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东荆河河道采砂现状与管理措施论文_李明新

探讨东荆河河道采砂现状与管理措施论文_李明新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 湖北省潜江市 433199

摘要:东荆河河道、河滩沉积了大量砂土资源。河砂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堤防与河岸,同时也是日常用途比较广泛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由于流域沿线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土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河砂需求量不断增加,河砂资源无序开采情况日益严重,不仅造成了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目前“1号”文件提出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因此,依法强化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水土资源保护,维护河道行洪安全,确保采砂管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河道;采砂;健康有序;管理

一、东荆河概况

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地,西接汉江龙头拐,东面于汉南区三合垸与洪湖市新滩口之间汇入长江,流经潜江市、监利县、仙桃市、洪湖市及武汉市的汉南区,河道全长173km。东荆河是汉江下游唯一的自然分流河道,约分泄汉江下游1/4的洪水,可以大大缓解汉江下游两岸地区尤其是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东荆河右岸堤防分别与相应的长江中游干堤、汉江下游干堤组成汉南、四湖两大区域的防洪屏障。

东荆河流经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区域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高东南低。历经60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今日“一河两堤”的格局。从龙头拐至老新口大致呈南北向,从老新口至三河垸主要呈东西向。

东荆河自龙头拐至中革岭为上游,河长117km,河床宽一般300-500m,最宽达1500m;中革岭以下为下游,河长56km,河床宽一般3500-4000m。东荆河属冲积平原河道,河底及其以下沉积很厚的第四系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淤泥质土、粉砂及砂砾石层。这些疏松沉积物分布于从龙头拐至中革岭河段的一级阶地和漫滩、心滩,有砂土、粉细砂露出表面,中革岭以下进入湖区,表层多为粘壤土、淤泥质粘土,下卧粉细砂及砂砾石层。

面对贮量如此丰富的砂土资源,如何避免砂土的乱采乱挖,严厉打击铁砂盗采,切实保护水资源环境,促进水利经济增长,需要我们进一步摸清当前的采砂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河道采砂管理。

二、采砂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对砂土资源的需要大幅度增长。而且在2009年前后,钢铁市场走强,铁砂原料随之走高。为维护河道安全,保护水土资源,河道管理水政部门配合地方政府对各类采砂船进行了强力打击。东荆河河道内分布大大小小的采砂场,其中大部分均获得河道管理部门许可,但这些采砂主普遍存在未按合同要求进行采砂运作,有的超限开采、有的不按指定采砂线路行驶,还有个别地区存在违法盗采的现象,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对岸坡稳定、堤防基础设施、水土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导致国有砂土资源流失。

现状一:河道行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部分采砂场主不按照河道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有的超限开挖;有的在河道内形成了大量的暗流区;有的采区甚至形成了河心岛现象;个别挖砂人员甚至在明确标示有险工险段的堤防附近盗采;特别是盗采铁砂的船支是直接破坏河岸,给河道行洪安全带来了威胁。

现状二:堤防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部分采砂场主采用超重车辆进行砂土转运;或未按指定的取土路线进行行驶或在未按晴通雨阻的限行管理进行采砂作业,导致堤身码口、堤面出现大量车槽,对东荆河堤防稳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现状三:居民用水安全受到威胁。东荆河是沿线潜江、仙桃、监利、洪湖等市县居民的取水源。而河道砂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砂土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超限开采均对原生态沉积的土体进行扰动破坏,一方面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采,另一方面扰动也导致沉积的污染物破坏水体、水质,严重影响到沿线群众的用水安全。

现状四:国有砂土资源大量流失。由于采砂业主超范围、超深度开采,部分业主不按时续签管理合同,无序盗采,且没有严格按照标准交纳管理费用,致使大量国家砂土资源流失,也导致了水利经济创收的严重滑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采砂现状思考

1、法制观念淡薄。存在着管理部门法制宣传强度不够,与沿线乡镇、村政府部门联系不紧密,使各项法规无法深入人心;流域沿线群众对各项水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

2、经济利益驱动。钢材、砂石市场的火爆,刺激了人对利益的一味追求。面对高额的利润,砂土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类盗采滥采现象屡禁不止。

3、实时管理困难。由于河道管理部门专职执法人员数量上的局限性也导致了采砂管理执法上的困难,部分盗采人员游击战术熟练;而且河道管理部门的性质决定了在执法上的权限,无法对违法采砂现象进行及时有力打击。

四、采砂管理措施

2009年11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3号《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河道采砂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方向,也让东荆河流域采砂管理走向了健康、有序的管理模式。

1、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要坚持舆论先行,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送法下乡在流域沿线乡镇村组张贴标语、分发宣传单等形式,结合诸如水日、水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将各类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全民水法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此营造良好的采砂秩序,依法采砂的良好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执法专班。为了顺应当前的采砂管理形势,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砂管基地正式挂牌,自此,汉江、东荆河流域有了专职的执法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了砂石资源管理。各河道管理部门也分别成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采砂管理安全领导小组。形成了地方政府部门监察执法,河道管理部门巡查监管,通力协作对东荆河砂土开采市场进行全面集中整治。

3、紧密联系地方,层层责任到人。除了在法制宣传要与地方乡镇村组互相配合外,在执法管理上更要积极依托地方,以流域沿线乡镇为片,沿线村组为点,一镇对一片,一村对一点,在谁的责任断面是由谁负责,层层负责到人,并将全年的采砂管理纳入各责任领导的年终绩效考核。同时依托地方群众,积极接受群众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通报。

4、一小时应急响应,24小时快速解决。在责任到片点的基础上,要做到对采砂事件一小时应急响应,收到事件后,一小时内各级责任人、执法人员必须到场;对备案的采砂事件必须在24小时内出具处理措施。

5、合理规划砂场,备案科学有据。对已获得采砂许可的砂场要进行专门备案。同时河道管理部门应组织勘测人员对河道内所有砂土场进行全面普查勘测,确定哪些地段可以开采、可采范围、可采深度、最高可采年限等,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采砂管理部门备案。对正在开采的砂土场也要定期进行勘测,看是否存在超限开采的现象。

6、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在有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一步发挥砂土场的最大效益。将各可采区科学分片分段,规定开采方式、可采范围面向社会招标,拍卖开采权,充分发挥砂土资源效益,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经济创收能力,将采砂管理纳入可控范围。

7、加大巡查力度,采砂管理常态化。要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办法为准绳,加强水政执法专项整治活动的同时,更要依托各堤防管理段这些基层部门,加强日常巡查监督,使采砂管理常态化。

8、加强堤防维护,严格限行管理。采砂经营必然会影响到河道堤防建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堤防管理部门要加强堤防日常维护,积极申请资金实行堤面逐年硬化;另一方面要为采砂业主严格划定采砂行驶路线,严格实行“晴通雨阻”的管理制度。在砂场运营前,对每一中标的业主实行保证金制度。对在采砂运营中存在破坏堤防设施的要从重处罚,严重的取消采砂许可资格。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如何在发挥水利经济效益与保护水土资源,使采砂管理健康有序发展这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需要河道管理部门在以后的管理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思考。只有坚持积极完善制定采砂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日常管理,才能确保河道采砂管理健康有序、有效力、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李明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探讨东荆河河道采砂现状与管理措施论文_李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