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业论文,中学生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负担过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可说是近几年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亦想就此问题谈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干预与体验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有:

1.教学内容多、深、难。一些学校在教学要求上,脱离学生实际,选用甲种本教材;教学脱离大纲要求,刻意一步到位于高考、中考试题的水平;教学无限拓宽加深,超纲授课;为延长升学复习时间,毕业班考试学科提前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结束课程,挤压新授时间,使教学相对内容增多,要求增高,难度增大;教学脱离教材的规范,内容随意增多、拨高、挖深、加难,使教学脱离学生基础知识,超越学生认知规律,违背教学规律,学生疲于奔命,两极分化严重。

2.教学时间无以复加。一些学校随意增加授课时数,将每天一般授课6课时,增至7—8课时,有的甚至长达9课时。挤压考查学科。考查学科由考试学科教师搭配兼课,使考查学科名存实亡;劳动技术教育课编入课表是装点门面,应付督导检查;极个别的学校干脆是两张课表,一张贴在教室墙上成为观赏和备查课表,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用于德育的校班会,团队活动,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常被挤占而难于落实;用于增进身心素质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也常得不到保证。节假日加班加点。星期日组织集体补课,寒假、暑假开办所谓冬令营、夏令营,赶教学进度集体补课。老师和学生超常规教、学,超负荷运行,劳损身心,疲惫不堪。

3.作业过量,考试频繁。各级教研室精心组织编写的与教材同步配套的练习册,一册又一册;各类出版社编印的各类习题集,一本又一本;各级名校、各种名人编撰的《精选》、《精编》、《升学指导》等复习参考资料铺天盖地;章节练习卷,中考、高考模拟卷,各类竞赛卷,更是无空不入,纷纷拥向学生。各年级学生每学期的代办费用越来越高,无形增加家长负担。月考、阶段考、适应性考、模拟考、选拔考等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解不完的习题,答不完的试卷,学生在题海中苦苦“遨游”;改不完的作业,批不完的试卷,教师在作业试卷堆中埋头挣扎。

二、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因素。从孔子“学而优则仕”始,经隋唐后的科举制度,演变到今天的考试制度,无一不是“应试教育”,长期积淀的“劳心者治人”、“读书做官”等思想根深蒂固,重现科举制度弊端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基础教育得到了同步蓬勃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但升入高校的人数全国平均仅是同龄人的8%左右,这种教育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教育结构性矛盾是导致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招生制度存在问题。被称为人才第一次分流的中考,按考试总分录取重点高中、中师中专、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技工学校等不同层次的学校;人才第二次分流的高考,按高考总分录取重点本科、普通本科、部省属大专、地方大专、中专及国家计划、委托培养、自费等不同层次、不同培养费的院校。中考、高考总分的特殊地位,对中学教学起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导向作用,引导万马奔腾地挤上升学“独木桥”,以总分为衡量标尺选拨人才的招生制度,是加剧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关键原因。

人才的分流,决定了学生今后参加工作的工种、个人报酬,乃至婚姻等一系列切身利益,没有升学的学生也按中考、高考的总分被社会各行各业择分招工,中考、高考的总分不仅是升学的标尺,也是择业的标尺,这是引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2.家庭因素。当前在校中学生的家长基本是“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他们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不甚满意,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在子女身上得到历史性补偿,这就无形地增加了子女学习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唯有读书高”,读书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读书能跳出农门,改换门第;读书能挤身居民,奔向城市……。迫切的望子成龙心理驱驶着众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严加管束,强压硬逼,甚至不借代价雇请家庭教师,把孩子绝无仅有的零星休息时间也支配得满满的,加重了子女学习负担。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提高了家长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深受知识不足带来的苦恼,高素质人才不足使企业缺乏后劲、发展滞缓的实例,使家长迫切要求子女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手段变形。为子女择校不惜一切的通路子,转移户口,凭借手中职权,“赞助”出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地参与高价择校,助长学校乱收费;托亲友拉关系让子女参加各种“提高班”、“加强班”、“补习班”、“奥校班”,使应运而生的各种班生存蔓延;选购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等辅助读物,使泛滥的参考资料有销售市场。从2000多名学生家长的调查看,为子女采取种种变形手段的占82%,这就推波助澜地加重了中学生的课业负担。

3.教育行政部门因素。近年来,国家教委对中学教材和大纲几经调整,既减少课时又删减教学内容,但对教学起指挥导向功能的高考试题偏离现行教材、大纲,仍居高不下。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合力追求高总分的社会大趋势下,学校教学中的历次考试试题,为适应高考而偏离教材、大纲轨道,且试题难度年复一年地越“炒”越难,越“炒”越偏,无形中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

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的人数或比例看成是区域性竞争的硬指标,造成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和偏向、片面;用平均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的标准,采取对学校下达升学任务或指标的措施;更有甚者,把中考、高考平均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下拨教育经费的主要依据,严重地诱发中学教学思想的不端正,随之而带来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过重。

