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垦区大棚育苗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大棚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平地、整地 完成大棚内的平地、整地工作,要求棚内土壤细碎、平整,便于摆盘。 百菌清消毒:在点种前5天,每亩用250克4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封闭24小时,进行棚内消毒,以杀死病菌,第二天早上通风。 甲醛消毒:选晴天于晚上7时进行熏棚,每亩地选5~6个点,在铁容器内加入高锰酸钾,再倒入36%浓度的甲醛溶液,自然挥发24小时后放风排烟。 消毒时注意大棚及人员安全,避免引起火灾,熏蒸期间不得进入大棚以免中毒。 使用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1:600倍液对土壤进行喷施消毒,消灭土壤残留病菌。 由于苗盘使用年限长,苗盘上残留病菌多,要求对苗盘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1:600倍液浸泡苗盘2小时至3小时,捞出沥干后再装盘。 混拌基质、蛭石、肥料 基质和蛭石按3:1的比例进行混拌,同时每方基质加入1公斤二铵+3公斤三料混拌均匀,肥料必须粉碎后再进行混拌。进口基质使用量必须达到50%以上。 装盘、点种 1月26日至31日将按比例混拌均匀的营养基质装入盘中,然后用平滑板刮平,将装满的盘摞起来,20个一垛,高度为80厘米左右,压盘打孔,孔深为1厘米左右,注意深度要一致。穴洞打好以后,每穴点种,番茄1粒至2粒,辣椒2粒至3粒(辣椒移栽要求一穴双株)。将种子点在穴中央,然后用营养基质覆盖,厚度1厘米至15厘米,再用平板抹平,并将盘边缘抹干净,以便摆盘压缝隙。2月5日前完成点种。 在大棚内挖一宽30厘米至50厘米,长约2.5米至3米,深10厘米的浸盘药池,铺防渗,将水池灌水5厘米深,加入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配成1500倍至2000倍液,另用一桶或条盆配制成1500倍至2000倍液待添加。将播种好的苗盘从消毒池一头一盘接一盘摆推入池中,浸透苗盘,从另一头取出,切忌水深淹浸使盘表基质漂浮,种子浮出。也可将基质拌湿后装盘。浸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盘浸透,严禁表湿里干,否则不利于种子吸水,造成水分不够,种子不发芽或戴帽出土。 2.水池中水的高度不能高于苗盘高度,否则容易造成种子随水漂出。 3.浸好的苗盘15个至20个一垛,注意穴盘孔要交叉错开,以免影响出芽。 4.盘的下面要用木板等垫高20厘米,以免下层秧盘温度低而出苗不整齐。 5.摞好的苗盘每垛分别用薄膜整体包住增温、保湿,每垛的上面用苇秆或废苗盘倒扣等方法把薄膜与营养土隔开,避免最上面一层苗盘出芽时顶到膜而烧芽。 有两种方法:集中催芽和平摆催芽。 1.集中催芽:育苗条件较差的大棚必须使用集中催芽,在棚内用废旧大棚膜建一隔离室,温度不足的应用火炉升温。每一摞盘中间留一过道便于倒盘操作,每2天倒盘一次,上下进行倒盘,离炉子近的和离炉子远的进行倒盘,达到每个苗盘基本温度一致、受热均匀、出苗整齐的目的。炉子附近要用石棉瓦挡住,避免烤坏苗盘。在倒盘中对水分蒸发快的苗盘进行补水增湿,发现苗盘种子开始露白,胚芽长出2毫米至3毫米时,出苗率达到10%至20%时,立即将此类盘移出催芽棚进行分盘,摆放至育苗棚内。从催芽棚到育苗棚前2天,对育苗棚实行加温,使其白天、夜间棚内温度与催芽棚温度不得相差±5℃。隔离室室内加温催芽,辣椒应保持白天28℃至30℃,夜晚不低于18℃,番茄白天25℃至28℃,夜间不低于15℃。催芽同时,育苗大棚也需升温,夜间温度辣椒不低于15℃,番茄不低于12℃,白天控制温度20℃至25℃,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草帘覆盖要早揭晚盖,增加幼苗见光时间。同时要逐渐降低棚温,辣椒夜间不低于12℃,白天20℃至25℃,番茄夜间不低于10℃,白天20℃至25℃,白天温度超过25℃时将棚膜从上方中间适当打开,如果温度仍不下降,下方适当揭开膜(下方开通风口应注意用旧塑料布遮挡一下,避免冷风直接进入,伤害通风口附近的幼苗),进行通风换气。 2.平摆催芽:大棚保温比较好的,可采用此种方法,摆好后喷水3遍至4遍,基质必须浸透,然后用薄膜覆盖,要求必须增加炉子数量,按每150平方米一个炉子进行配置,温度达到催芽温度要求。