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伟杰 王丙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伟杰 王丙军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 261300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以激发求知欲为前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想方设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人人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样就很容易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1.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置悬念就是很好的一个做法。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从课文内容中截取一些令人担心的故事情节或概括叙述人物的悲喜结局,以激起学生探求的心理。如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想当众羞辱蔺相如。可到了后来,他却到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油然而生,思维就活跃起来了。

2.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学生钟爱美术、音乐等学科,不太喜欢枯燥的文字。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展露才华的舞台,其成功的喜悦、自豪定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教学《春》时,可以让擅长美术的学生以绘画形式描绘春天;教学《松鼠》时,鼓励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补充讲解……当这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同样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就会对语文渐渐产生兴趣,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价值,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法庭上,律师善辩的言辞;舞台上,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节假日,充满真挚感情的祝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我要学语文,我要学好语文。

二、引导启发学生展开创新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穷人》一文,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引导学生: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会怎样?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桑娜一家的生活会变好,因为有爱就能战胜一切,因为好人应该有好报。”有的同学说:“桑娜一家的生活会更悲惨,因为多了两张口要吃饭,渔夫有可能捞不到鱼,也有可能葬身海底,孩子也有可能生病……”学生想象被激活,进入了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新知不断形成,思维异常活跃。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如《乌鸦喝水》一文中,聪明的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使里面不多的水升高,喝到了水。学完课文后,可设问:“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乌鸦想个好办法。有的同学说:“用石头把瓶子磕破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我问:“乌鸦把瓶碰碎后,水会流出来,本来不多的水就更少了,乌鸦能不能解渴啊?”又有同学说:“把瓶慢慢地推倒,然后小心地用嘴接住喝,像吸奶瓶一样。”我赞许地说:“你的办法不错,有没有更妙的?”一个同学说:“乌鸦可以捡一根吸管来。”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说:“如果附近有吸管的话,这的确是省力省事、最棒的办法了!”还有的说:“乌鸦可以采根粗的葱来吸。”我惊喜地说:“这个办法真妙!葱中间是空的,是天然的吸管!你真聪明。”最后总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办法,老师想你们如果碰到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问:“最后狼扑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险吗?”这时,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羊一闪,狼扑了空,掉进了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向狼开了一枪。”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块岩石上撞晕了,小羊趁机逃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这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善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论文作者:王伟杰 王丙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伟杰 王丙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