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债务规模与结构分析_资产负债率论文

我国产业债务规模与结构分析_资产负债率论文

债台高筑,路在何方——我国工业负债规模及负债结构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台高筑论文,路在何方论文,状况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处于过度负债经营状态。由于企业债务中有相当部分是相互拖欠,加上负债结构又不合理,因此如任其发展,积聚的风险一旦释放,将不仅引起工业生产的大幅振荡,而且对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国有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也会形成很大的冲击。

一、工业负债规模及其分布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负债总额为51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企业平均负债规模高达1014万元,比上年增加176万元, 从工业负债的具体分布看,具有如下特点:

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负债总量占据绝对比重。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1242亿元,占全部工业负债总额首位; 集体工业负债总额为10291.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9.89%,居第二位;“三资”工业负债总额为7195.5亿元,占13.9%,居第三位;股份制、私营、联营和其他工业负债总额为3022.2亿元,仅占5.84%。从平均负债规模看,股份制工业最高,为4341.1万元,其次是国有工业,为3554.1万元,私营工业、集体工业较低,分别为230.8万元和282.9万元。从债务变动情况看,与1994年相比,国有工业负债增长幅度最低,私营工业最高。

2.分规模看,负债总额主要集中于大型和小型企业。1995年,大型企业负债总额占全部工业负债的45.45%,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占35.81%,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仅占18.74%,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显然, 大型企业负债总额大与其大多分布在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有关,小型企业则主要是点多面广,这从企业平均负债规模上也体现出来,1995年,大型企业平均负债规模是小型企业的96.4倍,是中型企业的6.3倍,而资产负债率为61.24%,比中小型企业低8.27和7.15个百分点;与1994年相比,大中型企业负债增长幅度低于全部工业5.27和2.06个百分点,低于小型企业13.95和10.74个百分点。

3.分地区看,东部负债高于中西部。1995年,东部地区工业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1090.8亿元,平均负债规模为1177万元, 均明显高于中西部,与1994年相比,东部地区负债增长幅度也高于中西部。从资产负债情况看,西部一些省区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平均负债规模过大,呈现严重负债经营、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突出特征。

4.以盈亏状况衡量,盈利企业负债程度明显轻于亏损企业。1995年,我国盈利企业的负债总额较上年的增幅比亏损企业低20.6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的负债总额占全部工业负债总额的比重较上年下降3.3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负债总额占全部工业负债总额的比重则上升3.3 个百分点;盈利企业平均负债规模比亏损企业低10.3%。

5.分行业看,基础工业平均负债规模明显高于加工工业。1995年,我国重工业企业负债额达323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4%,占全部工业负债总额的62.55%,轻工业为19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4%, 占37.45%。重工业中, 原材料工业和重加工业负债总额远高于采掘工业;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负债总额远大于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分大类行业看,占全部工业负债额5 %以上的六类行业集中了全部工业负债的42.57%。从平均负债规模看, 重工业企业为轻工业的1.64倍,重工业内部原材料工业企业平均负债规模远高于采掘工业和重加工工业,而轻工业内部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与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平均负债规模接近,前者仅略高于后者。

二、工业企业负债结构

我国工业企业不仅负债规模大,而且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比重过大,长期负债比重偏小。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负债为35630.5亿元,比1994 年增长22.2%,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68.85%,比1994年增长0.7个百分点,长期负债15759.6亿元,比1994年增长18.37%,占负债总额的比重由1994年的31.1%下降到30.45%。工业负债结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流动负债比重相对较低,为63.76%; 长期负债比重为35.94%,非国有工业流动负债比重均在70%以上, 长期负债比重在20%左右。从变动情况看,1995年国有工业流动负债比上年增长16.6%,低于长期负债增幅2.67个百分点,而同期非国有工业流动负债增长幅度均高于长期负债增幅,其中私营工业高出52.85 个百分点。由于长期负债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因此,从现象上看,国有工业的负债结构对进行结构调整是有利的,但是,投资方向如把握不当,长期偿债能力低下,那么长期负债所隐含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2.分规模看,大型企业负债结构优于中小型企业。1995年,大型企业流动负债增长幅度分别比中小型企业低5.49和16.84个百分点, 流动负债比重分别低10.21和15.6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长期负债的增长略快于流动负债增长,负债结构有所改善,而中小型企业流动负债增幅高于长期负债增幅,流动负债比重都超过70%,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3.分地区看, 东部地区流动负债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 分别达 4.33和6.55个百分点,这与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情况有关, 东部地区非国有工业比重大,而中西部地区国有工业比重占据绝对优势,因此,不同地区间工业负债结构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同所有制企业负债结构差异的一种综合体现。

