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问题论文_李朝东

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问题论文_李朝东

四川省江油市诗城小学 621700

案例回顾: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继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拼一拼,摆一摆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85页“你知道吗”,并让学生运用一个长方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操作惊奇地发现:在长方形中取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二、感悟与点拨

在这个环节上,我没有用以往惯用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而是改用以下的问题:

1.用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三角形的( )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

三角形的( )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但学生在填写的时候,我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填写的是: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除以2);

三角形的(面积乘2)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面对如此情况,我及时进行了问题的调整:

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

三角形的( )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三、教后反思

显然,调整后的问题更能有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公式的来历,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铺垫。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问题,才能引出有效的对话;有效的对话,才能让课堂更有活力。有效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提“好问题”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和思维受到干扰的情况,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调整和有效追问。在学习内容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学习内容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

教师如何有效提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提问语言表述不合理,提出的问题不科学,学生面对问题就会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预设有效作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所提的问题也无法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智、暴露思维、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不利于教师的点拨和调控,更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提升。

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操作、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想中进行。仔细想想,课堂教学提问技能是我以后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努力的地方,而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更是课堂教学中永远的追求。

论文作者:李朝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问题论文_李朝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