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论文_赵青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论文_赵青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可提升其设计水平。植物造景手段有很多,选择植物造景手段时,应基于植物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增强整体生态景观的协调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结合园林工程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园林植物景观获得全面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园林工程。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景观;应用;探析

1植物造景的作用

1.1展现时空变化

植物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季相演变方面,以时间为参照点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空间。园林空间含有较多内容,其中就有四维空间。植物在自然环境中有其生长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展现不同的面貌,这就使得不同季节有了各具特色的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将生长在不同时间的植物放在一个地点共同种植,就可以形成特色景观,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感受。

1.2创造观赏景观

不同的植物种类构建了园林的独特性,园林自身的特点,通过这些景物的形状、色彩等来体现。园林中的植物可分为孤立木、草木花卉等。孤立木营造了园林的独特氛围,例如,白杨、银杏等,增长了园林的气势,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科学的构图原则对草木花卉等进行布置,使其排列具备美感;例如,园林景观中的花坛等。通常应用在大型建筑物广场中,增强景观的观赏性。

1.3创造空间

在城市布局中创建空间除了可以使用绿地隔出空间外,还能运用植物来达成目的。在用植物进行布局时,应合理分配空间的密集度与稀疏度,在特色景观位置,树木不可过密,树木的高度不可挡住观赏者的视线。对于景色较乱的位置要密集栽种树木,阻隔观赏者的视线,通常使用绿篱来创造空间,提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1.4表现衬托效果

植物形状有着独特的特点,经过大自然的加工,植物线条优美,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减轻人工建筑中不规则部分对园林产生的不利影响。用植物的优美曲线来补充人工建筑的不足,让两者产生鲜明对比,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空间视感。例如,在人工建筑旁边通常种植绿树,让人们对建筑地点的空间形成深刻印象。在山石方面可选择乔灌木来进行配合,增加景观中的自然趣味,让山石与花木更具美感。

1.5生态环保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础的部分,不仅仅有美化作用,也具有很强的生态保护作用,对于目前城市中的污染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园林建设中运用植物造景,改善空气,能还城市的人们一个绿色的家。例如,梧桐可以美化城市道路,同样可以利用在园林设计中;对于山水融合的景观,可合理利用水、荷花等;而假山的设计需要藤蔓植物的映衬,也需要进行乔灌木的选择,这些都能够有效发挥植物的环保功能。

1.6绿色可持续发展

植物本身就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好植物造景,能够发挥出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让城市污染得到消减。在现代景观中,很多植物除了在园林中运用,在人们的家家户户生活中也起到很多的作用,比如绿萝、多肉、月季、鸢尾等等已经成为家中装饰的主要组成成员。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人口越来越往城市流动,城市的污染成为主要的问题,并且造成空气污浊,温度较高,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下雨时污染严重的城市还会形成酸雨。对于城市当前出现的问题,我国倡导可持续化发展,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利用园林设计,大力扩建和美化园林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净化空气,得到绿化生态发展的目的。

2植物造景应遵循的艺术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为了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使其更具艺术性,在园林工程中实施植物布局步骤时,要遵循自然优先原则,以植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为基础,对园林植物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立足植物的生长规律情况,强化园林景观的自然效果。在具体建设方面,例如,植物材料的选种、植物搭配等方面,要坚持自然优先原则,避免加入较多的人工元素,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创建完善的植物群落生态景观,体现植物自然演变的特点。

2.2因地制宜原则

在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结合园林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情况,选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树木进行栽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栽种树木的存活率,让树木等植物获得更好成长,形成健康的生态环境。除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外,还要对相应地点的习俗、居民喜好等因素进行考虑。例如,在烈士陵园,要栽种松树之类的树木,营造严肃的环境氛围。各个地区的园林景观各有其特点,在对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自然、人为等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造景原则。

2.3色彩相宜原则

在园林中栽种植物,要综合考虑园林所在地的建筑特点、环境等因素,遵循色彩相宜的原则,使得植物与园林环境更加协调。可通过植物的色彩、形状等表现园林的氛围,创建园林意境美,让人们在观赏中可以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植物搭配方面要考虑不同的颜色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在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种类中都有色彩明显的植物,例如,乔木中的紫薇花、灌木中的南天竹、花草中的风信子等。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特点,可丰富园林的内涵。

2.4季相相宜的原则

在园林工程的植物造景方面,要对植物季节演变的特点进行考虑,按照季相相宜的原则,对园林进行建造。在各种季节要有相应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造景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时间、养护方法等因素。在各种季节中,都会有相应的生长植物,要用合理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布局,要让观赏者能够在不同的季节都能看到美景。还可通过人工干预植物的生长时间,让植物存活更长的时间,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另外,要注意度植物的日常护养,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对园林的发展是有利的。春天:梨花、桃花、郁金香、樱花、杜鹃花春兰迎春花栀子花绣球花玉兰花菖蒲紫藤花牡丹;夏天:兰花、百合花、一串红、芍要花、木槿,锦带花、蛇目菊、龙胆、千日红、霞草;秋天:菊花、芙蓉、桂花、秋海棠、月季、百合;冬天:梅花腊梅水仙仙客来圣诞红红枫一品红墨兰蟹爪兰君子兰。

