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情报:智力概念的整合_情绪和情感论文

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力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传统的智力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智力测验局限于数量、言语、逻辑等几种认知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力应用的范围和效果。为突破这个局限,Gardner[1]提出了多元智力说,认为不同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优势智慧,个体从事与自己的优势智慧相匹配的工作更容易获得成功。近年来,Salovey和Mayer[2]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rlligence)的概念。Goleman[3]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王垒[4]认为情绪智力是指平衡情绪和理性的情绪的意识和情绪管理的技能,从而使个体的长期的快乐最大化。

但是,无论是多元智力还是情绪智力,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智力应有的全部内涵。王垒[4]认为凡是个体为了应付环境、解决问题和适应性地生存所应具有的基本的、关键的东西都应包含在智力的概念中。为了这个目的,需要定义一种全新的智力概念——综合智力,它既包含传统智力的认知因素,还包含个性因素、动机因素以及情绪性因素。

2 智力理论的发展与问题

2.1 智力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对智力的定义并不相同。有的强调认知能力,如Binet和Simeon[5]认为智力是正确地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有的更强调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Wechsler[5]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总体能力。但从传统的智力测验来看,内容主要是认知能力。

2.2 传统智力概念的缺陷

传统的智力概念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其一,传统智力概念过于局限。其实人们对智力内涵的看法是较广义的。方富熹和D.齐恣[6]研究表明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的理解包含一般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特点三方面,共32项,特别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社会能力,说明人们对智力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其二,不能很好地预测学业成绩。Neisser等人[7]综合了前人关于IQ测验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在0.50-0.60之间,也就是说智力测验只能解释学生成绩变异的25%-36%。其三,不能很好地预测个体的成就。IQ分数本身只能说明约1/4的社会地位的变异和1/6的收入变异[8]。

2.3 对智力的思考

上述智力的种种问题使人思考关于智力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其一,智力是否是一元的?智力最早在西方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是相信人有优劣之分,智力高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而实际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对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别,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潜质可以预测个体在所有职位上的成功?也即是说智力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其二,智力与非认知性因素的关系是什么?既然高智力不代表高成就,那么除了智力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和工作成就?这些因素和智力的关系怎样?其三,智力的适用范围如何?过去测验编制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对学业成就的预测效度。这样的测验是否适用于所有领域的人事测评?其四,客观条件如何影响成就?以往假定能力高的个体应该有所成就,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客观条件影响个体才能的发挥。其五,个体成就是否完全被遗传决定?传统的智力观认为遗传决定了个体能力的上下限,而后天努力和教育决定个体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达到这个上限。那么决定个体成功的特质是否完全被遗传决定,还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努力可得到提高?

3 情绪智力的发展

3.1 多元智力说的兴起

由于智力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的问题,新理论应运而生。Gardner[1]提出多元智力说,认为智力包括七种智慧:言语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的智能、认识自我的智能。多元智力说扩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认知的局限。它不是单纯地告诉个体智力是高还是低,而是告诉个体究竟有什么方面的发展潜质。和传统智力不同,Gardner更看重环境对智力的作用,他为每种智慧都设计了若干种训练和培养的方法。

但是,多元智力说和传统的智力概念都认为有某种或某些特质单独地可以决定个体的成就,所不同的是多元智力说认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特质。而且多元智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向了认知能力。

3.2 情绪智力的产生和其概念的发展

情绪智力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一是由于传统的智力存在缺陷,而多元智力并不成熟,且在发展过程中又偏向了认知,未能解决传统智力固有的缺陷。特别是智力测验在应用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各种质疑。其二是人们的人才观已经改变。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学者等研究人员才是人才,但在现代社会,只要是在某一方面有一定才能,能够在某一职位上有一定业绩的人都可称作人才。因此已经不能用单一的认知能力来衡量所有的人。其三是工作方式的变化。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个体的工作越来越依赖他人的协助。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靠个人的奋斗和杰出的智慧想要长期不断地有所成就已经变得不现实,合作成为工作社会中的主题,而情绪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Goleman[3]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情绪智力也获得了一些研究的支持。Shoda等[9]的研究表明控制情绪能力好的儿童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有更为优秀的学业成绩。Kelley等[10]的研究也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个体事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情绪智力的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智力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局限,而且它不单可以预测个体的成就,还可以预测个体的生活幸福、心理健康等。此外,和多元智力一样,情绪智力也强调可培养性,而非遗传决定。虽然基本情绪受遗传影响很大,但丰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各种复杂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以及对别人情绪的辨别,主要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3 情绪智力理论与实践上的缺陷

然而,情绪智力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理论定义不清,没有一个系统的情绪智力的结构。Goleman未能证明情绪智力确由如他所述的五方面构成,而在这五个方面之外Goleman始终试图放入更多的内容,他所列举的一些情绪智力的实际应用很难全部归为严格意义上的情绪范畴。其二、与传统智力和动机、人格等的关系不清晰。由于Goleman对情绪智力的定义和理论结构并不清晰,因而不清楚其情绪智力与动机、人格、兴趣等其他非认知性因素的关系。其三,缺乏研究的证实。情绪智力的产生是因为智力不能很好地预测个体的成就,但是只有很有限的研究表达情绪智力的某些方面可能与个体的工作的某些方面相关,还没有很严格的实证性研究证实情绪智力能很好地预测管理者的成就,或情绪智力能够解释成就变异的多少。其四,缺乏相应的培训体系。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培训情绪智力的程序,这样使得情绪智力难于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其五,过分强调处理不适情绪。Goleman在《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的情感教育一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克服各种不适情绪和行为,而作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指导人们更好地发挥情感智力,而不是应付情感障碍。

4 综合智力

王垒[4]认为智力应该包含为了成功地应付环境、解决问题和适应性地生存所应具有的基本的、关键的东西,由此而定义的智力概念必定和个体成就有高相关。为此需要定义一种全新的智力概念——“综合智力”,它包含传统智力的认知因素,还包含动机因素、情绪性因素以及个性因素。认知因素主要反映个体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言语能力等基本的认知能力;动机因素反映个体行为的目的,指导个体行为的方向,成功目标的选择;情绪因素是指个体平衡情绪和理性的情绪的意识和情绪管理的技能。广义的情绪因素还包括良好的社会技能;个性因素反映个体的内隐和外显的行为方式,反映了个体惯常的思维和处事的方式,它决定了社会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影响认知发挥的形式和质量。

王垒等[4]为了验证综合智力的存在,于98年专门对中国管理者的特质结构做了研究。该研究将与管理者的绩效相关的特质分解为23个因子,这些因子可以概括为人格、动机、认知、情绪、社会等几方面。王垒等还发现了和中国文化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一些因子,如良好的生活作用、家庭责任感等,这些因子被管理者认为与工作成就有关。

综合智力与多元智力不同,综合智力的某一因素并不对应个体在某一领域的更大的成功。综合智力也并不是各个因素简单的相加;提出综合智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所有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各个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综合智力的各个因素相互结合构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的综合智力模式的个体。

综合智力的认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但是动机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却和环境的作用更关系密切。既然IQ本身只能说明约1/4的社会地位的变异和1/6的收入变异,那么可以认为在结合个体遗传特性的基础上,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使综合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当然,综合智力的概念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来将综合智力进一步发展、完善。

标签:;  ;  ;  ;  

综合情报:智力概念的整合_情绪和情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