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调查报告_新闻专业论文

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调查报告_新闻专业论文

关于培养21世纪新闻人才问题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世纪论文,人才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跨向21世纪的时候,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而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以及经济建设的蓬勃高涨,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都促使新闻事业在体制、职能、观念、技术手段方面,已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若干重大变革。要使新闻事业更好地根据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自己特有的职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闻人才。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关于培养21世纪新闻人才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基本背景情况

此项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我们关于培养新闻人才问题的若干结论。

为了研究新闻教育如何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为三个部分:

一是对新闻事业发展趋势的看法,由此了解某些发展趋势的必然性,有利于我们对现有新闻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是被调查者对自身新闻工作状况的评价,由此从侧面反映出过去新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三是被调查者对新闻教育的具体意见。

调查选择在北京、武汉、长沙和广东(包括广州和深圳)4 个地方进行。地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新闻事业最为发达;广东作为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改革最具成效的地区之一,其新闻事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武汉和长沙处于内地,社会状况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对上述4 个地区的调查,可以使我们对全国的新闻事业有效为全面的把握。

1995年4月,我们对上述4个地区的部分新闻单位发出问卷,5月, 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其中,北京占15.7%,广东占20%,武汉占39.7%,长沙占21.2%,另有3.4%的答卷地点不详。

在调查对象中,属中央级报刊的有15.1%,地方报刊的为54.5%,广播电视的为19.7%,从事其它新闻工作的为7.1%, 从所受专业教育看,学过新闻专业的占36.6%,文史哲专业的占35.1%,其它专业(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等其它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占25.5%,未回答的(可能未受过专业教育)占2.8%。 调查对象的最显著特征是中青年居多和学历较高。

二、主要的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关于新闻事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1.各类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所占地位的发展趋势

新闻是新闻传播中的最基本内容,但不同内容的新闻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地位、比重是不一样的,临近世纪之交,人们认为各类新闻所占地位将呈现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请看表1:

表1:种类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认为会上升认为将维持现状

经济新闻 88.3%9.5%

社会新闻 71.4%

23.4%

科技新闻 66.5%

25.2%

时事政治新闻 58.2%

34.2%

文化体育新闻 48.9%

40.3%

由表1可以看出,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新闻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2.不同报纸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各种专业性报纸的发展趋势。请看表2:

表2 各种专业性报纸的发展趋势

认为会增长认为将维持现状

经济类报纸

81.9%15.1%

体育类报纸

61.5%31.4%

社会文化类报纸 60%31.4%

科技类报纸

58.2%30.8%

法制类报纸

55.1%31.7%

从表2可以看出, 经济类报纸仍然是人们普通认为会进一步增长的报纸。

其次是关于不同类型的报纸的发展趋势,人们对这些报纸发展趋势的看法,请看表3:

表3 几种不同类型报纸的发展趋势

认为会增长认为将维持现状

晚报 77.2%17.8%

周未报

58.8%21.5%

文摘报

53.8%34.2%

日报 39.4%50.2%

表3显示,认为晚报会增长的人最多, 而日报一直作为我国报纸的主干,较多的人认为将会维持现状,而不是进一步增长。

3.关于新闻报道形式的发展趋势

在现有的一些基本的或常见的报道形式中哪些是人们所看重的趋势?请看表4:

表4 几种报道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程度

认为重要 认为一般认为不重要

深度报道 86.8% 9.8%1.5%

消 息82.4% 14.5%1.2%

评 论68.9% 20.9%8.1%

一句话新闻54.1% 27.4%

14.5%

特 写41.9% 45.5% 9%

通 讯36.9% 49.5%

10.4%

表4显示,人们对一般的通讯和特写已减低兴趣,而将作为通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深度报道看得非常重要。消息作为新闻报道中的基本形式,仍然为人们所看重,但对“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并不特别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认为评论重要的比例比较高,至少远在一般的通讯之上。

