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效率的选择与管理模式_科学管理理论论文

论管理效率的选择与管理模式_科学管理理论论文

论管理效率与管理模式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我们经济改革的难题。制约企业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低效率的管理,其中管理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效率是管理的根本原则和追求的目的

效率是基本的经济范畴,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所谓有(或高)效率是指少投入多产出,低效率则相反,指投入多产出少。效率概念目前已广泛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效率体系也是复杂、多方面、多层次的。管理效率是企业效率的重要内容,指的是管理的成本状况及其管理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

管理自产生之日起,就把效率作为追求的目的和根本原则。人类社会初期,由于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和人类生产能力的低下,单个的人无法生存和完成再生产,必须借助于“群”的力量,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获取食物,延续、完成种族和社会生产的再生产。有组织就有了管理,有管理就有了效率。氏族管理的效率表现为抵御外敌入侵、食能裹腹、人口的繁衍不绝。

在整个农业社会,效率主要有两大方面,即农业生产效率和社会政治效率。农业生产效率是最早的生产管理效率,它要求精耕细作、合理安排生产、采取科学的耕作方法、重农抑商等。由于农业生产多采用家庭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政治效率是中世纪最典型的管理效率,它追求的是政治统治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平稳和安定。

科学的管理效率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的。瓦特发明的蒸气机吹响了第一次动力机械革命的号角,劈开了家庭手工业的束缚,迎来了近代工厂制度。近代工厂制度的先驱们,或是唯利是图的大商人,或是斤斤计较的小业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追求财富生产的高效率。

资本家拼命提高生产效率走向了相反的结果,工人捣毁机器、举行罢工,社会矛盾激剧恶化。为解决新的形势下的效率问题,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泰罗指出:工厂制度下的经验管理是不能使人满意的,工人在工作时间远未尽其所能,而是在“磨洋工”;管理人员仅凭经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原则,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工厂中劳资关系紧张,充满敌视,严重影响工人劳动的积极性。泰罗把“经济人”观念引入效率概念,认为人的活动动力来源于急迫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即,经济利益是最深刻的效率原因。由此泰罗提出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原则——任务管理,即把工人的每项工作任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然后再把这些要素重新组合,使工人能够恰当地以“最佳方式”准确科学地完成工作。

泰罗制的采用取得巨大的效率成果。但是到了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泰罗制的效率受到人们普遍怀疑,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开始探求新的提高管理效率的途径。通过管理实践和科学实验,行为主义管理理论被提出来。行为主义提出“社会人”的假设,以对抗泰罗的“经济人”。“社会人”理论认为,人并不全是经济动物,它的一切目的并不都是追逐经济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责任心,追求精神价值。行为主义重视社会关系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重视发挥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精神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迥然不同的效率结果

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具有不同的效率结果;同一种管理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管理效率也不尽相同。为了取得高效率,就产生了管理方式、手段的选择问题。对不同管理方式的认同是管理理论分歧的根本原因。近现代管理史上,管理理论和管理流派汗牛充栋,但,最基本、影响最大的只有两家,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学派),一是人文管理理论(学派)。科学管理由泰罗首倡,对社会生产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的假设,解决的基本关系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的对象是效率、最大利润问题,管理的工具是秒表、计算尺、现代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心是纪律、制度、规范性、标准化。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相反,其理论基础是“社会人”,解决的基本关系是人际关系,管理的对象是优质服务,管理的重心放在价值观的培养上等。

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效率获得的条件的变化,即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改变。科学管理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经济为中心的时代具有较高的效率。科学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资本主义美国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社会混乱、人民生活贫困、社会贫富不均,资本家不择手段地追逐最大利润;物质生产和消费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生活状况的改善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因此,科学管理认为,物质刺激最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极大提高,特别是“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空前高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由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变,物质刺激已不像从前那样令人心醉神迷了,工资和福利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怎样在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管理人员普遍关心的话题。经过梅奥等人著名的“霍桑实验”,人文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把人际关系的改善、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投资、自由创造性等作为从事管理、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人文管理是“文化时代”的产物,它在以文化需求为重心的社会具有较大效率。

概括地说,科学管理具有效率的背景是:一、崇尚物质消费的时代(社会);二、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生产技术,即“体力型”现代生产劳动;三、人们把工资、福利、奖金作为最大的需求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四、发展经济是社会的中心议题,国民生活水平较低;五、社会科技、教育较不发展,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等。人文管理具有效率的社会背景是:一、文化、环境同经济一样为社会所关注,国民生活充裕;二、物质消费热开始降温,文化消费、时间消费成为热点;三、自动化广泛应用生产和生活领域,即“智能型”现代生产形成;四、创造性和人生价值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五、社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等。

我国管理模式的选择只能以效率为标准

效率作为判断管理模式优劣、确定管理模式取舍的标准,是一条国际惯例。我国要改革开放,要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效率标准,把效率作为管理追求的根本目的和原则。

近几年,我国管理理论界对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也即管理模式的选择争议较大。一种意见认为,当前发达国家流行人文管理,这与我国传统上的人文文化殊途同归,所以,我国管理模式选择上要以人文管理为重心,重视思想教育的作用和企业文化建设;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目前流行的是经验管理,即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模式,缺乏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工业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原则,因此,要针对农业文化养成的散漫、慢节奏、低效率习气,以制度、纪律建设为重心,搞好基础管理工作。这两种意见谁是谁非?如果以效率为标准,我们认为,科学管理应该成为我国管理模式选择的重心。因为:

第一,我国还处在“经济时代”,经济工作还是我国的中心工作,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还是我国的基本矛盾。经济时代科学管理最有效率。

第二,物质消费仍是我国职工消费的热点,工资、奖金、福利仍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尽快致富是我国当前主导价值观念。一项调查表明,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的20项各种因素中,工资居首位。

第三,文化消费尚未成为社会主导消费趋向。大量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第四,我国工业生产力还处在机械化时期甚至手工操作还占相当大的比重。8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企业自动化程度仅占2.4%,近些年,生产设备情况虽大大改善,但整个工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管理是“体力型”劳动最佳的管理模式。

第五,我国职工科技文化整体素质较差,比较适宜科学管理。

因此,在我国经济技术水平尚低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能产生最大的效率。我们强调管理模式上选择科学管理,并不排斥个别企业采用人文管理方式。效率是管理选择的第一标准,企业家、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效率实现情况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标签:;  ;  ;  ;  

论管理效率的选择与管理模式_科学管理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