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子宫出血100例病理及其产科因素研究论文_周霞辉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 4101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产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子宫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子宫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产科子宫出血病理中,宫缩乏力51例,胎盘因素25例,子宫切口感染14例,其他10例,出血量500~1500ml比例最高;子宫切除指征中,宫缩乏力占25.00%,胎盘因素占51.00%,子宫切口感染占14.00%,妊娠合并血液病占7.00%,子宫破裂占3.00%;在子宫切除发生率方面,是否剖宫产史、是否胎盘植入、是否前置胎盘、是否宫缩乏力、是否胎盘早剥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科子宫出血患者,应结合病理、产科因素探查原因,最大程度降低孕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出血;病理;产科因素

产科子宫出血是产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将导致产妇发病,严重者将导致产妇死亡,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多数患者会选择保守治疗,治疗欠佳后无效者,为挽救生命,多选择子宫切除术,这对产妇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加大产科子宫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控制出血,降低孕产妇子宫切除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产科医生应提高警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引起产科子宫出血 的因素。本文收集了100例产科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病理及产科因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四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产科子宫出血患者,其中10例接受子宫切除术,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7.61±2.33)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妊娠次数1~4次,平均(2.98±0.56)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1.50±0.31)次;孕周33~38周,平均孕周(36.72±1.23)周。本组研究符合我院伦理规范,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产科子宫出血诊断标准[2]:胎儿分娩出24h内严重出血情况,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自然分娩者,出血量>500ml。出血量计算方法包括三种[3]:(1)面积计算法,根据接血纱布血湿面积进行计算;(2)称量法,将胎儿分娩后接血辅料湿重与干重差,与1.05相除;(3)容积法,采用有刻度测量容器,收集产后血液,直接测量。一般情况下,医院多采用容积法和称量法,面积法对妇产医师要求较高,误差较大。

1.3研究方法

在子宫切除术中,甲醛浓度为4.0%,其作用为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并对其进行染色处理,还需要采用巨检、镜检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产资料,对孕产次、分娩方法、孕周、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胎盘情况、子宫切除指征等。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100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中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前者通过(?x±s)作数据描述,后者经百分率(n%)作数据表示,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经x2检验,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子宫出血病理和产后出血量关系分析

在子宫出血病理中,胎盘因素25例,宫缩乏力51例,子宫切口感染14例,其他10例,出血量500~1500ml者43例,1500~2500ml者30例,2500~3000ml者19例,>3500ml者8例,详见表1。

2.3子宫切除术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00例产科子宫出血患者中,子宫切除10例。产次越多、产科子宫出血量发生率越高,子宫切除率越高;在子宫切除发生率方面,是否剖宫产史、是否胎盘植入、是否前置胎盘、是否宫缩乏力、是否胎盘早剥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讨论

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子宫出血的常见方法,可挽救孕产妇生命,降低死亡率。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宫缩乏力 51例,占51.00%,故宫缩乏力是导致子宫出血的关键因素。从子宫切除指征来看,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是常见原因,比例分别为51.00%、25.00%,其中前置胎盘21例,胎盘植入16例,可以说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属于病理因素范畴[4]。胎盘植入时,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血窦损伤,会引起孕妇子宫大出血;随着阴道分娩减少,剖宫产比例不断上升,胎盘植入发生率明显增高。胎盘粘连指胎盘中的绒毛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粘附在子宫肌层内,分娩时,胎盘无法按照预想脱离,同时子宫内膜不复存在,绒毛粘附位置距离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较近,分娩过程中,胎盘粘附在子宫基层中无法脱离,进而导致产后出血[5]。超常胎盘部位反应,产妇中间性滋养细胞在未分娩之前进入子宫基层,严重者进入血管壁,分娩时易导致宫缩乏力,进而出现子宫乏力。

产科子宫出血的产科因素较多,主要为前置胎盘,其作为独立因素存在;其次为宫缩乏力,由于产妇分娩过程、麻醉药物、抑制剂的应用;胎盘早剥易发生在妊娠20周后,直至分娩之前,正常位置胎盘从子宫壁剥离[6]。产科子宫出血易诱发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产妇子宫出血可能与病理因素有关,也可能是产科因素所致,或二者均有。因此临床诊断、治疗时,应首先考虑产科因素,当其不能合理解释时,行子宫切除术后,综合考虑病理因素,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仰青.产科子宫出血22例病理及其产科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17-518.

[2]林淑端.产科子宫出血9例病理与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6):168-169.

[3]杨秋霞.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其产科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11):541-541,542.

[4]郑莉霞.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产科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9(1):246-246,247.

[5]谢飞玲.产科子宫出血50例病理及其产科因素研究[J].中外医疗,2014,13(16):92-93.

[6]许春艳.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产科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5,18(6):17-18.

论文作者:周霞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产科子宫出血100例病理及其产科因素研究论文_周霞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