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坝恩村苗语的语言活力调查论文

广南县坝恩村苗语的语言活力调查

陈胜凯1,杨振远2

(1.云南师范大学 汉藏语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在掌握大量真实语言使用数据的情况下分析得知:广南县坝恩村苗语的使用现状处于稳定保存的阶段。然而,年轻一代的语言态度、扶贫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本地苗语活力降低甚至衰微。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有效地巩固苗语的文化地位,并加强相关的宣传,以保持该地苗语的语言活力。

关键词: 广南;苗语;语言活力;解决方案

一、坝恩村概况

坝恩村位于广南县杨柳井乡以东6公里,是一个群山环绕、远离城区的小山村。该寨世居苗族,以苗语为母语,全村总共有22户人家,6岁及其以上人口共134余人。每户人家的住房相隔较远,由此家前往彼家近则几百米,远则相隔半座山头。村中道路不便,为坑洼起伏的泥泞路。附近还杂居有汉、壮等其他民族,苗族的分布点较分散。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的苗族人家居住于半山腰乃至接近山巅的位置,有的散居于山下,还有的苗族被政府集中安置于山脚与汉族杂居。该村中每个苗族都能熟练使用苗语,而且盛行族内婚姻,少有跨族婚姻的现象。

二、坝恩村苗语的语言活力度

我们对坝恩村小组22户总计134人做了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400词测试[1],语言使用场合、语言态度、语言使用对象等项目,并在此过程中结合了观察法、量化统计法等辅助方式。个别人家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加强本次调查的可靠性。调查结果显示,坝恩村苗语语言活力度较高,主要体现为:各年龄段对母语的使用状况良好、母语核心词汇掌握度高。

(一)各年龄段母语使用状况调查

苗语的使用在坝恩村占据着相当强势的地位,据调查数据显示,6~19岁58人,20~39岁28人,40~59岁29人,60岁以上19人,总计134名村民均能熟练地使用苗语作为日常交际的语言。

这说明苗语的使用情况没有出现明显的代际分化,该地苗语的保存情况较好。在实际走访调查过程中的见闻也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例如村民之间打招呼和谈话均首选苗语作为其交际工具。此外,笔者在当地苗族同学的带领下尝试用普通话与村民进行打招呼,很多村民表示不大能听懂,只是用挥手招呼和微笑作为回应。

通过对2017年6月4—5日阿拉善右旗地区大范围持续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本次降水过程是在欧亚中高纬度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下,500 hPa图上短波槽与南支槽合并加强为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②在700 hPa图上有西南涡的形成,孟加拉湾水汽随西南涡的旋转直接输送到阿拉善右旗地区,且风场有辐合、切变,下游有高压阻挡,有利于水汽的聚集;③地面图上,阿拉善右旗地区一直在热低压控制下,且维持时间较长;④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明显,加强了低层辐合抬升及对流上升运动。

(二)核心词汇掌握程度调查

坝恩村世居苗族,地处偏远山区,较少受到外界、外族语言的干扰,使得苗语作为当地村民的第一习得语言。该村的小孩子在上学前一直都居住在村寨内,与外界的沟通少。个别孩子甚至在上学之前都不会使用汉语方言,他们习得的第二语言是通过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普通话。我们在询问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与非本族人交流时,使用什么交际用语,他指出用普通话。我们接着问他是在什么时候学会用汉语方言的,他回答说是上了初中以后。这暗示了苗语作为第一习得语的地位在该村的适龄儿童中仍地位稳固。其次,他们的第二习得语为普通话也间接印证了该村较为封闭的事实。

表1 8名测试者400词测试统计表

自动化电网调度系统对于网络的要求较高,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当前仍然存在对网络安全重视不够的现象,有的仅凭借防火墙来维护网络安全,而没有采用硬件上的隔离,有的甚至于防火墙的安全等级都很低。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够和隔离措施的不到位,使得系统很容易被病毒侵袭和被黑客攻击,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对于电网调度来说无疑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三)村寨或家庭内的首选交际语的调查

从地理位置上看,坝恩村地处深山,从杨柳井乡进村要坐30分钟左右的摩托车,经过一条蜿蜒而陡峭的山路才可到达。一个自然村到相邻的自然村之间也要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空间上的相对偏僻,造成了语言上的隔离,也有利于母语的保留。

表2 不同年龄短语言使用场合调查表

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分析,我们认为坝恩村母语语言活力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此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苗语的通行领域还深入到了附近一些汉族家庭。我们以问路为缘由走入附近汉族人家,通过交谈了解附近的苗族分布状况、附近的汉族与苗族的相处情况、汉族使用苗语的情况。个别汉族也能使用简单的苗语进行交际。