4.以企业盈亏状况衡量,1995年,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重基本一致,但从变化趋势看,却有明显的差别:盈利企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增长幅度较低,二者基本持平,流动负债增幅略高于长期负债增幅1.3个百分点; 而亏损企业不但流动负债增长大大超过盈利企业,且流动负债增幅11.85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负债状况特别是负债结构有恶化的趋势。

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流动负债比重工业高出12.68个百分点, 流动负债增幅比重工业高7.12个百分点,且流动负债的增幅高于长期负债增幅;重工业中,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流动负债比重较低,长期负债增长略高于流动负债,而重加工业负债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则与轻工业基本一致。分行业看,负债结构与行业属性和特点具有密切的关系,采掘、原材料等基础工业行业多属资金密集型,而与加工工业行业相比,长期负债比重较高,流动负债比重较低,平均相差2~10个百分点, 个别行业差距悬殊,如石油、电力行业流动负债比重尚不足40%;加工工业中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流动负债比重较高,如服装、皮革等高达80%以上。从变化趋势看,与1994年相比,37个大类行业中,流动负债增幅超过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行业有26个,占70.3%,流动负债增幅超过长期负债的有27个,占73%,可见,大部分行业流动负债比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发展下去,将对资产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企业负债结构的合理程度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它与企业的行业属性,经营状况,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阶段等因素有关,就总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任务较重,因此,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量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从体制转换角度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建立初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商业道德意识淡薄,竞争手段五花八门,无论是从政府规范市场还是从企业回避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的短期负债都不宜过高,据此衡量,我国工业企业降低流动负债,调整负债结构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三、工业企业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只有确保足够的偿债能力,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可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首先看一看短期偿债能力。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目前国际一般公认流动比大于2,速动比小于1才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比较稳固,从实用角度出发,一般认为流动比1.5以上, 速动比0.75以上为偿债能力优良;流动比1.5以下,速动比0.75 以下为普通;流动比1以下,速动比0.5以下为不良。据此衡量,我国工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总体状况不佳,1995年,我国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比率为0.998,为不良型,速动比为0.625,可归结为普通型,但考虑到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有较大的一块为应收帐款,在“三角债”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应收帐款的变现性较差,如果从这一角度看速动比率,也属不良型。从变化趋势看,与1994年相比,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减弱。从不同分组情况看,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为不良型,私营、联营、股份制、“三资”等工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略强,属普通型;大型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优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为普通型,中小型企业属不良型;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为普通型,中西部地区属不良型;盈利企业明显强于亏损企业,亏损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属不良型范畴,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企业强于轻工业,采掘、原料、重加工业都属普通型;轻工业企业总体属不良型,其中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前者为普通型,后者为不良型。分大类行业看,石油、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资源稀缺和公用事业行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介于普通和优良型之间;纺织、食品、造纸、饮料等竞争激烈的轻工行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属不良型;其余行业介于普通型与不良型之间,从趋势上看多有向不良型转化的迹象。

从长期偿债能力上看,我们以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来反映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以总资产利用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反映这些情况的指标考察,我国工业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也是很弱的。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5.31%,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高达57.34%,这两项指标虽比1994 年分别下降1.5和5.2个百分点,但仍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水平。1995年,我国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仅为0.7次,比上年略有好转, 但总资产利润率仅为2.06%,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仅为5.9%,分别比1994 年下降 0.49和1.8个百分点,表明盈利能力无保障。从不同分组情况看,各经济类型企业中,国有工业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物质保证程度,长期偿债能力都是最低的,1995年,国有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5.81%,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高达69.19%。而总资产利润率仅为1.4%。比较而言,私营工业长期偿债能力最高,其余依次为股份制工业、“三资”工业、联营工业、集体工业。分规模看,大型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中小型企业低,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低于中型企业,仅比小型企业略高,大型企业对长期债务的物质保证程度高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大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所以资产周转速度较中小型企业要低一些,但盈利能力大大强于中小型企业,1995年,大型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为中小型企业的4.4 倍和2.4倍,固定资产利润率分别为中小型企业的3.6倍和1.8倍,因此, 从总体上看,大型企业长期债务偿还能力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分地区看,无论是物质保证程度、资产周转程度、总资产利润率指标都是东部高于中西部,东部地区长期偿债能力与中西部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分行业看,我国轻工业资产负债率高于重工业6.6个百分点, 但由于长期债务比重较重工业低,故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重工业比轻工业高8.8 个百分点,重工业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较慢,比轻工业少0.19次,但总资产利润率比轻工业高0.39个百分点,因此,从总体上说,重工业长期偿债能力比轻工业略强,但采掘工业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过高,偿还长期债务的压力很大,能力较弱。主要工业行业中,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相对较低,长期偿债率过高,长期偿债能力物质保证程度较高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服装业,文体用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气生产业,自来水业,电力工业,印刷业。从盈利水平衡量,总资产利润率较高,长期偿债前景较好的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在3%以上)依次为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 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电子、化纤、医药、文体用品业。其余分行业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率明显偏高。偿还长期债务的物质保证程度较低。

