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冯小霞1,孔灵芝1,王天霞2

1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 河南焦作 454150;2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 454150

【摘 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患者8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B组42例使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焦虑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均低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围手术期;责任制整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其发病危急,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1]。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迅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能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2]。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将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到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患者8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阅读功能障碍,无严重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整体护理组(B组)两组。A组患者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为(60.05±5.22)岁;疾病类型包括性心肌梗死23例,心绞痛19例。置入支架1个15例,2个16例,3个11例。B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2岁,平均年龄为(60.535.53)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3例,心绞痛19例。置入支架1个19例,2个12例,3个1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支架置入个数、疾病类型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主要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病情观察,介入手术配合,手术前后协助患者检查,并提供治疗性操作。B组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给予患者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护理方案,不但要考虑疾病、生活等方面的护理需求,还要对其心理需求给予重视和评估以有效满足其合理需求。

1.2.1术前护理:大多患者在入院后都会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对心脏疾病有恐惧感,对手术的预后及信任度较低,因此耐心、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并教会患者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缓解自身的不安[3]。

1..2.2术中护理:护士全程陪伴,心电监护、除颤机备用,术中护理 将患者于手术台上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予心前区及心尖部贴除颤电极,床旁心电监护,除颤机备用,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在术中密切观察情况,及时汇报病情以配合医生而保证手术安全。

1.2.3术后护理:手术后要为其持续吸氧,密切地观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指标,将患者的穿刺处上肢制动8 h,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水肿发生,定时观察手部末梢循环情况[4],是否有渗血,肢体温度、颜色等,观察是否有早搏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统计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3d的紧张、焦虑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焦虑量表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满分为100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焦虑程度越高,满分为100分,得分为50分以上为患者有焦虑状态。

1.4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时,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并发症、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

2结果

B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焦虑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均低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3)。

3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大敌,并有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冠脉介入治疗广泛应用,其成功除取决于术者具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技巧以外,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把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作为一个整体,相较于传统护理提供片段式的照顾,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本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少,焦虑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受降低,满意度上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责任制整体护理不仅让护士对病情观察更仔细,还让患者享受到了更贴心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放松面对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秀芳,杨继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5):155.

[2]倪青.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738-739.

[3]李曾艳,房玲,王晖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监护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615~617。

[4]乔彬,孔岩,房玲.1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产业,2012,9(7):57.

论文作者:冯小霞1,孔灵芝1,王天霞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冯小霞1,孔灵芝1,王天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