3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植物与建筑有效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植物造景应考虑建筑因素,让植物与建筑进行有效搭配,加强两者的依存关系,提升园林景观整体设计效果。建筑物的大小与园林景观的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是超出比例,整体协调感会变差,园林的观赏性会遭到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建筑与园林景观之间的比例差,可用植物来弥补,例如可将树木、花草种植在道路的两边,避免道路显得空旷,还可用乔木对道路空间进行分隔,提升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3.2植物与山水有效结合

植物造景要与山水特点相互配合,要以山水自身的特点以及周围环境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植物的形状、颜色等要与山水有效搭配。植物能够让山体更具柔性美,山体能够增强植物的气势,水体能够增加植物的生命力,从而使得园林景观充满生机,环境更加优美,对人们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3.3明确主次并疏密有度

植物造景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对主次进行确定,增加疏密度的合理性,避免加入较多的人工元素。全方位对植物进行布局,要考虑到相应的细节,例如,考虑远景、近景等因素,提升各因素的统一性。从整体角度说,先从大处入手,再对小处的细节进行完善。通过大处明确园林景观的基调,再通过小处强化景观的趣味性。对植物进行布置时,要促使其与周围的树木相协调,提升景观艺术的完整性。

3.4对各种植物材料进行合理搭配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让其在空间方面形成一定的变化,在景观方面具有一定的时序性。植物通过发挥自身的作用,能够对空间进行设计。空间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封闭、开放、半封闭等形式,可使用植物造景中的障景等方法满足空间的建设要求,这种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加美丽。另外,植物在不同季节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在相应的季节,植物自身的特点也更加明显,选择不同季节的植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植物美感。要避免园林景观的植物观赏性过于单调,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搭配。春天可选择丁香等植物,展现园林景观的春意。夏天可选择多种草花等植物,营造绿意氛围。秋天可以选择五角枫、山里红等植物,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冬天可选择云杉、松柏等植物,体现坚韧美。对于林木种植管理,可选择乔木、灌木进行搭配,与单纯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种植相比有着较多优势,植物种类要保持多样化,加强园林景观艺术效果。

3.5围合空间的有效运用

开放性、竖向、冠下等空间类型属于围合空间。植物围合空间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类型。在对植物围合空间的类型进行确定时,要参考多种因素,例如,园林的地势特点,绿地种类等因素。不同类型围合空间的运用需要适宜环境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街道环境中,可以选择封闭类型的植物围合空间,降低噪音等因素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度,促使周围环境呈现和谐化的特点,为人们创建舒适的生存环境空间。

3.6运用透视、几何以及视错觉理论知识

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观时,对园林景观整体情况的感知通常依赖视觉。人们通过视觉对园林情况形成最直接的认知。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植物造景技术方面要考虑视觉因素,加强视觉引导,促使人们对园林景观形成良好的印象。植物的种类影响着景观视觉设计方法的选择。视觉设计方法包括视觉透视等方法。人们在观看不同的植物时会形成不一样的感受,例如,乔木与花草植物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就存在差别。设计人员在植物造景活动中,要掌握不同的表达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可加入视觉透视理论知识、几何及视错觉理论知识等内容,利用相关技术,基于园林景观的植物情况,将韵律美充分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园林景观更能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在视觉方面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3.7科学多样性合理配置植物

园林景观中实施植物造景,要利用植物本身的多样性来进行配置。在植物造景中,要根据山水的特点,植物的生长习性,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来配置植物的生长。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不一样,投入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样。在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好乔木、灌木、落叶灌木、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各种植物,通过科学的配置和艺术的手法,使植物的美真正体现出来。很多园林或者小型的山水园林都会合理采用藤蔓植物和药草植物装点园林,根据每个季节的花开和每个时间点的落叶程度不一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园林景观中,要让山水相宜,打造原生态的园林,达到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的效果,要使植物和地形搭配完美,和周围的建筑物相融合,确保植物之间的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与建筑物、交通环境等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协调统一,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8艺术审美的运用

在欣赏园林景观的时候,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园林景观体现出来的艺术美。人们不仅仅是要建造一个可以欣赏的园林,更需要一个在欣赏的同时能够体现出艺术美的园林,我们国家有很多出名的艺术园林,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等,就巧妙地利用植物造景、山水相融,完完全全打造了一个集欣赏和艺术美为一身的园林,仍旧值得被人们研究。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利用好艺术性,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来体现真正的艺术美、人文美,表达深层次的内涵。

3.9后期养护工作

在城市的发展中,植物造景目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测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养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形象的元素,植物造景的重点不仅仅是“造”,还要“养”,因此对于园林的后期养护,一定要成为园林设计的中心。对于养护中的修剪、除草、除虫、浇水、施肥等工作,都需要后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园林景观有最好的状态和最好的质量,以保证城市的景观质量。

结束语

加强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适应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要求。植物造景具有视觉艺术的特点,能够完善园林景观的空间,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认识到植物造景的重要性。植物造景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未来园林工程建设中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要加强对植物造景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植物造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提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婷,许志敏,章陆扬,郝亮,陈琳,刘燕珍,丁国昌.古代文学作品的观赏草文化及对现代植物造景的启发[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01):76-79,89.

[2]黄月明,王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塘校区植物造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3):90-93,157.

[3]张彦艳,谢小林,罗小娇.项目化教学在《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05):197.

[4]尹凌馨,郭剑英.城市主题艺术公园植物景观研究与建议———以南京市白马石刻公园为例[J].设计,2019(03):42-47.

作者简介:

赵青(1985.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学历,目前是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景观设计方向。

论文作者:赵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论文_赵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