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李小梅,王玉芬,刘红,李萌

长治市城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李小梅,王玉芬,刘红,李萌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 046000

【摘 要】目的 通过对长治市城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为制定区域性脑卒中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长治市城区年龄≥40岁常住居民3177例,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及特点。结果 脑卒中患病率为13.3%,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49.2%、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44.7%、高脂血症43.2%、肥胖36.6%、吸烟31.5%;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胺酸患病率较高,吸烟、脑卒中家族史、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患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比较,男性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吸烟、过量饮酒、超重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四位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长治市城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发病率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对于不同人群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卒中;患病率;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R0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4-03

脑血管疾病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疾病,它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80%的脑卒中存在于发展中国家[1]。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特点,使得我国成为脑卒中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报道,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排名中占前3位[3]。脑卒中的预防关键在于对危险因素早识别、早干预,有效防治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病率。介于此,我们在2014年~2015年对长治市城区年龄≥40岁人群进行卒中风险筛查评估,包括问卷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测,旨在了解长治市城区年龄≥40岁居民的脑中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特征,为长治市城区脑卒中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治市城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居住≥1年)为筛查对象,2014年5月至8月集中入社区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检(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胺酸)。两个社区共应查人数3215人,实查人数3177人,有效应答率为:98.8%。其中男性1618例,女性1559例,男女比例为:1.04:1。

1.2 相关定义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高血压的诊断参照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糖尿病诊断参照 1999 年 WHO 推荐标准;高脂血症的诊断参照 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肥胖标准:以BMI≥28.0 kg/m2 为肥胖;心脏病应由县(区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者;脑卒中家族史(近三代家族中有患脑卒中者)由患者提供,经区(县)级以上医院明确诊断者;每日吸烟1支,连续1年以上,视为吸烟;体力活动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 min、持续时间超过1年,未达到上述标准者视为缺乏体力活动;过量饮酒:在过去30d内,1d饮酒总量>5个标准单位(女性为4个标准单位),1个标准单位等于饮用酒的酒精量为25g);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高Hcy):>15mmol/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两组之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脑卒中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筛查共筛查居民3177例,其中男性1618例,占50.93%,平均年龄59.44±11.59岁,女性1559例,占49.07%,平均年龄60.75±10.75岁,男/女比例为:1.04:1。根据受试者年龄分为中年组(40~59)和老年组(60~),其中男性中年组岁849例,平均年龄50.14±5.51,老年组769例,平均年龄69.70±6.96;女性中年组715例,平均年龄50.98±5.31,老年组844例,平均年龄69.04±6.31。本次调查居民中,职员所占比例最高,占36.9%,其次为工人,占33.2%。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文化水平所占比例最高,占32.4%,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32.2%。

2.2 脑卒中患病率及各危险因素患病率:本次被调查者中患有脑卒中居民为423人,患病率为:13.3%,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高Hcy、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卒中史、心脏病、过量饮酒、房颤、TIA史。(表1)

表1 脑卒中患病率及各危险因素患病率

危险因素例数患病率(%)

脑卒中42313.3

吸烟100231.5

高血压156249.2

高脂血症137443.2

糖尿病92029.0

心脏病2899.1

高Hcy141944.7

房颤2196.9

卒中史53816.9

肥胖116436.6

过量饮酒2427.6

缺乏运动90428.5

TIA史1484.7

2.2 不同年龄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看出老年人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中年人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缺乏体力活动。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中年组高,吸烟、脑卒中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患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危险因素患病率

中年组老年组卡方值P值

例数15641613

脑卒中(例数,%)99(6.3%)324(20.1%)1.302P=0.000

吸烟(例数,%)589(37.7%)412(25.5%)51.621P=0.000

血压异常(例数,%)606(38.7%)956(59.3%)1.338P=0.000

卒中史(例数,%)381(24.4%)157(9.7%)1.208P=0.000

血糖异常(例数,%)460(29.4%)665(41.2%)48.471P=0.000

心脏病(例数,%)97(6.2%)192(11.9%)31.213P=0.000

高Hcy(例数,%)557(35.6%)862(53.4%)39.277P=0.000

房颤(例数,%)80(5.1%)139(8.6%)15.177P=0.000

高脂血症(例数,%)665(42.5%)709(44%)0.667P=0.217

超重(例数,%)636(40.7%)528(32.7%)21.515P=0.000

过量饮酒(例数,%)169(10.8%)73(4.5%)44.501P=0.000

缺乏运动(例数,%)569(36.4%)335(20.8%)95.073P=0.000

TIA史(例数,%)47(3.0)101(6.3%)18.960P=0.000

2.3 不同性别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男性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女性比较,男性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过量饮酒、超重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性别组危险因素患病率