温度指标同上。 1.水分:摆盘后要认真观察苗盘湿度,及时对局部缺水苗盘进行补水,一般以“不干不喷水,宁干勿湿”为原则,齐苗后视墒情要及时喷水,保持营养土70%的水分,喷水要注意喷透,一般在早晨或下午进行喷水,切忌表湿里干,导致根系无法吸收水分,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喷水前应把水提前一天抽到蓄水池中提高温度,避免喷冷水形成僵苗。 2.肥料:大棚育苗补施肥料应随幼苗的生长逐渐加大用肥量,浓度0.05%至0.5%之间,2天至3天喷施一次。待子叶展平后第一片真叶露头时及时补施叶面肥,用0.05%的滴灌专用肥(氮:25%,五氧化二磷:6%,氧化钾:20%)按蓄水池的容量配成营养液进行喷施,时间最好在下午6点以后,不可在幼苗缺水的状态下补肥,避免出现烧苗现象。真叶长出后,喷施肥料以滴灌专用肥为主,具体施用量为:1片至2片真叶展开后,喷施0.1%浓度的2#辣椒滴灌专用肥,2片至3片真叶时,浓度增加到0.15%至0.2%,3片至4片真叶时喷施浓度增加到0.25%至0.35%,4片真叶以后喷施浓度增加到0.4%至0.5%为宜。 3,补施:辣椒3片至4片真叶时,番茄2片至3片真叶时,是辣椒和番茄幼苗由营养生长转向花芽分化的临界形态指标,适当补施硼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 病虫害防治 1.苗床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可通过放风、减少浇水次数、调节温湿度来防治,同时在子叶展平颜色转绿后喷施药剂防治苗期病害:普力克1:600倍液,百菌清1:600倍液,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喷施2次至3次。辣椒育苗期间注意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采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至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每7天至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洒2次至3次。番茄茎基腐病初发病时喷洒40%拌种双粉剂悬浮液8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主要喷洒植株茎基部。 2.苗期虫害主要有:蟋蟀、老鼠,可在大棚周围撒放老鼠药以防止老鼠吃种子,在真叶长出以前喷施功夫或敌杀死1:2500倍至3000倍液防治蟋蟀,或用10%的异丙威烟熏剂防治蟋蟀。 定植前,为使幼苗能适应露地的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要加强棚内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湿度,特别是加强夜间通风降温等措施来炼幼苗,逐步缩小育苗环境与定植后环境条件的差异。定植前10天开始,前三天,苗棚应逐步增大敞棚面积至大敞大晾,夜间逐渐减少覆盖,直到不盖。以后棚顶尽量昼夜进行大敞大晾,使幼苗适应夜间低温,白天日晒干燥和通风的环境条件,同时适当控制水量,浇水量逐渐减少,以下午幼苗开始萎蔫,次日早晨恢复直立生长为宜,此时可改为早上浇水,傍晚补水,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如控水不当幼苗中午就会出现萎蔫,应及时补水。 1.辣椒:苗龄60天,叶龄6片以上真叶,茎粗0.4厘米至0.5厘米,节间长度分布均匀并控制在3厘米以内,高度16厘米至18厘米,长势均匀,整齐度好,叶色深绿,叶片肥厚,幼茎紫红占60%以上(根据品种而定),根系发达呈白色,无病虫害,根坨提苗不散,双株百分率95%以上,空穴率低于2%,炼苗10天以上。 2.番茄:苗龄50天,叶龄4片以上真叶,茎粗0.4厘米至0.5厘米,节间长度分布均匀并控制在3厘米以内,高度12厘米至15厘米,幼茎紫红占60%以上,长势均匀,整齐度好,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呈白色,无病虫害,根坨提苗不散,单株率98%以上,空穴率低于2%,炼苗10天以上。 联系电话:0991-3662907标签:辣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