在上述指导思想支配下,教学研究室变相成了考试研究室,把主要任务是指导、研究、探索、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研室,逐步地演变为组织各种调研考、模拟考、竞赛考,统计汇总平均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和比例,召开各种以升学为目的的成绩分析会、信息传递会等,教研室名不符实地严重脱离学校教学教改实际,助长学校教学紧追苦追平均分、升学率的短期行为,加剧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

4.学校因素。这可以用怪圈作怪来概括。中学教学怪圈有好几层:第一怪圈是中考、高考指挥棒笼罩形成的。使教学陷入以升学为目标,以学生考分为轴心的泥坑,造成学校教学围绕考试指挥棒转,教师围绕试卷练习册转,学生围绕作业考试转,家长围绕子女成绩名次转的怪圈,真可谓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心往升学想,劲往总分使,片面、拼命追求学生考试的高总分,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根本原因。

全社会对人才认识的狭隘片面,国家以一张试卷选拨人才的弊端,形成中学教学的第二怪圈。学生中考、高考总分高→学校升学率上升→学校社会信誉度提高→引来高价择校生,生源明显改善→自筹教育资金有着落→教师队伍随之稳定。第二怪圈是所谓学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为顺应国家选拨人才政策,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的要求,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升学愿望,提高校长办校声誉,体现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缓解教育经费不足,保障教师物质待遇,学校在第二怪圈紧箍下不择手段追求升学率,以牺牲学生来换取各阶层、各因素的满足,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关键原因。

上行下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评价的不公正,诱发校长评价教师工作的片面。高考一旦失利,来自上级政府的座谈会、分析会兴师问罪,局长检查,校长调离,加剧校长管理教学必然要违背教学规律;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带来家长的埋怨,领导的不满,校长忧心忡忡,教师压力重重;学校要有声誉,必须拿出服众的升学率,这是不成文的社会定规。凡此种种促使校长上行下效,考核教师工作往往误入唯分唯成绩的俗套,且与奖金、评优、晋级、提职等挂钩,教师在强大的升学、总分压力驱驶下,一目吃一目地作用于学生,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经济改革大潮中,物欲横流且呈蔓延之势,教师与教育行政部门、学者、出版商沟通,为迎合广大群众的愿望,眼睛盯着学生这个大市场,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册、参考书,粗制滥造,鱼龙混杂,改头换面,纷纷出笼,极度地害苦了中学生。师资素质偏低。前阶段教师物质待遇偏低已被社会公认,某些地区还拖欠教师工资,一时人心浮动,跳槽、下海,队伍不稳;师范生源急剧下降,给教育带来潜在隐患;师范毕业生流失;现有师资达标率偏低,教学改革意识不强,少慢差费的课堂教学,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死揪死拉,是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原因。

三、解决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与思考

形成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的途径要全社会花大力气综合治理才能根除。现仅从学校内部提出对策与思考:

1.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因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校长、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教育活动才能按照正确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教学工作才能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在新时期教职员工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克服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创造有利于学生思想、才能、个性品质、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的环境,形成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氛围,办好教育为人民。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

深化改革,必须严肃、严格、坚决地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制定的学校教学法规,具有法定的严肃性,学校必须严格、严肃、坚决地贯彻执行。严肃地执行教学计划,是解决中学教学积淀弊端的突破口,是学校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具体表现,是学校教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学校教育转轨的根本措施。

深化改革,必须强化德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身心素质的层次性,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序列化要求,加强德育队伍和基地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各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德育过程的完整性、一致性,形成德育规范化、序列化、科学化,达到德育有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浓厚教研气氛,加强教学科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开展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的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劳动,为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复杂的个体劳动走上集体化、科学化,应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实践证明,以一人中心发言,集体参与讨论,明确重点难点,落实教材基础知识和学生技能训练要求,统一教学计划、教学程度和教学手段的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在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养成自觉刻苦地学习大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分析练习试题,捕捉反馈信息,研究科学分解45分钟,合理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达到“精、实、活、严、清”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同时,要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中学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3.改革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优化内部管理系统,这是一条最终实现教育高质量,办学高效益的改革之路。为此,应不断地完善、逐步地建立起以校长负责制为重心,组织协调学校各部门、各层次、各因素力量,形成认识同一,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以全员聘任制为契机,形成系统、合理、科学、可行的分级聘任办法,建立起竞争择优上岗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以岗位责任制为动力,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规范,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以考核奖惩制为手段,在政治思想教育基础上,根据工作实绩,运用经济杠杆,有效地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满负荷运行,充分发挥内在潜力,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其次,必须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就是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是以实现教学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组建的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根据管理的层次性原则,可将其分为决策指挥层、组织管理层、执行操作层等不同的管理层次,并形成环环相加,层层衔接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的整分合原则,在充分理解整体工作目标基础上,把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并落实岗位责任,使明确的分工、规范的工作程序落到实处。教学管理系统的决策指挥者校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发挥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和创新等职能,树立高标准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的工作程序指挥教学。校长每学年要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的总要求,制定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逐级递进、激励向上的阶段教学质量目标,运用督促检查、信息反馈、总结分析、表彰惩处等管理手段,促使全校师生竭尽全力地进入教学高质量的创造角色,实现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总要求。

此外,还必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这也是确保实现教学“轻负担、高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标签:;  ;  ;  ;  ;  

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