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岱远

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岱远

李岱远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多种经营公司 陕西澄城 715200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网络化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对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办法进行研究。

关键字:“互联网+”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 供给侧改革

Abstract: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modern network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nov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Internet +”sme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upply-side reform

1引言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平台支撑,它们获取信息的门槛和成本降低,可以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准确捕捉市场需求;互联网聚集了诸多资源,中小企业可以随时跟踪全球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以低成本最大化地利用外部资源;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高效、低信息成本、碎片化理财等特性,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更有助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因此,互联网改变了竞争规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为企业植入新的基因,构筑新的模式,重构产业价值,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在信息获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筹资融资等方面的困难,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趋势

2.1创新回归到依靠创新创造价值的本源

互联网环境下,市场需求变化更快,个性化需求更强,变革成为常态化,对最终消费者的发现和消费者最新需求的及时满足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顺势而为,利用互联网,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创新发展,更快更精准地捕捉市场需求,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而是回归到依靠创新创造价值的本源,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要素,在组织形式、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开发和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形成“互联网+”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2.2创新组织结构柔性化

在互联网经济中,外界环境变化太快,需要现场管理和临机决断的事宜太多,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具有灵活性、柔性化,才能够支撑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的需求。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组织结构少,管理幅度大。在这种模式下,员工以多角色开展协作,以产品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快速推进产品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与服务,不依赖于层级管理和流程控制,更加强调系统和团队的合作,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创新协作模式。

2.3市场竞争优势提升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互联网大环境中更加灵活,更善于利用互联网透明、垂直、低成本的先天优势来降低创新门槛,产业链上的信息不对称大幅削减,整合利用外部资源能力大大提升,有效解决了交易环节过多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的难题,电子商务的开展使中小企业实现错位经营发展,市场议价能力大大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中小企业处于一个更为庞大的创新系统当中,知识的流动更加快速和广泛,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大的知识积累,更多地获取外部资源,中小企业逐渐由营销和服务环节的互联网化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互联网化延伸,从而打破了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运营和更科学的运作体系。

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难点

3.1思维禁锢需要突破。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发展,首先必须是思维的转型,要以开放的心态寻求新的突破。传统的中小企业以销售额和利润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则是用户思维,强调开放、创新、协作,这应该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然而,目前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偏差,局限于电子商务、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工具,将“互联网+”简单地认为是两者相加,无法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不少的传统中小企业无法满足互联网不断变化的需求,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这些思维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互联网+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

3.2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最本源的创新,当前的共享模式、社群模式、平台模式、跨界模式四大模式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其共同点都是由企业主导转为用户主导,通过跨界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有限,在人力资源、流程管理等方面欠缺规范,对商业模式的定位没有清晰的认知,既无力搭建开放交互的信息平台和共同发展的互联网生态圈,也无心着手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

3.3技术创新风险加大。一方面,技术创新大多是间断性、跳跃式的,技术的缺陷、市场预期、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技术创新失败,同时,技术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外溢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容易扩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困难,预期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经济激励,这会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放弃创新,选择“免费搭车”。另一方面,“互联网+中小企业”并不是将互联网与中小企业简单地相加,而是将互联网经济的理论、技术和成果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为中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实现价值链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队伍普遍薄弱,尤其是缺乏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科技创新的需求。

4改进对策及建议

4.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持续推进“放管服”,优化审批流程,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互联网经济和智能制造等优惠政策,发挥政府对中小企业投入的带动作用,对积极实施互联网化提升项目的中小企业给予补助,对于部分发展前景好、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成立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和创业基金,为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因素,促进中小企业的顺利运转;鼓励中小企业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项目,加大对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供给,政府牵头联合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技术攻关。

4.2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首先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中小企业应利用微信、微博等沟通渠道,根据客户特点设计与之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从用户的角度与用户进行沟通,坚持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思维,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以社会化的众包协作,打造共享、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形态;互联网思维强调极致思维,中小企业要主动寻找客户的刚性需求,设计黏性需求,挖掘隐形需求,以极致的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形成口碑传播;互联网思维强调迭代思维,中小企业要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以微创新快速出击,在不断试错中完善产品。

4.3打造支撑平台。完善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涵盖技术开发、管理咨询、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便捷高效、灵活集成的优质服务资源,形成高效规范的服务机制;促进“互联网+”中小企业平台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纵向打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资源通道,横向打通省域之间、产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科研院所、社会的信息交流;构建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获取市场机会;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论文作者:李岱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岱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