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统一货币的进展与展望_欧央行论文

欧洲统一货币的进展与展望_欧央行论文

欧洲统一货币的进展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货币论文,前景论文,进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经货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是欧盟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也是当前及今后几年摆在欧盟及其各成员国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欧盟能否如期在1999年1月1日成功实现统一货币对21世纪欧洲一体化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统一货币计划的提出及其实施步骤

(一)统一货币计划的形成。

实施统一货币的计划是于1988年欧共体汉诺威首脑会议正式提出来的。法国是这一设想的积极倡导者。统一货币的计划被提到欧共体议事日程来,正好是在旨在建立统一大市场的《欧洲单一法令》生效一年之后,这决不是偶然的。统一大市场与经货联盟息息相关。欧共体要建成一个真正的没有内部边界的单一市场,实现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就必须有效地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财政及货币政策。可以这样说,没有统一的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统一的大市场。如果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剧烈,统一大市场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贸易和真正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在欧洲单一市场内部,只有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货币联盟,才能够既稳定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又不影响资本的自由流通。同时使欧共体摆脱对美元的严重依赖并能抵制美元危机的不利影响。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1989年4月17日以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为首的由成员国中央银行的12名董事和1名执委会成员及3名专家组成的“经货联盟研究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详细方案。这份“德洛尔报告”经过欧共体首脑会议的多次讨论,最后在1991年12月9-10日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得以正式通过,并写进《马约》中去。

(二)建立经货联盟的目标及步骤。

关于经货联盟的内容、最终目标、实施的步骤以及最后期限,《马约》均作了明确的规定。《马约》接受“德洛尔报告”的建议,决定分三阶段建成经货联盟。

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到1993年12月31日止。这一阶段在经济领域的目标是同建立单一市场相一致的,同时加强成员国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在货币领域,要求所有成员国货币都要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取消外汇管制,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自由提供金融服务;在制定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加强协调。

第二阶段自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虽为过渡阶段,但同时也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为最终建立货币联盟进行准备的关键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第一,在第一阶段加强协调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为下一阶段货币联盟的启动做好准备;第二,成立欧洲货币机构,完成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的筹备工作;第三,各成员国进一步协调其经济和财政政策,积极向以下5项标准靠拢: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3个成绩最佳国家通胀率平均数的1.5个百分点;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不得超过3个利率最低的成员国平均数的2个百分点;政府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个百分点;累积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个百分点;成员国货币必须在欧洲货币汇率机制所规定的正常波幅中保持稳定。

第三阶段即最终阶段,从1997年1月1日、最迟至1999年1月1日起,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实行欧洲单一货币。马斯特里赫特会议还专门做出决定,1996年以前要对各成员国是否达到了第二阶段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查。如果多数国家(7个国家)未能达到标准,第三阶段最迟也要于1999年初开始。届时先由达标国家实行统一货币,未达标国家达到标准后可随时加入。

二、统一货币取得的进展

1993年11月《马约》正式生效,欧洲一体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随着落实《马约》工作的全面开展和统一货币日期的日益临近,欧盟于去年以来加快了建设经货联盟的步伐,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为统一货币基本上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

(一)确定了向统一货币过渡的时间表。

遵照《马约》的规定,经货联盟从1994年1月1日如期进入第二阶段。欧洲货币机构(EMI)也随之正式建立,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并成立了由各国中央银行总裁组成的理事会。欧洲货币机构的建立并投入运转标志着统一货币的技术性筹备工作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但由于九十年代初期西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再加上1992和1993年出现的货币体系危机,因此许多成员国离《马约》要求的趋同标准不是近了,而是远了。各种情况表明,1997年实现统一货币的条件并不成熟。

基于欧盟各国的实际情况,1995年年中欧盟财长理事会决定放弃把1997年作为实现单一货币的期限。一周后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15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经货联盟第三阶段的正式启动时间由1997年1月1日推迟到1999年1月1日。为了消除人们对实施单一货币计划的怀疑情绪,各国领导人还同意在年底以前为未来的货币命名。