我们在了解本村的民族成分时,曾询问过关于本村民族构成的问题。本村几乎全是由苗族构成,村里年轻人择偶标准是一般从本村或其他苗族村找对象。族内婚姻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该地民族成分单一的现状。社会经济文化的接触才会导致语言的接触,当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的群体或者社会发生接触时,往往会伴随着语言的接触,这表现在词汇的借用、语言系统的感染、甚至语言的替换[3]。但是,坝恩村远离城镇,在民族构成上先天单一,婚姻观念上倡导族内婚姻。这从多个方面截断了当地村民与外界互通的机会,一方面导致村子的发展相对落后,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得天独厚苗语使用环境。

(四)坝恩村苗语的活力评估

为了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坝恩村苗语的活力度,我们将田调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出与母语活力有关的几项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坝恩村小组语言活力评估表

表格显示,坝恩村苗语活力评估的最后得分为80分,活力较高。但遗憾的是,民间文学和民俗在传承上出现了较大的危机。走访本村时,发现全村130余人中,只有不到10人对苗族的历史有少许了解。大部分村民并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但需要直面的另一个事实是,抛开大国体量,我国的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较高;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物流运行能力和效率不平衡;物流供需衔接较弱、基础设施网络配套不够;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物流市场治理体系和能力有待加强;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任务艰巨。

三、坝恩村母语高活力的原因分析

上表信息大致能得出: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受试者,如能确定交际双方都是苗族或者能够使用苗语,则优先使用苗语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苗语的使用对象和民族、亲缘等因素高度重合,表明苗语不单单是该村村民的首选交际用语,更是一种维系民族、亲戚、朋友之间感情的重要纽带。

(一)地处偏僻,民族成分单一

我们根据所划分出的4组年龄段,从每个年龄段中随机选取了5名受试者,总计20位村民,并发放语言使用场合问卷和采访。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村寨、家庭内部进行社交活动时,一致采用苗语作为其首选的交际用语。只有在碰到个别词汇使用母语难以表达时,才会借用该地汉语方言作为其辅助的交际语言。此外,村中大部分人都能使用汉语方言,年龄较大的村民几乎不会普通话。如学校、医院、集市等公共场合,一般优先使用云南方言。除非同时为苗语母语的人,才会改用苗语对话。表2为各年龄段中语言使用场合调查情况:

坝恩村内部苗族高度聚居,民族单一。村民之间出于同族认同感和使用母语的便利心理,会一致采用苗语进行交谈,这导致了苗语在本村表现出极高的活力,也保证了苗语的主导地位。另外,由于本村内部民族成分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和其他民族发生语言接触的机会,降低了苗语受到其他语言影响、感染的可能性,保证了本村苗语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的完整性。

(二)民族认同感

坝恩村民普遍认可自己的苗族身份,这从他们语言态度和对母语的忠诚度中得到印证。我们在进行母语使用态度调查的过程中,曾问及“如果有本族人不会说苗语,你会感觉怎么样?”的问题时,很多受试的苗族村民听后会面露凝重神色,纷纷表示很可惜。可见母语已经与民族情结紧密融合,会不会使用本族语言也成了对苗族身份识别的关键参考项。

本研究所采用的污泥来自某市政污水处理厂。首先将污泥样品进行简单的脱水处理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采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并用标准分样筛在振筛机上筛分至100目(0.15 mm)以下密封保存。

(三)苗语作为第一习得语

为了进一步对该村苗语核心词的使用和传承情况进行了解,我们从四个年龄段中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8个受试者进行了400核心词的测试。具体测试方案为:如果受试者被问及某个概念时能够脱口而出,则判定该词为A类;如果受试者被问及某个概念时经过思考而说出该词,则判定为B类;如果受试者未能及时说出该词但在经过提示后能够说出,判为C类;如果受试者在经提示后仍未能说出该词,判为D类。一般认为,A类词汇加上B类词汇的数量达到360个、320个、280个等三个等级时,可根据分数依次判定其苗语掌握水平为优秀、良好、及格[2]。见表1:

(四)族内婚姻

因为食性口味的不同,全国各地的腊味种类繁多,光是在腊肉这一项上,就分歧很大。川湘风味的腊肉最为常见,多是以桂皮、花椒、辣椒等调料将猪肉腌渍,再经过果木熏染,因此色重味浓,散发出强烈的烟熏味,适合烹炒。金华火腿是江南派的代表,白如脂玉,红若胭脂,肉质紧实如铁,削下几片肉,便是提味的极品。我的故乡皖西的腊味,只用盐浸渍,表皮颜色浅白,切开之后却是红白相间,那颜色和香味历久弥深。

四、坝恩村苗语发展前景的预测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前的稳定并不能证明未来也如此。从当前苗语活力评估的结果看,我们认为坝恩村母语保留和使用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田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可能导致该村苗语使用状况衰退的因素。

