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周静,,赵所燕,,韩征, 田雪巍

【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评价并对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痛改善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少与对照组,并发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而且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胸痛改善时间;并发症;死亡率

心肌梗死作为心脏病中的高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持久胸骨后剧烈疼痛,硝酸类药物用药后也不能及时缓解,而且患者会表现为进行性心电图变化,需及时早抢救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健康。而且因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中老年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容易表现为焦虑烦躁情绪。因此临床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需在采取及时有效救治治疗措施同时,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中护理方式形式多样,但选择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是在一定计划范围内执行护理计划,可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当前临床关于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应用研究较少,为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临床提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为研究时间,参与分组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8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等症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手术病史;合并肝肾、血管等严重器质性疾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女比例22:17,年龄55-78(66.4±6.3)岁,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19例;观察组39例,男女比例24:15,年龄57-80(67.2±6.3)岁,心功能Ⅱ级22例,心功能Ⅲ级17例。对比分析整理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分析。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入院后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病史、用药禁忌、心理状况与身体状况,综合评估病情后,对症治疗基础性疾病,并结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

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医生综合评估结果,制定符合患者情况护理方案;入院第1-2d,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健康宣教、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入院第3-5d,让患者卧床休息,结合必要的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并发感冒症状或呼吸道感染,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症状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图变化;第6d-出院前,提供常规的基础护理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由营养师搭配适合患者身体康复的饮食,并制定训练方案,引导患者积极正确的参与锻炼;出院时,提供必要的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控制锻炼强度,饮食以高蛋白、高营养、容易吸收的食物为主,督促患者定期到院复查,及时与医生保持联系。

1.3研究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急救时间、胸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随访6个月,统计并发症、死亡率。

1.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SPSS20.0。研究统计治疗相关指标以方差表示,用均数±表示,并发症、死亡率指标以百分率表示、x2进行检验分析,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

经比较分析,两组的急救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种临床危重疾病,病情恶化发展快、致死率高,一旦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在18min内便会发生心肌细胞坏死,3h后坏死区域扩大延展,进而导致患者透壁性心肌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在病情确诊后,需在18min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打通患者冠状动脉,挽救患者心肌功能[3]。而且研究表明,临床在采取措施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同时,还需结合有效的护理方案,单纯的疾病救治,虽然改善患者病情,但预后效果差。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以护理时间为基础,在提前规划的护理活动方案内指导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依据路径表内容对患者提供病情就诊、治疗、观察、宣教、护理等服务,将具体的护理内容标准化、规范化。但传统的护理模式是在医嘱要求后执行护理,并未明确具体的护理目标,而导致不能给予患者全面系统护理,不易被患者理解、接受,而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通过既定规范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有序执行护理操作,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规范的护理模式可避免护理人员人为导致的差错,降低护理误差率,降低死亡率、并发症率,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妮.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9):170-171.

论文作者:杨周静,,赵所燕,,韩征, 田雪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周静,,赵所燕,,韩征, 田雪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