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病毒性肝炎并溶血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探究论文_徐翠媛

28例病毒性肝炎并溶血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探究论文_徐翠媛

徐翠媛

安福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343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护理方法,为改善提升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结果提供指导。方法:在2010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将我院经由确诊收治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选做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针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借由在临床确诊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治疗处置干预,本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临床病情获取到有效改善缓解,并且逐步康复,有1例患者因病性恶化而死亡,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测算结果为96.43%(27/28)。结论:针对内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值得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充分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溶血性贫血;临床特征;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确诊收治的部分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规范化确诊基础上,针对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2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时间背景,将我院经由确诊收治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例,年龄介于16-51岁之间,平均(35.2±4.2)岁。病程介于1-10年之间,平均(5.2±2.2)年。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系严格满足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

1.2临床治疗护理处置方法

1.2.1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其具体内容包含保肝治疗、降酶治疗、退黄治疗、感染预防治疗干预、充分补液治疗干预、尿液碱化治疗干预、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干预。

1.2.2护理方法

(1)人工肝脏支持系统护理干预。考虑到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病程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和展现出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发生基于肝脏系统基础生理功能层面的损伤结果,引致患者发生毒性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蓄积问题,给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状态造成不良影响,而借由对人工肝脏支持系统的运用,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分布的内毒素类物质、游离胆红素物质,以及血氨类物质的全面彻底清除,支持和确保患者肝脏器官的基础生理功能不断改善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借由与患者展开必要的交流沟通,督导患者能够充分认识接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干预的必要性和临床价值,督导患者能够及时足量地运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完成临床治疗干预过程。

(3)饮食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肝炎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切实为患者制定和运用营养组分均衡的饮食方案展开护理干预,支持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断改善优化。

(4)健康教育干预,护士要围绕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的基本知识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支持和保障患者的临床行为依从性不断改善提升。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在针对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入选的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背景之下,针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结果展开系统化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完成数据处理。针对患者的各项计数性数据资料指标选取(n,%)形式加以表示,实施统计学百分比重计算处理。

2结果

借由在临床确诊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治疗处置干预,本组28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临床病情获取到有效改善缓解,并且逐步康复,有1例患者因病性恶化而死亡,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测算结果为96.43%(27/28)。

3讨论

现有的临床医学数据性研究报告分析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是肝脏内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确诊收治的常见疾病类型,患者在临床病程的发展过程中,极易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作用条件下发生复杂多样的临床并发症,其中溶血性贫血是发生在该种疾病患者血液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类型[1-2]。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后,患者通常会形成和展现出皮肤黏膜组织苍白症状、黄疸加重症状,且在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症状条件下,通常应当警惕患者发展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针对患者开展治疗干预[3]。

切实制定和执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护理处置方案针对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对于支持和保障患者的临床病情获取到有效且充分的改善缓解,控制和降低患者的临床病情恶化可能性,具备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4-5]。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为临床中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能够支持患者的临床病情获取到有效且充分的改善缓解,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语:

为内科临床中经由规范性确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规范化和精确化检查确诊条件下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各类李金成症状不断改善缓解,在改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性生存质量条件下,支持和助力我国现代内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森林,于立新,邓文锋,等.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并文献复习[J].器官移植,2015,6(04):249-253.

[2]鲍淑华,楼正青,高丽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铁蛋白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01):91-92.

[3]吴天勤,金玲娟,陈海飞,等.免疫抑制治疗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阴性的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6129-6130.

[4]王秀丽,何广胜,傅铮铮,等.肝炎相关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淋巴瘤及肺癌首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04):624-627.

[5]杨宁,丁扬,李妍,等.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特点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8(02):146-150.

论文作者:徐翠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28例病毒性肝炎并溶血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探究论文_徐翠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