同年11月14日,作为欧洲中央银行前身的欧洲货币机构提出了从经货联盟第三阶段启动到有形新货币的投入使用分四步过渡的方案。该机构建议,将1999年-2002年定为各国货币向单一货币转换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大多数个人和大多数企业都仍可以使用各国货币”。但欧洲中央银行及其各国附属机构(如德国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外汇业务不在这种非强制性之列。欧洲货币机构还建议公债债券用统一货币来标价。欧洲货币机构同时还建议在1999年以前进行立法,使新货币的法律地位和将各国货币换成欧洲单一货币的办法确定下来。

1995年12月15日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最后把向单一货币过渡的时间表确定了下来,因而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推动欧洲经货联盟进程的一次关键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欧盟各国领导人重申经货联盟第三阶段将从1999年启动,并进一步确认了向统一货币四步过渡的时间表。这四步是:(1)1998年初检查各成员国达标情况,确定有资格加入货币联盟的国家名单;(2)从1999年1月1日起,锁定各参加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货币联盟正式启动,“各国货币和统一货币将成为从经济角度看是同一货币的不同表现形式”[①a];(3)从2002年1月1日起,欧洲中央银行及其各国附属机构开始发行新货币硬币和钞票,各国原有货币和新货币的兑换工作也随之开始;(4)从2002年7月1日起,各国货币退出流通,统一货币正式成为参加国唯一法定货币。

马德里首脑会议还决定接受德国的建议,将新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这是马德里首脑会议在推动经货联盟建设方面作出的另一个贡献。向统一货币过渡时间表和新货币名称的确定标志着欧洲货币联盟步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二)通过了建立以欧元为中心的新的欧洲货币体系的决定。

为了确保货币联盟在1999年之后能够正常运转,1996年欧盟各国就实现单一货币在法律程序上以及技术上加紧磋商,并相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4月在意大利维罗纳召开的欧盟财长非正式会议上,根据欧盟委员会、欧洲货币机构及法国的建议,通过了建立以欧元为中心的新的欧洲货币体系,即“欧洲货币第二体系”的原则性决定。目的是在未来的参加国和非参加国之间保持稳定的汇率联系,以避免非欧元国货币竞相贬值,损害欧元国经济利益。在新的货币体系内,一旦非欧元国货币受到冲击,欧洲中央银行将自动进行干预,同时,要求非欧元国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趋同政策。9月在都柏林财长非正式会议上通过了这一决定,确定新的汇兑机制将以欧元为基准,非欧元国家货币对欧元的汇率浮动幅度为上下各15%。

(三)就《预算稳定条约》达成了一致意见。

对于欧盟来说,统一货币可能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成为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欧元能否坚挺。换句话说,未来统一货币能否保持稳定是决定货币联盟成功与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德国对此非常重视并要求新货币至少应和马克一样坚挺。为此,德财长魏格尔首先提出了由首批实行单一货币的国家签订一项“稳定条约”的建议,要求欧元国作出承诺,在1999年实行单一货币后继续执行严厉的经济政策,保证财政政策的平衡,并制定在财政赤字增大时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否则将受到制裁。具体来讲,在1999年后,凡放松财政控制、公共赤字再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国家,如不能按期纠偏,则应向欧洲中央银行交纳一定数额的无息储金。如在一定期限之后仍不能重新达标,这笔储金便转成罚款。但经济衰退、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除外。

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同意作为防止财政政策松懈的威慑因素,实行处罚原则是必要的。但在何种经济条件下成员国可以免受惩罚这一问题上,意见难以统一。几次欧盟财长会议对“特殊情况”的界定都没有达成妥协。1996年12月13日在都柏林首脑会议的第一天,15国领导人终于就“稳定条约”达成协议,并接受法国的意见,将“稳定条约”定名为“稳定和增长条约”。“稳定和增长条约”接受了德国提出的处罚标准,但对可以免除处罚的“特殊情况”的界定,德国作了让步。根据协议,除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发生战争等特殊情况外,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一年下跌的程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处罚将自动放弃。此外德国同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了0.75%到2.0%的衰退,它就可以申请豁免,并由参加国财政部长作出决定。对于那些经济负增长少于0.75%的过度赤字成员国将施以自动的惩罚。关于罚款数额,条约规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2%至0.5%之间,具体数目由欧洲中央银行、欧洲财长会议和被罚成员国三方协商决定。“稳定和增长条约”的通过意味着欧盟走向单一货币的所有技术障碍已经排除。“稳定条约”通过后,德国财政部长魏格尔表示满意,认为有了这个协议,欧元将是坚挺可靠的。科尔总理认为,“欧元将带有德国的印记。它所依赖的是证明德国马克稳定的那些原则。”[①b]在他看来,在“稳定条约”问题上达成的一致使人们朝欧元迈出的一步变得不可逆转了。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一项宏伟的货币方案已经成形。”[②b]

