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预防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_胡华娟,杨春华,滕惠兰

胡华娟 杨春华 滕惠兰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广东湛江 524038

【摘 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患者感染再复发预防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湛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曾接受过抗Hp治疗且Hp转阴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Hp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反酸、嗳气、胃脘疼痛等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转阴后感染再复发的预防效果确切,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各中医症候复发率低,且不会引起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安全可靠。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复发;穴位按摩;预防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居于胃上皮细胞表面的致病菌,具有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等特点[1]。目前临床上根治Hp的手段主要包括三联疗法及四联疗法,二者在HP感染根除治疗中均有着理想的效果,然而长时间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极易导致耐药性产生,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在耐药性产生后将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大大增加其治疗后复发风险,因此筛选一种更为安全的根除Hp、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的治疗手段备受临床重视[2-3]。中医药因在该病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见解,在缓解局部病变的同时,更注重对整体的调节,其中以穴位按摩的优势最为突出。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近两年诊治的曾接受抗Hp治疗且Hp已经转为阴性的患者实施穴位按摩,旨在观察穴位按摩预防Hp复发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糖尿病及消化科专科诊治的曾接受过抗Hp治疗且Hp转阴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实施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46.17±12.14)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76岁,平均(47.02±1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曾经接受过抗Hp治疗;③入院时Hp已经转阴。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其他消化道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诸多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既往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确诊史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情志调节、运动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重点对患者的脚上消化系统进行梳理,同时对足底相关穴位进行按压,选穴包括:食道、胃、脾、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神经丛反射区;同时对患者的肝俞、胃俞、脾俞、三焦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天枢、腹结等穴位进行按摩,每天穴位按摩实施1-3次,以4周作为1个疗程,实施护理及按摩共1个疗程后对按摩疗效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复发情况:主要包括反酸、嗳气、胃脘疼痛等。②Hp感染复发率:为患者检测其Hp感染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Hp感染复发率;③为患者实施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及肾功能,比较两组经干预4周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中医证候复发情况 干预4周后,观察组反酸、嗳气、胃脘疼痛等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Hp是一种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并分离出来的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活动性胃炎致病菌,与胃黏膜及胃腺癌等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委员会在1994年便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在正常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50%,在世界范围内其感染率居首位[3]。

目前针对Hp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三联疗法(1种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含铋剂及四联疗法、序贯疗法及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4种,上述疗法均为西药治疗,西药治疗有着起效快、短期转阴率高等优势,然而西药的使用也存在耐药性强、副作用大、价格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在药物停止使用后有着较高的复发风险,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并不理想[4]。随着临床对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视,诸多学者指出,为Hp感染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远期效果优于西药治疗,且患者经治疗后远期复发风险降低。Hp感染诱发的相关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泛酸”、“嘈杂”、“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机体后天之本不足,则极易受到Hp的感染侵袭,从而导致发病[5]。脾胃则是后天之本,人体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获得理想的后天脾胃滋养,Hp才不容易侵入胃腑,正如张仲景提出的“四季脾旺不受邪”[6]。曾有关于体质与Hp关系的研究指出气虚质、湿热质及阳虚质均多见于Hp阳性患者,而平和质则多见于Hp阴性患者,由此可见Hp感染机制以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主,正虚指脾胃虚弱,邪实指湿热蕴结,因此中医学认为治疗Hp感染应遵循扶正祛邪原则[7]。基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40例Hp感染转阴者实施穴位按摩,而对照组则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施4周后结果显示,观察组Hp感染复发率、各中医症候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在肝肾功能异常方面比较无差异,提示穴位按摩预防Hp感染复发的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患者肝肾功能等异常风险,安全性理想。这是因为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无毒、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可强身健体、驱除疾病,减少因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安全性,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大提升,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通过对患者相关的穴位进行按摩,可达到理想的扶助正气、健运脾胃之效;按摩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机体气机平衡得以调节,还有着调节虚实、促不通者通之、过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之效,达到对疾病治疗与预防的目的[8]。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转阴后感染再复发的预防效果确切,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各中医症候复发率低,且不会引起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张薇,吴李培,宣世海.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197-1200.

[2]胡伏莲.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原则和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0):721-723.

[3]冯跃,张川,张澍田.重新审视幽门螺杆菌的诊治[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7):488-491.

[4]高杰,林倩云,彭文玲,等.幽门螺杆菌和胃微生态系统与胃疾病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3):205-208.

[5]谢晓平,林阿丰,陈晓帆.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4):60-62.

[6]王文龙,李云生,程勇军,等.膜性肾病患者HP感染情况及中医证候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9):790-792.

[7]刘庆生,桑怡,蔡丹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Hp感染关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121-2123.

[8]孟庆祝,沈英鹏,刘瑾,等.金屏散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47-149.

注:基金信息: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B01217

论文作者:胡华娟,杨春华,滕惠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穴位按摩预防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_胡华娟,杨春华,滕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