男性女性卡方值P值

例数16181559

脑卒中(例数,%)242(15%)181(11.6%)7.705P=0.003

吸烟(例数,%)81950.6%)182(11.7%)5.580P=0.000

高血压(例数,%)824(50.9%)738(47.3%)4.092P=0.023

高脂血症(例数,%)682(42.2%)692(44.4%)1.618P=0.203

糖尿病(例数,%)58936.4%)536(34.4)1.419P=0.124

心脏病(例数,%)150(9.3%)139(8.9%)0.121P=0.388

高Hcy(例数,%)78848.7%)631(40.5%)21.746P=0.000

房颤(例数,%)111(6.9%)108(6.9%)0.006P=0.498

卒中史(例数,%)322(19.9%)216(13.9%20.633P=0.000

肥胖(例数,%)562(34.7%)602(38.6%5.150P=0.023

过量饮酒(例数,%)231(14.3%)11(0.7%)2.078P=0.000

缺乏运动(例数,%)538(43.6%)366(37.2%37.261P=0.000

TIA史(例数,%)70(4.3%)78(5.0%)0.819P=0.206

2.4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按照调查表设计的内容,对脑卒中有可能的危险因素和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与年龄、吸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肥胖、缺乏运动、大量饮酒、TIA史、卒中史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4)

表4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

相关因素例数卒中无卒中患病率卡方P值

年龄130.204P=0.000

<60岁15649914656.33%

>60岁1613324128920.09%

吸烟45.005P=0.000

有165819380811.64%

无1519230194515.14%

高血压122.670P=0.000

有1562314124820.10%

无161510915066.75%

高血脂52.702P=0.000

有1361250111118.37%

无181617316439.53%

糖尿病129.496P=0.000

有112525487122.58%

无205216918838.24%

心脏病2.395P=0.122

有2894724216.26%

无2888376251213.03%

高Hcy106.21P=0.000

有1410287113225.35%

无1757136162212.92%

房颤5.958P=0.015

有2194117818.72%

无2958382257612.91%

卒中史10.827P=0.001

有538484908.92%

无2639375226414.21%

超重7.954P=0.005

有116418198315.55%

无2013242177112.02%

过量饮酒2.217P=0.079

有2362421210.17%

无2935399253613.59%

缺乏运动5.022P=0.025

有90410180311.17%

无2237322191514.39%

TIA史15.318P=0.000

有1483611224.32%

无3029387264212.77%

2.5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所有危险因素进行量化,以脑卒中为因变量(是=1 否=0),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心房颤动、肥胖、缺乏体力运动、性别、年龄作为自变量,作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超重、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缺乏运动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表5)

表5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OR值95%CIP值

年龄2.6932.0633.5150.000

性别0.8350.6531.0660.148

吸烟2.0011.5672.5570.000

缺乏运动0.4140.2980.5770.000

高脂血症2.1181.6402.7280.000

卒中史0.8450.5941.2290.395

房颤1.1690.8011.7040.418

高血压2.2721.6743.0850.000

糖尿病1.6581.3022.1120.000

高Hcy1.4431.1171.8650.000

超重1.7161.3112.2460.000

TIA史1.6581.3022.1120.085

3.讨论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通过对长治市年龄>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治市城区年龄>40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13.3%,远高于北京市5.55%[4]。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超重、吸烟最为主要,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6]。下面将脑卒中与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如下:

3.1 脑卒中与年龄、性别

在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中,年龄是不可控因素,但也是很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芬兰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7]显示:20-24年龄段的人中卒中发病率为0.024‰;30-34岁年龄段人群为0.049‰;而45-49岁人群中发病率达到了0.32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且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年龄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关于性别,多项研究显示,男性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8],本次研究亦显示,男性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次研究部分女性处于绝经前期,体内雌激素对高血压、肥胖等卒中危险因素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有关。

3.2 脑卒中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

目前高血压、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三者均会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2002年Lancet杂志[9]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龄组,血压水平越高,卒中发病的危险性越大。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导致血液粘滞度,而引起脑卒中。此外,长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卒中的发生[10]。本研究中高血压发病率为49.2%,在卒中诸多危险因素中发病率最高,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43.2%、29.0%,与以往结果相似[11]。此次研究高血压和糖尿病均表现为老年组发病高于中年组,考虑可能与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同时近年来,老龄人口基数大,也使得老年人总体患病率增高。同时,这两种危险因素均显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5,8]。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绝经前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第二,男性的工作、生活压力均大于女性;第三,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多于女性,且不注意自身健康,这均是促使男性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此外,此次研究显示高脂血症呈现为性别、年龄间均无差异,与Bhattacharjee等[12]研究结果相似。但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均是是脑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本地区居民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稳定,对于降低未来脑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3.3 脑卒中与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超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增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Ju-Hun等研究己经证实长期吸烟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13]。本研究中吸烟者约为31.5%,且中年组比例多于老年组,男性多于女性,可能是由于中年男性肩负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生活方式不合理,忽视自身健康,处理社会关系需要,故吸烟较多[8]。同时本次人群中超重人群占36.6%,这与本地区居民静坐式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密不可分。本次研究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亦提示吸烟、缺乏运动、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人们广泛认为少量饮酒对卒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而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高血压、高凝血、脑血流量减少,而引起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并未发现大量饮酒与卒中的相关关系,可能原因与本此研究饮酒情况主要是依靠询问病史,主观性较大,亦可能与人们在体检前控制酒精摄入量有关。