4.对国际新闻所占比重的看法

随着我国开放的步伐,我们在更快地走向世界,同时,国际社会中的变化也日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是否能从我国媒体报道的国际新闻中获得满足?这从表5所显示的可以看出。

表5 国际新闻在传媒中所占比重是否合适

认为适当 认为偏少

全国性报纸 46.5%39.1%

中央电台、电视台46.2%44.6%

省市级报纸 32.3%52.3%

省市级电台、电视台 24.3% 64%

从总的情况看,认为国际新闻偏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

5.对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节目和谈话节目发展趋势的看法

广播电视作为当今最为普及的传播媒介,其新闻传播所占比重今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请看表6:

表6 广播电视媒体是否会增加新闻节目

认为会 认为不会

说不准

中央电视台83.4%4.3% 10.5%

中央电台 75.1%6.8% 14.2%

省市电视台64.9%

10.8% 19.1%

省市电台 56.6%

13.8% 24.6%

表6显示,人们认为中央电视台、 电台会增加新闻类节目的比例高于省市级的;以电视与广播比,认为电视比广播更会增加新闻类节目。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广播电视会增加新闻类节目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认为以上4种电视台、 电台会增加新闻类节目的比例分别为:87.1%、87.1%、74.2%、61.3%。

关于广播电视中新兴起的谈话节目,人们对其发展趋势的看法如何?请看表7:

表7 广播电视媒体中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

认为增加

认为维持现状

认为减少

中央电台

63.4%19.1%9.9%

中央电视台 60.9% 20%

13.6%

省市电台 55%19.4%

14.8%

省市电视台 53.2%20.6%

16.3%

表7与表6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认为中央的电台、电视台会增加谈话节目的比例高于省市电台、电视台;不同之处在于:认为电台增加谈话节目的比例高于电视台,人们似乎认为电台更适于开展谈话节目。被调查者中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认为会增加谈话节目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中央电台72.6%,中央电视台66.2%,省市电台59.7%,省市电视台61.3%。

6.对广播电视媒体内部运作方式的发展趋势的看法

广播电视媒体的内部运作方式,已开始出现以主持人为中心运作的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发展趋势如何?

具体言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了解。其一,是否会打破现有部门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其二,是否会实现由节目主持人监制,采、编、播一体化的作业形式?其三,是否可能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板块节目为主的节目组合方式?请看表8:

表8 广播电视媒体内部运作方式的变化趋势

认为可能 认为不可能

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组织 65.3%

20%

形式取代现有组织结构

主持人监制、采编播一

体化 66.2% 19.6%

以板块节目为主77.8% 8.9%

由表8看来,认为上述发展趋势是可能的人占有大多数。 被调查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认同这种发展趋势,前两项比例皆为69.4%,略高于平均水平,而后一项则大大高于平均水平,为93.5%。

第二部分:被调查者对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状况的评价

1.他们适应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吗?

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自己完全适应的占26.5%,基本知识(即包含有不完全适应的成份)的占59.7%,不完全适应的为7.1%, 完全不适应的只有0.6%,6.2%的人没有回答,但可以断定他们不属于完全适应者的范围,因为他们回答了下面的“哪些方面不适应”这个问题。

那么,在不是完全适应的人中,主要是哪些方面不适应呢?请看表9:

表9 不适应的主要方面

知识上不适应 32.7%

观念上不适应26%

理论上不适应20%

身体上不适应 17.6%

政治上下适应 16.3%

(注:此外的百分比是以不能完全适应的人为100%)

知识上的不适应可以理解为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知识范围的迅速扩展的不适应,反映出人们原有知识广度方面的缺陷以及善于学习新知识的程度不高。这种不适应在诸种不适应的方面居于首位。但若从不同地区看,又存在区别。长沙的比例最高,为49.3%;广东最低,为21%。

