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与提升策略论文_明智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与提升策略论文_明智

山东万得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机电设备通常是指机械、电器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它和五金不同,是可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成品。换言之,机电设备是机械与电的综合体,是由电力控制的生产设备,在运作中一直存在问题,因维修技术水平较低而制约其运行,阻碍机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分析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提升

1机电设备维修常用技术

第一,振动检测技术,这属于机电设备维修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分成简易诊断、精密诊断两种。简易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放大器将测量振动信号放大,并通过检波器对振动峰值进行检测,了解机电设备振动情况;精密诊断技术主要依托诊断系统,定期记录机电设备检测信号,利用计算机分析故障部位、原因,有效维修。第二,温度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问题之后会有温度异常的信号,温度升高会导致机电设备零部件损坏,此时就可通过专门的仪器采集温度数据,通过分析预测故障、发出报警信号,及时维修。第三,铁谱检测技术,尽管该项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维修的时间不长,但维修效果较好,并且科技在不断更新,机电设备维修中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

2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2.1维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关于机电设备的维修,对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在近年来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用机电设备逐渐运用在农业生产当中,在提升农业生产成效的同时也给机电修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而且我国有些从事机电设备维修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偏低的,具有专业资质的维修人员也是非常的少,只可以满足普通农机机电设备的修理要求。对于现代化程度偏高的机电设备,在产生事故之后通常无法得到及时且完善的修理,或是业务技术水平偏低的人员强行修理,在原先事故设备还未获得合理修理之下又导致机电设备遭受二次损害,从而致使维修时间进一步的拖长,延误农业生产。

2.2对维修的品质缺乏监督与管理

机电设备售价普遍较高,故障发生后对于维修质量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全县农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缺乏一个明确而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得维修质量缺乏监管,同一个故障反反复复发生,给农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户与维修网点之间的对立形势,不利于当地绿色产业机械化作业的发展。

2.3对公司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形式是生产型,并不是生产运营型

在传统的规划经济机制中,工作人员对设备实行修理以及管理时往往是针对实物,而且严格依照时间的周期进行对机械设施的修养以及维修工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对机械设施的正常运作以及对公司运营生产活动的正常运作,但是却忽视了经济性的需求,并未实行有效的经济管理,所以这是一种生产型的管理方式,而不属于生产运营型。生产运营型的管理方式不单单要确保设备正常生产,也需对设备修理的经济性实行合理的管理以及计划。

2.4无维修证的网点居多

尽管国家、自治区和市一级在推广农机机电设备方面出台了积极性的政策,使得农机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疏忽,维修网点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自身又缺乏融资渠道,在内外交困之下,网点的运营难以为继,相继陷入倒闭的浪潮之中。与之相反的是,大量无证维修网点的出现,此类网点的从业人员普遍没有技术等级证书或者是从业资格证,在维修机电设备时仅凭既往经验,导致维修质量大幅降低。

3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3.1注重预防维修

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通过预防维修可以解决一些常见故障,发挥出对故障的有效防范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机电设备运行之前,应该选择最适宜的维修方法进行预防,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为企业日常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企业在引进机电设备的过程中,也要从分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市场开展调查与研究工作,确保采购的机电设备有着更高的性价比。企业可以与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也能获得更好的售后保障,并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工作,保证能够真正将机电设备的作用体现出来。

3.2及时排除故障

故障维修是一种事后维修的方法,是对机电设备运行时遇到突发故障的补救措施。在企业生产作业时若是传输机设备发生了故障,会让生产由此停止,维修人员在现场通过对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确保及时消除故障,保证生产作业尽快恢复。机电设备有很多精密零部件,在温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这需要操作人员注意对温度的控制,这是避免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有效手段。在机电设备维修的时候也要选择合理的方法,维修人员应该遵循科学性与目的性原则,保证维修效果的提升。以零件修复为例,主要选择机械加工、焊接等措施达到快速修复的目的。如压风机润滑油泵油管炸裂,将出现漏油的问题,应该重新接管,这样油泵才能重新维持正常工作状态。对于不能修复的零部件来说,需要第一时间作出更换,不必在已经损坏的零部件上花费时间,保证维修效率能够实现提升。

3.3加强设备保养

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有效保养,可以促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课件保养也是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第一,以起重设备为例,由于其体积较大,在安装与拆卸等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对起重设备的安装与拆卸来说,需要由专人负责与操作。要结合机电设备具体运行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养方案,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隐患后要及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当然机电设备的摆放管理也尤为重要,不能出现杂物随意乱放的情况,让机电设备转移有无堵塞通道。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设备进行转移,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避免设备出现运行故障,消除其为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4做好管理工作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摆放,预防出现乱放的情况,为设备转移提供无堵塞通道,并预留相关空间,为设备的转移提供便捷。同时,应加强设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活动,并制定日常维护、文明生产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对班检与巡回检查、三级保养与定期维护、点检及人员交接工作等内容。同时,企业还应立足于行业现状,结合待维修理论、设备特征及工作环境,在设备维修管理中采用决策维修制度,对设备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并严格遵照设备管理程序开展工作,尽力创设独具企业特色、科学合理、全方位的机电设备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预防设备运行故障所造成的威胁,避免人身安全事件的出现。

3.5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目前,机电设备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采用信息化维修管理技术,可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同时,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企业应对信息化系统予以健全,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优化计算方式。根据机电设备现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调度能力与安全运营水平。

4结论

新经济常态下,现代企业朝着高速化、自动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设备维修管理能力难以跟上企业高速发展的速度,这便造成企业机电设备运行性能持续降低,故障发生率较高,增加了生产投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生产活动中,机电设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企业应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设备管理上,革新传统管理理念,满足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饶文.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的创新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0):116-117.

[2]弭宝军.强化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策略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8(10):41-42.

[3]白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18,33(04):168-169+181.

[4]周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137-138.

论文作者:明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与提升策略论文_明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