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项东

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项东

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受建设工程生命周期性特点影响,设计标准化在建筑工业化中作用极为突出,是工业化技术基础与核心,也是构配件生产工业化发展关键,能够对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提升与施工规模拓展形成直接影响。本文将以建筑工业化现状分析以及设计标准化介绍为切入点,对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标准化问题与问题解决对策展开深度论述,旨在改善设计标准化问题,推进国内建筑工业化模式发展。

关键词:设计标准化;技术标准;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

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和要求。2017年2月21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在我国今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将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颠覆了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其具有减少建筑垃圾污染,缩短建造工期及提升工程质量等诸多优点。但目前而言,我国建筑工业化仍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工业化市场仍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导致建造成本增加;设计方面仍以单项技术推广为主,缺乏有效整合,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建筑工业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具体实施细则,造成制度层面较为落后。这些问题均严重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标准设计体系和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审查制度迫在眉睫,以此实现建筑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建设管理机制的转变,保障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1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建筑设计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设计的标准,包括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定额与指标。②建筑的标准设计,根据建筑设计的标准,设计通用的构件和配件、单元和房屋。标准化设计可借助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来实现,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标准的构配件,避免重复劳动,构配件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可针对标准构配件的应用情况组织生产和施工,形成规模效益。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管理,为有序地推行建筑工业化而制定的一套统一措施和规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建筑设计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其中包括建筑构配件、零部件、制品、材料、工程和卫生技术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它的各部位的统一参数,从而实现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工作还要求提高建筑多样化的水平,以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

2标准化问题

2.1标准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行业认可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相对较少,企业产品与建筑工业化配套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产品并不具备社会化以及商品化特性。虽然国内已经出台多项标准化建筑模数标准,配套行业约束力技术标准数量却十分有限,致使建筑业产业链中各环节并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工业化试点企业并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构件连接协调与集成存在明显问题。

2.2设计体系多样化与建筑模数统一化之间的矛盾

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模数协调则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谈及到标准化设计问题时,往往都是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没有个性可言,以标准为前提,满足人们对建筑各方面的的需求,达到为人们服务的功能即可,同时成本会大大降低;而多样化设计,即是建筑不管是形态、空间组合还有立面效果等都是具有各自的特点,增加建筑的丰富性,不会是千篇一律,产生视觉疲劳,但是同时需要增加相应的成本。

2.3设计标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市场集中度是行业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测量重要指标,会将市场垄断程度与竞争情况直观反映出来。按照英国经济学者的理论,如果市场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经济存在的可能性也极小。由于建筑业属于高度分散型行业,在建筑企业数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标准多样化以及模数标准未统一等,都会使企业产品通用性受到影响,很难达到规模化效益效果。同时国内引领行业、超强支配能力建筑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大型建筑企业规模较为相似,会激发市场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特征,加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3问题应对策略

3.1建筑模数标准化

建筑模数标准化是指通过统一建筑模数,简化构件与构件、构件与部品、部品与部品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设计组合创造更多方式。政府应在已有的建筑模数标准的基础上编制针对工业化建筑的建筑模数体系。较传统建筑而言,工业化建筑的部件和构配件种类更多,构造更复杂,在设计阶段就应解决构件与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问题。

3.2预制构件标准化

结合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进行预制构件的拆分和优化,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确定预制率和预制构件范围。预制构件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下三点:①预制构件吊点的数量、位置和起吊方式必须合理,确保在制作和吊装阶段能够满足受力要求;②做好预制构件的设计验算;③预制构件上必须预留好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预留孔洞,要求预留位置精确,如果构件性能存在削弱的情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只有保证方案阶段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作到位,才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和多组合。

3.3加强几何组合内在规律研究

就技术发展层面而言,在对设计标准化问题进行改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几何空间内在规律的研究力度,要针对多样化与标准化存在的矛盾,结合国内实情,做好两者对立统一处理。正如上文所述,民众对于建筑物观感与功能开始逐渐趋近于多样化,而建筑工业化发展却以通用化以及标准化为主,是以推动施工机械化以及生产工业化为目标的,与民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并不相符。因此要加大对几何空间组合内在规律探究力度,要通过对通用化、标准化构件与部品的合理运用,对建筑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功能、观感进行保证,例如可按照标准规则,对单元空间组合展开科学设计,以形成多元化建筑效果等。建筑行业不仅要做好几何组合规律分析,同时还要按照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对建筑工业化内涵进行优化,要在满足管理科学化、设计标准化以及制作工厂化和施工装配化前提下,按照党和国家指示,将共享、创新以及绿色理念加入到其中,加大对建筑新材料运用以及再生骨料砼等技术研究力度,并要将物联网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融入到其中,以便借助各项技术对建筑建造过程管理水平进行切实强化,从而实现环境友好型建筑产业发展模式。

结语

发展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实现建筑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而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首要任务。发展设计标准化,应由政府为主导建立工业化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和以标准化审查为核心的设计审查机制。同时,大力推行设计标准化,实现预制构配件和部品的工厂化生产,实现工业化建筑的规模经济效益,为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铺设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鹏鹏,王珺,刘贵文,等.我国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建筑经济,2018(3).

[2]覃秋丽.浅谈建筑工业化中的建筑设计标准化[J].建材与装饰,2017(50).

论文作者:项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_项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