四、我国工业企业负债过重的原因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企业通过负债的方式获得借入资本,不仅能够扩大资本来源,同时也可以适当转嫁通胀的压力,但如果负债的规模和结构不当,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其生存。

从工业化国家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看,资产负债率总体上呈现逐步降低的过程,到90年代,已下降到50%~60%。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运营状况差,周转慢、效益低,偿债能力较弱,比较而言,我国工业企业合理的负债应当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企业的水平,但近年来,由于体制转换时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资产负债率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水平,形成了企业过度负债经营的局面。我国工业企业负债过重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融资途径少,国家投资不足。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大品种很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客观上造成了企业融资途径少,特别是筹措主权性资本非常困难,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债务性融资,造成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典型调查显示,我国企业负债的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特别是作为负债大户的国有企业,自从实行拨改贷后,国家追加资本严重不足,迫使企业不得不大量举债,一些企业甚至从设立、投资到生产经营全部依靠银行贷款,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负债高,另一方面又由银行客观上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大部分生产经营风险,这是很不正常的。

2.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差。1995年末,我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加上未分配利润仅占所有者权益的27.4%和全部资产的 9.5%。

3.决策科学性差,资产损失严重。由于市场意识薄弱,信息渠道闭塞,产业政策约束性差,加上决策失误无人追究等原因,我国企业的重大决策失误较多,致使重复建设、盲目引进屡禁不止,各地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其后果必然是产品严重积压,最终导致大量生产能力闲置甚至许多工程半途而废。国家清产核资结果表明,企业资产损失挂帐相当于帐面资产总额的1/10, 不能参与正常周转的不良流动资产相当于流动资产的1/4。资产损失无形中使得债务比重相应扩大。

4.企业破产难,不良债务难以消除。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资不抵债企业达48217家,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95 %。这些企业负债4957.8亿元,而资产仅为4213.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7.7%,如果这些企业破产终结,可使全部工业资产负债率下降3 ~5个百分点,并大大改善工业资产结构,但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破产比较困难,这些企业完全靠举债支撑,不良债务难以通过破产终结,成为我国工业经济中的“黑洞”。

5.企业相互拖欠愈演愈烈,资金沉淀问题严重。多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相互拖欠的情况十分普遍,1995年,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已高达7900亿元,仅当年新增的就达1500亿元。

五、降低债务负担的几点建议

解决我国工业企业债务负担问题应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机制两方面入手。

1.增加企业自有资金,降低债务比重。从来源上说,企业自有资金一靠自我积累,二靠追加资本金。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困难较多,短期内靠自我积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因此,增资降债目前主要应是增加企业资本金。一是由国家通过增加投入和将部分债务转为资本的形式追加国家资本金。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大规模投入是不可能的,但考虑到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特殊性,可逐步将拨改贷形式的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这部分资金实际上已由国有企业占有使用,实行“债”转“股”国家并不需要新增投入,但国有企业却可以大大减轻债务和利息支出,相应地能增加利润和自我积累。二是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三是利用外资。

2.推动企业破产兼并,清除不良债务。我国资不抵债的工业企业中,80%以上是扭亏无望的。从盘活资产、调整结构的角度出发,应逐步安排这些企业实施破产,消除不良债权债务,这是痛苦的,但拖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清除不良债务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解决企业相互拖欠,这除了要求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强偿债能力外,国家应加强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深化金融改革,严肃结算纪律,抑制并逐步解决相互拖欠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测算,如果相互拖欠问题能得到解决,我国工业企业负债总额可减少12%以上,资产负债率可降低3 个百分点。

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盈利的侵蚀。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负担沉重,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减轻企业负担,相应地就增加了企业的盈利和积累,应该减轻的企业负担包括:不合理的摊派和乱收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推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减人增效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加快住房、医疗体制的改革,解决国有工业“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使国有企业被占用的大量资产和人员(1995年占用固定资产15~20%,人员约10%)能够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

4.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自有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自我积累,这是企业发展壮大所在。从内部机制方面考虑,最终还是要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经营管理水平。多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无论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是厂长负责制都强调“一元化”领导,这使企业决策受个人意志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加上企业领导者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营效率。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和推广工作,逐步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董事会的集体领导代替“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将企业的决策、经营、监督权分开,形成新的制衡约束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产业债务规模与结构分析_资产负债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