三、欧盟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搭上货币联盟“头班车”

在欧洲统一货币在法律程序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欧盟各成员国也在采取积极措施,为本国能够成为第一批货币联盟成员国而努力。

(一)绝大多数成员国领导人抱有坚定的实现货币联盟的政治决心。

除英国和丹麦等少数国家目前仍对货币联盟持犹豫态度以外,大多数国家都把实现统一货币作为本国的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赋予最大优先权。德、法、意等国态度尤为积极。1996年9月初,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时与科尔总理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和实现《马约》标准,双双一起按时加入货币联盟。同年11月2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欧洲银行大会上,德国总理科尔表示,欧洲经货联盟是欧洲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对欧洲前途命运攸关,必须得到实现。所有《马约》标准都必须不折不扣地、长期地得到遵守,德国将努力达标。针对德国国内强烈的民族情绪,科尔又于1996年12月31日在德国《商报》撰文指出,统一货币将不仅会给欧洲的联合注入新的推动力,同时也将为欧洲的投资环境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针对欧洲日益严重的失业情况,他强调只有实现经济货币联盟之后,拥有3.7亿人口的欧洲内部市场才能对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

对于达标困难较大的南欧国家,能否成为货币联盟创始国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其民族荣辱的政治问题。作为共同市场创始国6国之一的意大利,对此反应尤为强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力争在1999年如愿以偿。意总理普罗迪是一位坚定的欧洲派,在回答意为什么要致力于欧洲经货联盟之中时,他指出,“他们正处在彻底变革之中。这种变革只有在联合起来的欧洲才能完成。从国际范围来说我们的幅员小,如果我们不依靠一个有实力的经济地区,那么我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就有重新丢失的可能。”[①c]

(二)各国纷纷紧缩财政,力争在1997年达到《马约》标准。

今年是欧盟实现统一货币的关键之年。根据“统一货币时间表”,欧盟理事会将于1998年5月,以各成员国1997年的达标情况来决定哪些国家有资格进入货币联盟。为实现按期达标的目的,欧盟各国在制定1997年财政预算时,普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压缩财政赤字。在许多国家预算问题成了政坛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法国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赤字,1996年国债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6.1%,已经达标,但财政赤字为4.2%,超过《马约》规定1.2个百分点。早在制定1996年财政预算时,法国政府就开始实行紧缩政策,大幅度地削减社会保障方面的费用,引起全国性的大罢工,损失严重。但为了实现1997年达标的目的,法国政府仍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并制定了一个削减开支600亿法郎的预算计划。同时,法国还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如从法国电信公司提取375亿法郎(相当于法国内生产总值的0.5%)给国家,再由国家支付这个将要私营化的集团公司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一向被认为“达标模范”的德国,由于目前面临的财政困难,要取得入盟资格也还需要做一番努力。1996年德财政赤字为4%,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8%。两项都超过了《马约》的标准,但都不算高。根据1996年9月13日议会通过的一项政府紧缩财政计划,德国将在1997年削减财政预算700亿马克,约合470亿美元。德政府还制定了其它一些紧缩措施,如延长退休年龄;减少病假工资,从目前的100%削减到平均工资的80%;放宽对小公司解雇工人的限制;削减失业救济金和用于创造就业机会的资金。尽管德国六家著名的经济研究所预测1997年德国联邦财政赤字将超过马约规定的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3%的标准,但德财政部长魏格尔不同意这一分析,保证按照预算计划,将公共赤字降到565亿马克(相当于370亿美元)。德国的大银行已开始积极为欧元的如期发行作“倒计时”式的准备。为了适应统一货币后的需要,德国一家最大的银行正在投入3亿马克(相当于2亿美元)来训练职员、分析市场,为顾客咨询,并作其它技术方面的准备。