若从所学不同专业看,在其它的不适应方面,学过新闻专业的,认为在政治上不适应的比例高于其它专业,为24%;而在观念上的不适应,则低于其它专业,为24%;文史哲专业为平均水平,其它专业比例最高,为29.5%。

2.热爱新闻事业的原因

新闻事业在我国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深为人们所热爱。但人们为什么热爱新闻事业?主要看重了新闻事业的哪些长处?在所列举的4 项原因中,人们作了如下的选择:

表10 热爱新闻事业的原因

担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事业崇高 56.3%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51.7%

工作重要,是党的宣传工具和喉舌 29.5%

受人尊重,能满足个人的社名誉感 16.9%

人们把担负有社会责任和能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热爱新闻事业的主要原因,而把受人尊重,满足个人的社会名誉感看得并不重要。

最具争议的是对党的宣传工具和喉舌的看法,大部分人将此看得并不是很重要。不同地区,对此看法不同,广东只有11%的人认为这是他们热爱新闻事业的原因,其次是北京,为25.5%,第三是长沙,为26.1%,而武汉,则有43%。不同的新闻工作年限,也显示出对此问题看法上的显著差异,新闻工作年限越短,对此看得越不重要。

在回答“下列政治思想教育中,您认为哪个方面的教育应摆在突出地位”的问题时,人们作了如下选择:

表11 哪个方面的教育摆在突出地位

社会责任的教育

82.5%居第1位

职业道德的教育

67.7%居第2位

敬业、勤业的教育 48.9%居第3位

爱国主义的教育

26.4%居第4位

党性观念的教育

23.7%居第5位

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7.4%居第6位

劳动纪律的教育4.9%居第7位

社会责任的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与表10中所显示的将负有社会责任看作是热爱新闻事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完全一致的,而将“爱国主义、党性观念、社会主义方向”这些传统的政治教育放在并不太重要的地位上。

3.他们感到从事新闻工作的遗憾是什么?

问卷列举了新闻工作者可能感到遗憾的三个具体内容,他们的回答如下:

表12 遗憾什么

收入太少 42.2%

限制个性的发展38.5%

太苦太累32%

其 它 5.8%

4.使用电脑的情况

电脑已呈现迅速普及之势,但用电脑进行写作的新闻工作者多吗?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不久的将来,多数人都会用电脑来写作,但目前用电脑来写作的人还是不多的,表示经常用电脑写作的,只占23.7%。

第三部分:有关新闻教育的若干具体意见

1.认为政治课和理论课哪些最重要

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是新闻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新闻教育中的政治课和理论课是形成新闻系学生良好政治、理论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被调查对象是如何看待现在开设的一些政治课和理论课的呢?请看表13和表14:

表13 关于基础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程度

认为重要 认为不重要

哲 学 80%2.1%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52.3%9.6%

马克思主义原理51.1%

10.5%

表14 关于专业理论课的重要性程度

认为重要 认为不重要

社会学 75.4% 2.8%

传播学 65.6%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 65.2% 3.7%

心理学 64.7% 5.2%

文化学 59.3% 6.1%

美 学 49.9%8%

西方哲学

41.8% 9.2%

伦理学 36.6% 9.8%

在基础政治理论课中,哲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比例远高于其它两项,尤其是对于曾学习过新闻专业的人来说,认为哲学课重要的比例更是高于学习其它专业的人。

在专业理论课中,社会学被认为最重要。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认为重要的比例也居于前例,高于在基础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2.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哪些最重要

问卷列举了16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内容。这些能力和知识在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被调查者认为哪些是最重要的呢?请看表15与表16:

