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人”到“做事”到“管理人”_行动计划论文

从“管理人”到“做事”到“管理人”_行动计划论文

从“管人做事”到“管事用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事论文,人做论文,用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人做事”与“管事用人”

有人将管理简单概括为“管人、理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我不能把事情做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之类的借口,我们把这种“有人就能做成事”的思维方式称之为“管人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管人做事”思维颇得人心。本来嘛,没有合适的人选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其实,如果只要有合适的人选就能把事情做好,那么管理者岂不是太轻松了么。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应从“管人做事”的思维,上升到“管事用人”的高度。所谓“管事用人”,就是管理者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选择合适的人去执行。作为管理者,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而抱着“我完全信任你”、“我只要结果,不管过程”之类的想法,大概也就只能停留在“管人做事”的初级阶段了。

绩效管理中的“管人做事”

很多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大都难以真正体现出各单位真正的业绩状况。依笔者看,究其原因,就有管理者深受“管人做事”思维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管理者直接传递绩效指标。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各阶管理者在战略目标展开分解的过程中,直接进行目标值的层层加码、层层分解,而不是先找出支持目标达成的方法,再进行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绩效管理的结果大都成了为数字统计而进行的游戏。

其次,表现在管理者在下达指标后,没有制订出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没有预算进行相应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其结果就是目标能否达成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如果一个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只关注如何设定考核指标,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或行动方案来支撑,这样目标达成的情况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也无法真正做到战略聚焦和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

第三,表现在管理者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在战略目标推进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关注的仅仅是考核的结果,不问具体的执行过程,也不管所做的事是否对公司的业绩有真正的提升。最终的结果是,指标达成皆大欢喜;指标没达成,便归罪于做事的人能力不足。

做好绩效管理需要“管事用人”

不跳出“管人做事”思维的局限,是不可能把绩效管理真正做好的,更不可能真正提高公司的业绩。绩效管理中的“管事用人”,讲的是方向的选择和目标的设定,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的制定,以及过程目标的分解,相应资源的配备和预算,过程落实执行和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等。

首先,分解战略目标。公司的战略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和整体目标要求,具体战略的实施要分解展开,寻求可行的战术措施,并设定相应的目标。通常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很多,但却需要进行必要的论证和选择。比如,客车企业实施销售成长的战略,除了可以选择纵向一体化整合和横向多元化整合,增加不同的产品线增加销售收入外,主要方向还是在主营业务的成长。如此,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突破:

其一,加强意向订单管理。通过意向订单信息,提前掌握市场需求,并投入更多的资源跟踪大订单,才有机会最终在公司层面影响战略决策。其二,意向订单谈判过程中,技术支持提前介入并和客户的技术部门对接,促进技术的对接和对客户配置选择的影响。其三,成立公司销售顾问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对大订单进行专项攻关。其四,战略客户部门加强对新的市场大客户的开发,以及对现有大客户关系的公关和维护。其五,对大单的失败进行分析,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行针对性改善,包括对产品的改善、谈判劣势的改善等。

另外,销售的增长离不开产品的支持,所以应加强产品规划的准确性和产品开发的及时性,通过技术改进,使新产品的开发尽可能成功进入公司的主导产品行列。当然达成销售成长战略的方法绝不限于此,还需要销售及其他相关单位去认真规划,从中选择要做的事和所要达成的目标。

其次,制订行动计划及目标。有人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做事尚且不及,哪有时间做计划”。殊不知,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管事用人”虽然并非强调管理者事必亲躬,但诸如制定单位年度经营计划如此重要的事情,理应由管理者亲自主导完成。而有些管理者直接将单位年度计划的制定工作直接交办给下属,不亲自主导讨论,甚至不具体参与制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上下一心”应付了事。

行动计划的制订过程,其实就是信息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通过内部信息共享、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有利于执行阶段各方良好的配合。同时,在计划制定的沟通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误,对计划执行过程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进行沟通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行动计划制定的过程,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行动计划的制定过程,经过民主讨论,集中决策,达成多方有效共识,上下同欲,大大有利于目标的成功。

对于决策者来说,广泛听取意见,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使行动计划更为周密;

对于执行者来说,参与行动计划制定,充分被尊重,感觉是自己想做,形式上、心理上有对计划的承诺,改变“领导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被动心态;

对于计划执行配合者来说,对行动计划制定过程的参与和有效沟通,也有被尊重的感觉。如此,在计划实施过程可以无间配合,精诚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

行动计划,不仅对计划承担者及所在部门有重要意义,对其他有协作关系的个人和部门也有很大影响。常有“事情没完成、没做好的原因是大家不配合”的借口,往往“大家”也是被冤枉的,因为“大家”可能既不知道要什么时候配合,也不知道要如何配合。

第三,不可或缺资源的配备。光有战略目标,没有相应资源的支持,目标无异于空中楼阁。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限制必然影响战略的选择,战略选择的目的就是集中资源做对公司最有价值的事情。原则上,重要的战略目标理应得到公司更多资源的支持。

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知事、管事后,方才知道如何用人。因为只有管事了,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再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为岗位配备需要的人才,将事交给合适的人去做,或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去做事。另外,人员配备的实现,需要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的支持,如岗位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设定等。

第四,监控计划的推进情况。进行定期的经营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期间实绩与目标的比较、对差异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期间的实绩值推移,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适时进行预警;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重新进行目标和计划的适时调整。

过程的监控不仅仅是看每月的统计数据,重要的是对经营计划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分析。比如,某个市场区域销售业绩很好,如果只看结果,那结论就是该市场的业务人员做得很好。但如果对过程进行分析,其结果不一定是业务人员做得好,也可能是外部的环境影响造成:如市场的普遍增长,偶然的大订单(天上掉下的馅饼),也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因素影响:如公司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公司战略资源的投入等。

绩效管理中,考核仅是手段,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虽然考核主要是对结果进行评价,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规划,没有有效的过程控制,提高便是无从谈起。管理者应本着“管事用人”的理念,真正管对了事,做明白了事,才能实现正确用人,做好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工作。

标签:;  ;  

从“管理人”到“做事”到“管理人”_行动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