数据的真实性的和准确性,因此,岩土勘察必须对勘察数据进行认真的处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以及有效利用,以确保岩土勘察数据更加可靠。

5、结 语

通过地基检测查明及验证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岩土勘察进行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岩土勘察的质量,保证岩土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为图纸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青华.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J]. 低碳世界. 2015(13)

[2] 张文涛.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与策略探究[J]. 山西建筑. 2016(14)

[3] 周忠清.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5(02)

[4] 邹子龙.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分析[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02)

[5]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胡植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有关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地基检测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胡植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