表15 在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中各种能力的重要性程度

认为重要

活跃的思维92.5%

清醒的政治头脑90.2%

文学基础 89.5%

社会活力能力 88.9%

丰富的社会阅历80.6%

深厚的理论功底75.4%

敏锐的哲学眼光73.8%

全面的专业技能 72%

艺术修养 67.4%

演讲口才 54.5%

表16 在培养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时,各种知识的重要性程度

认为重要

广泛的多学科知识 87.1%

法律知识 81.5%

经济知识 78.2%

公关知识 64.3%

交际知识 60.9%

广告知识 36.3%

思维活跃,政治头脑清醒、文学基础好、社会活动能力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4种基本能力,在知识方面,除了要求有好的文学基础外,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面,尤其对法律知识和经济知识有更多的要求。

3.现代新闻事业要求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随着交流的扩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新闻事业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些新的基本技能。被调查者认为,首先必须会电脑操作(占86.8%),其次为会摄影(占77.8%),第三是会外语(占62.2%),第四是会驾驶(占61.8%)。

4.未来的新闻工作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以综合型为主

在问到未来的新闻工作主要是要求综合型人才还是专家型人才时,6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综合型人才,28%的人认为是专家型人才。即使认为是专家型人才的人,90%也认为这种专家型人才应是多能一专的。

5.普遍要求延长实践教学的时间

在回答“实践教学以多长时间为宜”的问题时,有55.4%的人认为是“一年”,其比例远高于对“3个月”、“5个月”、“8个月”的选择。后者的比例分别是4.9%、14.2%、21.2%, 显示出实践教学时间越长,越为人们所乐意接受的倾向。

在回答如果将新闻教育的本科学制延长为5年,将主要延长哪方面的教学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人也是选择的延长实践教学时间,而不是课程教学时间。

三、基本结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出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从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看,传播新闻和通过提供多方面的讯息和服务,以满足受众多方面的兴趣和需要变得更为重要。就新闻的具体内容而言,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的地位将会上升,以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中国走向世界、真正成为“地球村”的一员的需要。人们对晚报将较多增长的预测显示了人们希望新闻事业能更多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娱乐的需要。对新闻传播形式,就一些较为重要的事件和社会问题而言,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报道,而需要有使人能了解有关此事件和问题的更多方面的讯息的深度报道;不仅如此,还需要从评论和谈话节目中了解到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以及自己直接参与到对事件的评论中去。

与此同时,传播手段和经营体制也正在发生变化。就广播和电视而言,在运作方式上也呈现出由分割向合一发展的变革趋势,一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的运作结构的统合,二是采摄的合一。

新闻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时期,对新闻人才来说,既出现了能使新闻工作者有了比以往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多方面的综合才能的机会(如主持人地位的被突出),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对已经出现的新闻事业的变革是适应和基本适应的,但不能完全适应的部分同样不可忽视。这种不适应最突出的表现为知识上的不适应,反映出社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范围的扩张和旧有知识的快速更新。同时,在对新闻事业的认识上,过去一直强调的党的喉舌意识和党性观念有被淡化的趋势,而强调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正成为人们从事新闻工作的主导观念。

第三,在对新闻教育的看法上,趋向于强调应培养有活跃的思维、哲学的头脑、涉及面广泛的多学科知识、能掌握现代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并特别注重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的锻炼。

上述特点对我们改革现有的新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使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在新的形势下应培养怎样的新闻人才,和如何培养这些人才。

其一,在思想上,加强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们树立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个很明确的概念,它包括着一些具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把从事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专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意味着如何通过发挥新闻工作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新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可以视为一种“专业”教育。

其二,生动、活泼地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性观念教育为核心的政治教育,改变过去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现状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力求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这种教育并非只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各种既有的结论,而是重在使学生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并且,这种教育应符合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点,从一种系统研究的角度进行教学。

其三,培养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关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们不保守,不僵化,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

其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目标。新闻教育不应过于狭窄地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内,应加大哲学、文学、经济、法律、社会学等知识的教学内容。

其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造就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的重要内容。锻炼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在能力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为适应传播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和现实新闻工作的需要,学习电脑操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六,加强实践教育,是能否培养出真正符合新闻工作要求的新闻人才的关键。

标签:;  ;  

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调查报告_新闻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