荷、比、卢三国中,卢各方面已完全达标。荷和比的问题主要是国债较高,其它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标准。荷兰1996年国债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8.7%。比利时的国债高达130.6%,是欧盟15国中最高的,超过《马约》标准一倍以上。为此,比利时政府决定出售部分国家资产,包括国库中的黄金(1996年比通过出售黄金挣得810亿比利时法郎,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争取使其国债能保持大幅度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决心把财政赤字进一步压低到2.8%,以表明其把国债降下来的决心。

西班牙目前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4%,政府准备在1997年的预算中至少削减63亿美无的支出以达到趋同标准。意大利1995年的财政赤字高达7.1%,1996年仍为6.6%,为争取第一批加入货币联盟,意政府曾提出延缓达标的时间,但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于是政府再次加大削减公共开支的幅度,并设立了“欧洲税”(相当于意国内生产总值的0.5%)以抵消赤字。1996年11月里拉成功地重返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是意朝着货币联盟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希腊是欧盟中离《马约》标准差距最大的国家。希总理西米蒂斯上台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不再充当“欧盟的尾巴”,并以加入统一的货币体系为契机在21世纪取得“同等成员国”的地位。1996年11月希财政及经济部长帕潘托尼欧提出了希15年以来最严厉的财政预算草案。决定通过对资本收入和大型房地产提高征税、取消200多项税收优惠条款以及实行严格限制支出的政策,把财政赤字由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降至6.2%,通货膨胀率由目前接近8%降至4.5%。由于这些数字还远远达不到《马约》的标准,因此希总理表示希将在“2000年或2001年第二个加入的浪潮”中加入货币联盟。虽然紧缩政策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希腊的农民用拖拉机封锁主要道路长达4周,退休人员上街示威抗议,但希政府没有屈服和让步。经过五天的激烈辩论,希议会通过了1997年财政预算方案。1997年希腊政府还将通过一项保障今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

四、欧盟实现统一货币的前景

欧洲统一货币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其前景如何引起了举世关注。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欧盟实现统一货币计划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一)基本遵守标准如期实现。作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最大。理由是:第一,《马约》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马约》在提出成员国加入货币联盟的5项“趋同标准”的同时,还在第104C条款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某项指标是在朝着这些标准不断靠拢的话,也应允其加入。根据这一规定,某个国家即使不能够全部满足上述5项标准,但仍可在不大幅降低指标的情况下实现入盟的愿望。第二,只要德、法能够达到要求,统一货币计划如期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若不发生意外,德、法基本达标的问题不大。此外,尽管在法德有不少人对统一货币持怀疑态度,但两国均不存在公民投票的问题。最新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如果就统一货币问题举行全民公决,72%的德国人会投反对票。但该项民意调查同时也表明,多数德国人的心态是:尽管对统一货币的好处不完全相信,但确信它一定会实现。第三,作为欧盟“发动机”的法、德虽然在统一货币之后如何实施稳定条约等方面(如法国要求新的欧洲中央银行设立一个政治委员会,影响货币的决策)仍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如期实现统一货币的问题上没有利益分歧,这既是货币联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保证货币联盟如期建立的重要条件。

(二)严守标准推迟实现。这种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够完全排除。如果法德两国或有一方不能达标,货币联盟计划就有可能被推迟实现。按照《马约》,1999年只要有一个国家达标,货币联盟就可以启动,但实际上,如果达标国家太少,特别是法、德中有一方“缺席”,实行单一货币的时间就可能会后移。

(三)放宽指标如期实现。这种可能性很小。任何超过“灵活”解释《马约》趋同标准范围以外的降低标准的想法都将会遭到德国的强烈反对,并有可能导致货币联盟计划搁浅。正因为如此,迄今没有一个成员国敢于公开提此要求。