3.4 脑卒中和卒中家族史

卒中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5.38倍[14]。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家族史患病率为19.9%。且中年组高于老年组,原因可能与过去医疗水平低下,病人的就医情况及脑卒中的确诊率低有关。本次仅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卒中史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卒中患者为老年人,其家族卒中史多不确切,使得二者相关性减低。

3.6 脑卒中与心脏病

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瓣膜病等心脏病都被证实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有研究认为房颤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5],且男女差异不大,这与我们此次研究一致[5,12]。本次研究中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的患病率较低(9.1%),且缺乏相关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仅依赖病史采集,结果略有偏差,以后可增加心脏病相关辅助检查,并增加采集样本量而避免。

3.7 脑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近些年的研究认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与脑卒中密切相关[16,17],,本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发病率较高,约为44.7%,较美国高[18],这与美国实施叶酸食品强化有关。其中男性、老年为高发人群,提示可能与缺乏健康意识,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为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卒中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发病率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对于不同人群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对于老年人,年龄是重要的不可控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尤其应进行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平稳。中年人,特别是男性,应鼓励戒烟、减少酒精摄入,戒除不良嗜好,同时应适量运动,改变长期静坐式的生活、工作方式。长治市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除年龄是不可控危险因素外,其余危险因素均可防可控,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未来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Hosseini AA,Sobhani-Rad D,Ghandehari K,et 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patterns of stroke in Iran —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BMC Neurol,2010,10:72.

[2] 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stroke in China: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3] Jones SP,Jenkinson AJ,Leathley MJ,et al.Strok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J].Age Ageing,2010,39(1):11-22.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 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0,10-16.

[5]Martinez-Sanchez P,Fuentes B,FernandezDominguez J,Ortega-Casarrubios ML,Aguilar-Amar MJ,Abenza-Abildua MJ,et al.Young women have poorer outcomes than men after stroke.Cerebrovasc Dis,2011;31(5):455-63.

[6]李兆妍,张晓曼,许予明等.郑州市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07:1251-1253.

[7]Putaala J,Metso AJ,Metso TM,et al.Analysis of 1008 consecutive patients aged 15 to 49 with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the Helsinki young strokeregistry.Stroke,2009;40:1195–203.

[8] Talebi M,Ghertasi M,Taheraghdam A,et al.A 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s and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in female and male genders in North-West Iran:A cross-sectional study.Iran.J Neurol,2014;13(4):215-219.

[9]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Lancet,2002,360(9349):1903一1913.

[10]Lai YJ,Chen HC,Chou P.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on Stroke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Shih-Pai Study,Taiwan. PLoS One.2015 Aug 31;10(8):e0136634.

[11]O'Donnell M,Xavier D,Diener C,et al.Rationale and design of INTERSTROKE:a global 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stroke.Neuroepidemiology. 2010;35(1):36-44.

[12]Bhattacharjee M,Ahmed S,Rahman KM,et al.Sex differentiation and risk factor evaluation in stroke patients.Mymensingh Med J 2011;20(3):371-376.

[13]Lee JH,Lee JY,Ahn SH,Smoking is Not a Good Prognostic Factor following First-Ev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15 May;17(2):177-191.

[14] Lindgren A.Stroke genetics:a review and update.J.Stroke,2015 Aug;17(2):138-143.

[15]Sanna T,Diener HC,Passman RS,et al.Cryptogenic stroke and underlying atrial fi 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14;370:2478–2486.

[16] Zhong C,Lv L,Liu C,et a1.High homocysteine and blood pressure related to poor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a stroke in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4,9(9):e107498.

[17] He Y,Li Y,Chen Y,et a1.Homocysteine level and risk of different stroke types: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14,24(11):1158—1165.

[18] Quinlivan EP,Gregory JF 3rd.Effect of food fortification on folicacid intake in the United States[J].Am J Clin Nutr,2003,77(1):221-225.

论文作者:李小梅,王玉芬,刘红,李萌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长治市城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李小梅,王玉芬,刘红,李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