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全面优化的探讨_数学论文

整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论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有识之士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从基层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教的研究,忽略学生学的优化;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忽视整体系统的优化等偏向。这些偏向影响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偏向,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最根本的是要从优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入手,建立省时高效的整体系统。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的过程。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序列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此三者构成教学过程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我们要加强以上三个变量的优化研究,以完成“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一、优化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以其德识才学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优化。

——优化理论结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从教师教学实践来看,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送给学生适量的负担,刺激其心理矛盾,以打破旧平衡,这便需要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情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这需要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托。同时,教育观和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师必须能及时为我所用,否则,将落后于形势。教师必须自动地构建一个与优化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整体性的理论结构,以保证教学实践活动的左右逢源。

——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从小学数学来看,教师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着重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掌握知识网络,处理好纵横关系。要对小学数学教材从整体到局部按不同角度分类,形成知识体系。如小学数学按知识的性质可分为“概念、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量和计量”等六部分。而每类知识又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概念中数的概念又按“整数——小数——分数”的顺序纵向呈现出来。对此,教师要将知识理成线,连成片,从纵向找出知识的生长点,从横向找出知识的连结点。其二是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处理好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这主要是指要搞好小学段各年级之间以及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其着眼点放在知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关系的处理上。即既要达到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又要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引子,这是优化知识结构的关键所在。总之,优化知识结构,就是要把握教材的纵横知识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结构图,处理好知识之间的衔接。

——优化心理结构。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结构将有利于教师充分运用教材、教具及教学规律诱发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一般说来,教师良好的心理结构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要素。

健全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有效工作的重要工具。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健全的个性品质一般表现为沟通感情,全身心爱学生的高尚情感;自制果断,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迅速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力;多向高效的注意力;精练准确形象的表达力;冷静、机敏、适时的教育机智。

独具风格的创造力。在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进程中,必然遇到发挥创造力和遵守教学规则的关系问题。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一教学内容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这样教师必须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决策,以扬长避短。实践证明,教师的创造力是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先决条件,忽视它便很难实现全优化。

优良的教师威信。教师威信实质上是优良的师生关系的集中反映。教师威信是教师品格、能力学识及教学艺术等各方面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反应态度。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不仅自觉地听其言,仿其行,而且还能领会教师极微妙的暗示,无形地教诲。教师威信的形成需教师努力提高思想品德,富有献身精神;优化心理品质和丰富业务知识;同时在每日的生活中要端庄正派,具有清晰的“教师自我意识”。

教师必须从理论、专业知识和心理品质等诸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形成一个与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相适应的“素质圈”;这样,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

——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外界知识及规律在头脑中形成的经验系统。良好的认知结构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较高的稳定性;较强的清晰度;较准确的目标辨别性;普遍的使用价值。良好的认知结构对学生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占教学达成度的50%。

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数学知识;其二是学生已形成的数学技能;其三是按规律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等。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实体,它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经过由平衡——不平衡——平衡螺旋式循环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里有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即我们在帮助学生组建认知结构对偏多追求双基,忽视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行为方式的形成,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健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不能完全靠自己来完成,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施教来逐步形成和完善。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如下十种科学学习习惯。即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准确全面的审题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精益求精的验算习惯;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科学归类的总结习惯;专心高效的完卷习惯;不耻下问的质疑习惯;灵活全面的择法习惯。

——强化学生学习的心理程序。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逻辑思维都要依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来解决。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会表现出各异的心理活动轨迹。一般说来,概念的掌握按“感知——表象——抽象”的轨迹来运行。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依循三条线路运行,一条是从运算形式看表现为从实物计算到表象计算,最后发展为抽象的数运算;第二条是从运算方法来看表现为从逐一与按群计数相结合最后发展为按群计算;第三条是从运算机制来看表现为从与外部言语相联系的运算活动过渡到与内部言语相联系的运算活动,智力操作过程也从比较开展的形式过渡到比较压缩的形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心理过程表现为由表及里;由把握直接条件到揭露题目的隐含条件;由能解答一步应用题到能解答多步应用题等等。

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对概念应抓好“引入、形成、巩固、应用”四个环节;对计算要抓好口算的科学化,笔算的程序化和混合运算的简捷化;对应用题要抓好序列化训练。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程序,达到自觉熟练运用学习心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优化教学信息的载体

知识是一种信息。教学活动实质上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信息传递、转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的科学选取,师生交流的模式、方法和手段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载体的优化是整体优化数学过程的重点。

——运用系统论优化信息的组合。这就是要科学地组织教材,要树立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的观点,努力通过对教材的优化组合,使教学信息达到系统化、集约化和结构化。优化信息的组合要着重搞好如下两方面工作。其一是从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色准确提出知识、智能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关系的处理,努力形成一个适应教学需要的阶梯式目标群,这是信息优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二是精心研究知识的纵横关系,给概括性、包摄性和具有解释效应的概念原理以中心地位,以此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论优化信息的交流。信息论认为信息交流越全面、越及时,越容易形成正确的信息。信息交流的优化要着重搞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模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地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可简单表示为:

在这个模式中,信息的发出者和加工者互为师生,反馈和再反馈需多次往复来完成。从教学实际来看,我们还要设计出为信息交流服务的操作模式,根据数学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可构建如下两种操作模式。如果新旧知识相同的因素较多,且坡度小,学生在接受信息刺激时,不打破原来的认知结构就可整合新知识,我们可采用“诊断铺垫→激情导入→尝试自学→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反馈巩固”的模式进行信息交流。如果新旧知识的相同因素较少,且坡度较大,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不能直接整合新知识,则可采用“激情写入→直观感知→建立表象→分析抽象→练习深化→反馈升华”的模式进行信息交流。

丰富信息交流的方式。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使每一个子系统都达到最佳状态,并协调之间的关系。综观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种:单向交流,一般表现为研讨法等,要创设优化的教学过程,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选择组合良好的信息交流方式。

优化信息交流的手段。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知识学习3天后的保持率为:只听10%,只看20%,视听并举65%。这足以说明交流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教学实践上来看,除切实优化一些物化的交流手段(如直观教具、电教音像等)以外,还要切实丰富和完善语言系统。课堂语言系统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三类,其一是言词语言,即师生的数学口语能力,良好的数学口语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谐发展;其二是体态语言,主要指教师的面态、体态、仪态、步姿和手势等;其三是符号语言,即教师的板书,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流手段。

——运用控制论优化信息的评价。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它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即对各类型学生的信息都要调控与评价;及时性原则,即对各层次的信息要实施及时调控与评价;真实性原则,教师要准确评价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评价的类型按功能和性质主要可分为如下四种——放在一节、一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之前,检测认知前提情况的诊断性评价;旨在测定学生课堂目标达成度的课时达成性评价;检测学生阶段性目标形成情况的阶段性形成评价;全面反馈某册和某类知识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既可口头评价,又可书面评价;既可全班统一,又可区别对待;既可有时间限制,又可无时间限制;既可学生间评价,又可师生交流评价。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评价,都要做到高效和便于操作。同时,要废除教师包办的做法,努力开通师生合作评价的路子。

标签:;  ;  ;  ;  ;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全面优化的探讨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