由于到1999年不可能所有成员国同时达标,因此“分批加入”将不可避免。德、法、荷、比、卢、爱、芬、奥8国最有可能第一批加入货币联盟。意、西、葡、希4国则由于距《马约》标准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所以首批进入货币联盟的可能性不大。英国和丹麦由于在签署《马约》时,争取到了“例外权”,因而届时是否愿意放弃本国货币,使用欧元,现在还难以确定。目前英国官方公开的立场是“等着瞧”(用梅杰的话,英国是否加入要等到有关货币联盟的谈判结束之后才能够确定),但鉴于英国内尤其是保守党内反对统一货币的势力十分强大(反对派担心英一旦参加单一货币将丧失对经济的控制权),如保守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胜,英国参加货币联盟的可能性很小,或者说,几乎没有。但目前梅杰不会宣布这一决定,一方面,英国不愿意使自己失去在经货联盟问题上谈判的机会,另一方面,梅杰也担心现在就排除英参加货币联盟的可能性将可能导致亲欧的财政大臣克拉克一气之下拂袖而去。工党虽总体上对欧比保守党积极,但有迹象表明在经货联盟问题上,其态度正在向怀疑派方向转变。布莱尔于1996年11月16日访法时指出,尽管英国首批加入货币联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包括劳动力市场在内的一些政策的统一将会使英国加入货币联盟的日期后移。此外,在英国,无论那个政党上台,在统一货币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上,都将会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工党已于1996年底表示如大选获胜上台,将会就英国是否加入货币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保守党在此之前也已宣布要进行全民投票。

瑞典的情况与英国有些相似。欧洲怀疑派势力仅次于英国(最新民意测验表明,60%以上的瑞典人反对欧洲单一货币),因此尽管其与《马约》标准差距不大,但政府已宣布届时将就瑞是否加入货币联盟进行全民投票。怀疑和反对派将很可能在投票中占据上风。1996年11月4日,由8名瑞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独立研究小组在一份长达450页的研究报告中公开建议,瑞典不应于1999年第一批加入货币联盟。报告认为,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尽管对计划的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存在怀疑,对于瑞典来讲,早加入利要大于弊,因为留在货币联盟外面,瑞典有可能失去其在欧盟中的影响。但报告同时强调经济方面的考虑比政治方面的考虑更为重要。由于瑞典空前的高失业率以及连年的财政预算赤字,1999年加入货币联盟对于瑞典经济“冒险太大”。该研究小组组长认为,由于瑞典的失业率超过了全部劳动力的12%,因此瑞典政府需保持其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自由,以控制失业人口的继续上升。在他看来,瑞典应其失业人数减掉一半之后再加入货币联盟。

尽管欧洲按期统一货币的前景已比较明朗,但德法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货币机构之间的不信任情绪仍给统一货币计划的顺利实施投下了一道阴影。欧洲舆论认为虽然法德双方领导人见面次数很多,但在统一货币问题上的不信任并未消除。希拉克主张欧盟政治家们应对1999年后哪个国家该受惩罚享有决定权。并建议成立一个由各欧元成员国部长组成的“稳定委员会”,来与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相抗衡。科尔则怀疑法国提出的“政治”判断将会引起欧元的疲软,坚持欧洲中央银行必须保持独立地位。此外,尽管法德两国领导人在都柏林会议上宣布实现欧洲统一货币已“不可逆转”,但关于哪些国家有资格参加“统一货币俱乐部”及由谁来管理该俱乐部的争论远未结束。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货币机构之间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成员国“达标”前景的预测,欧洲货币机构认为绝大多数成员国不能够按期达到《马约》的标准,欧盟委员会却不以为然。根据欧盟委员会1996年11月6日发表的报告,只有3个国家于1997年不能够将其财政赤字降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其次,欧洲货币机构对于法、意等国通过一次性手段来削减其预算赤字的做法也提出了异议。欧盟委员会却认为法、意所为是“合法的”。

由于法德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货币机构之间存在以上分歧,因此,不排除在1998年初确定首批货币联盟成员国名单等问题上出现波折的可能性。

注释:

①a英《金融时报》1995年11月15日。

①b引自法新社1996年12月14日法文电。

②b同上。

①c引自德国《商报》1996年12月9日。

标签:;  ;  ;  ;  ;  ;  ;  ;  ;  ;  ;  

欧洲统一货币的进展与展望_欧央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