根据上表可得:每个受试者的核心词测试结果均为优秀级别,可以推测各个年龄段的母语人均能熟练地使用本族母语,不存在代际差异甚至断裂的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位年龄较小的,而且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受试者也顺利地完成了测试,并达到优秀级别。由此可知他们的母语使用水平并没有受到学校汉语教育下的影响。只是,除了极个别词汇如“水滴”“荞麦”“簸箕”等,因其年龄、生活中接触较少等原因不能很好展现,其他词语均能说出。总之,坝恩村苗语母语,传承程度较好。

(一)青少年的语言态度的改变

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态度会影响乃至决定本族语言的兴衰存亡。我们在做关于语言使用态度的调查时,曾观察到不同年龄段在语言使用态度上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年轻一辈中已入学的孩子开始认识到了普通话等其他通行度更高的语种的重要性。

我们对6~19岁的青少年发放语言使用态度的问卷。结果显示,80%的受试者在被问及“您最想学会哪种语言”时选择了“方言或者普通话”。100%的受试者表示他们担心自己的母语有一天会消失。而有近40%的人认为相对于母语他们更喜欢用普通话。87%的受试者表示在其他民族面前说自己的母语十分自豪。可见,坝恩村6-19岁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母语十分热爱,但他们也感觉到了普通话或汉语方言,在使用过程中更为便捷。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年轻一代对于母语、普通话亦或汉语方言之间的认识开始发生着转变。可以推测等到这代的青少年成家立业时,他们的语言态度将会反应在他们对下一代的语言教育上。

(二)扶贫政策实施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国各级政府也不同程度地加紧了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目前,广南县已经启动了“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政策兜底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脱贫发展战略[4]。针对通路、通水有一定困难的偏远村寨,自2016年始,广南县人民政府陆续投入了近10亿元,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18年计划实施对41个村、26个村、2个村的扶贫搬迁工作[4]。根据我们从广南县人民政府了解到的情况,目前这一政策暂未涉及坝恩村小组。但毫无疑问,坝恩村的区位条件和现实状况与该政策的要求高度符合。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要么坝恩村小组响应和配合政府的政策,实现搬迁脱贫;要么政府为该村修整公路,完善自来水供应系统,打破该村与世隔绝的现状。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该村小组封闭的自然状况都将被打破。而这也许将冲淡本地浓厚的苗语使用氛围,进而影响苗语在本地的优势地位。

(3)废水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后,COD浓度无明显变化趋势;且当次氯酸钠加入量超过10mL/L,次氯酸钙加入量超过1g/L,COD浓度出现增加,原因可能是废水中氯离子增加,干扰了COD浓度的测定,同时也将部分不可溶有机碳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碳;

五、对坝恩村苗语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母语宣传和保护的力度

当前坝恩村的苗语活力属于稳定保存型,在本寨具有十分稳固的地位和强盛的生命力。唯一的变化在于村中年轻一代的语言态度发生了改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苗语的宣传工作来激发年轻一代对其母语的热情。可以通过宣传苗族的历史,介绍苗语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展示苗族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和生活来达到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虽然不能改变普通话或者方言强势地位的事实,但是可以让村中年轻一代形成保护母语的观念和意识,利于苗语的代际传承[5]

(二)母语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结合

我们在走访村寨时发现村中几乎没有掌握苗文的人,很多村民甚至不知道有苗文这种文字。这暴露了该村在日常行政工作时,完全忽略了对本族文化精髓的宣传。因此,在村寨内适当地进行苗文的宣传介绍,并适量地培养出几个会使用苗文的人,将对本地的苗语保护工作起到一个长远的积极意义。此外,应该将“苗语教育”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引入苗族教育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戴庆厦.勐腊县克木语及其使用现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罗骥,余金枝.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调查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广南县人民政府.精准扶贫[EB/OL].[2018-5-12].http://www.yngn.gov.cn/Category_327/Index_1.html.

[5][英]苏·赖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M].陈新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A Survey of the Language Vitality of the Miao Language in Baenvillage of Guangnan County

CHEN Shengkai1, YANG Zhenyuan2
(1.Institute of Chinese and Tibetan Studi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real language dat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Miao language in Baen village of Guangnan County is in a stable period.However,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language attitud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may lead to a decline or even decline in the vitality of the local Miao language.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consolidate the cultural status of Miao language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way, and strengthen relevant publicity so as to maintain the language vitality of Miao language.

Key words: Guangnan; Miao language; language vitality;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 H2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200(2019)04-0059-04

收稿日期: 2018-06-15

作者简介: 陈胜凯,男,浙江温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杨振远,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王光斌)

标签:;  ;  ;  ;  ;  ;  

广南县坝恩村苗语的语言活力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